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中國古典建築有哪些式啊

中國古典建築有哪些式啊

中國的古建築形式

(壹)鋪陳展開的空間序列 

中國建築藝術主要是群體組合的藝術,群體間的聯系、過渡、轉換,構成了豐富的空間序列。木結構的房屋多是低層(以單層為主),所以組群序列基本上是橫向鋪陳展開。空間的基本單位是庭院,***有3種形式:

①十字軸線對稱, 主體建築放在中央,這種庭院多用於規格很高、紀念性很強的禮制建築和宗教建築,數量不多;

②以縱軸為主,橫軸為輔,主體建築放在後部,形成四合院或三合院,大自宮殿小至住宅都廣泛采用,數量最多;

③軸線曲折,或沒有明顯的軸線,多用於園林空間。序列又有規整式與自由式之別。現存規整式序列最傑出的代表就是明清北京宮殿。在自由式序列中,有的庭院融於環境,序列變化的節奏較緩慢,如帝王陵園和自然風景區中的建築;也有庭院融於山水花木,序列變化的節奏較緊促,如人工經營的園林。但不論哪壹種序列,都是由前序、過渡、高潮、結尾幾個部分組成,抑揚頓挫壹氣貫通。

(二)規格定型的單體造型 

中國古代的單體建築有十幾種名稱,但大多數形式差別不大,主要的有3種:

①殿堂,基本平面是長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圓形,很少單獨出現;

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圓、六角、八角等形狀,可以獨立於群體之外;

③廊,主要作為各個單座建築間的聯系。殿堂或亭上下相疊就是樓閣或塔。早期還有壹種臺榭,中心為大夯土臺,沿臺建造多層房屋,但東漢以後即不再建造。

殿堂的大小,正面以間數,側面以檁(或椽)數區別。漢以前,間有奇數也有偶數,以後即全是奇數,到清代,正面以11間最大,3間最小,側面以13檁最大,5檁最小。間和檁的間距有若幹等級,內部柱網也有幾種定型的排列方式。正面側面間數相等,就可變為方殿,間也可以左右前後錯落排列,出現多種變體的殿堂平面。不論殿堂、亭、廊,都由臺基、屋身和屋頂3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有壹定的比例。高級建築的臺基可以增加到2~3層,並有復雜的雕刻。屋身由柱子和梁枋、門窗組成,如是樓閣,則設置上層的橫向平座(外廊)和平座欄桿。層頂大多數是定型的式樣,主要有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5種,硬山等級最低,廡殿最高,攢尖主要用在亭上。廊更簡單,基本上是壹間的連續重復。單座建築的規格化,到清代達到頂點,《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就規定了27種定型形式,每壹種的尺度、比例都有嚴格的規定,上自宮殿下至民居、園林,許多動人的藝術形象就是依靠為數不多的定型化建築組合而成的。

(三)形象突出的曲線屋頂 

屋頂在單座建築中占的比例很大,壹般可達到立面高度的壹半左右。古代木結構的梁架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頂形成曲線,不僅坡面是曲線,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線,在屋檐轉折的角上,還可以做出翹起的飛檐。巨大的體量和柔和的曲線,使屋頂成為中國建築中最突出的形象。屋頂的基本形式雖然很簡單,但卻可以有許多變化。例如屋脊可以增加華麗的吻獸和雕飾;屋瓦可以用灰色陶土瓦、彩色琉璃瓦以至鎦金銅瓦;曲線可以有陡有緩,出檐可以有短有長,更可以做出2層檐、3層檐;也可以運用穿插、勾連和披搭方式組合出許多種式樣;還可以增加天窗、封火山墻,上下、左右、前後形式也可以不同。建築的等級、性格和風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從屋頂的體量、形式、色彩、裝飾、質地上表現出來的。

(四)靈活多變的室內空間 

使簡單規格的單座建築富有不同的個性,在室內主要是依靠靈活多變的空間處理。例如壹座普通的三五間小殿堂,通過不同的處理手法,可以成為府邸的大門,寺觀的主殿,衙署的正堂,園林的軒館,住宅的居室,兵士的值房等內容完全不同的建築。

室內空間處理主要依靠靈活的空間分隔,即在整齊的柱網中間用板壁、碧沙櫥、帳幔和各種形式的花罩、飛罩、博古架隔出大小不壹的空間,有的還在室內部分上空增加閣樓、回廊,把空間豎向分隔為多層。再加以不同的裝飾和家具陳設,就使得建築的性格更加鮮明。另外,天花、藻井、彩畫、匾聯、佛龕、壁藏、柵欄、字畫、燈具、幡幢、爐鼎等,在創造室內空間藝術中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五)絢麗的色彩 

中國建築用色大膽、強烈。絢麗的色彩和彩畫,首先是建築等級和內容的表現手段。屋頂的色彩最重要,黃色(尤其是明黃)琉璃瓦屋頂最尊貴,是帝王和帝王特準的建築(如孔廟)所專用,宮殿內的建築,除極個別特殊要求的以外,不論大小,壹律用黃琉璃瓦。宮殿以下,壇廟、王府、寺觀按等級用黃綠混合(剪邊)、綠色、綠灰混合;民居等級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主要建築的殿身、墻身都用紅色,次要建築的木結構可用綠色,民居、園林雜用紅、綠、棕、黑等色。梁枋、鬥拱、椽頭多繪彩畫,色調以青、綠為主,間以金、紅、黑等色,以用金、用龍的多少有無來區分等級。

清宮式建築以金龍合璽為最榮貴,雄黃玉最低。民居壹般不畫彩畫,或只在梁枋交界處畫“箍頭”。園林建築彩畫最自由,可畫人物、山水、花鳥題材。臺基壹般為磚石本色,重要建築用白色大理石。色彩和彩畫還反映了民族的審美觀,首先是多樣寓於統壹。壹組建築的色彩,不論多麽復雜華麗,總有壹個基調,如宮殿以紅、黃暖色為主,天壇以藍、白冷色為主,園林以灰、綠、棕色為主。其次是對比寓於和諧。因為基調是統壹的,所以總的效果是和諧的;雖然許多互補色、對比色同處壹座建築中,對比相當強烈,但它們只使和諧的基調更加豐富悅目,而不會幹擾或取代基調。最後是藝術表現寓於內容要求。例如宮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強烈;依次為壇廟、陵墓、廟宇,色彩的強烈程度也遞減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也最簡單。

(六)形式美法則 

中國古代建築是壹種很成熟的藝術體系,因此也有壹整套成熟的形式美法則,其中包括有視覺心理要求的壹般法則,也有民族審美心理要求的特殊法則。從現象上看,大體上有以下4方面:

①對稱與均衡。 環境和大組群(如宮城、名勝風景等),多為立軸型的多向均衡;壹般組群多為鏡面型的縱軸對稱;園林則兩者結合。

②序列與節奏。凡是構成序列轉換的壹般法則,如起承轉合,通達屏障,抑揚頓挫,虛實相間等,都有所使用。節奏則單座建築規則劃壹,群體變化幅度較大。

③對比與微差。很重視造型中的對比關系,形、色、質都有對比,但對比寓於統壹。同時也很重視造型中的微差變化,如屋項的曲線,屋身的側腳、生起,構件端部的砍削,彩畫的退暈等,都有符合視覺心理的細微差別。

④比例與尺度。模數化的程度很高,形式美的比例關系也很成熟,無論城市構圖,組群序列,單體建築,以至某壹構件和花飾,都力圖取得整齊統壹的比例數字。比例又與尺度相結合,規定出若幹具體的尺寸,保證建築形式的各部分和諧有致,符合正常的人的審美心理

外國的古建築形式

幾種著名的古典建築風格:巴洛克,哥特式,古羅馬,羅馬風

巴洛克建築。

是17~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壹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巴洛克壹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哥特式建築。

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壹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壹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壹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

古羅馬建築。

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裏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 的壹種建築風格。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

羅曼建築。

是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壹種建築風格。羅曼建築原意為羅馬建築風格的建築,又譯作羅馬風建築、羅馬式建築、似羅馬建築等。羅曼建築風格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羅曼建築的典型特征是:墻體巨大而厚實,墻面用連列小券,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以減少沈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