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遭美盤問
1、趙錢孫李
在上私塾的幾年中,毛澤東對同學團結友愛,禮讓為先。放學之後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學總喜歡搶頭,他卻從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澤東對人很有禮貌,但對於無理取鬧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對人說:“逢惡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壹天,毛澤東從韶山到外婆家去。當他走到壹個山谷的時候,突然有壹個人雙手插腰攔住了去路,原先是當地壹個姓趙的富豪子弟。毛澤東早就聽說,這個人經常在窮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貧。
趙某橫在路上,傲慢地說:“我明白妳是文家的外甥,這天要考考妳,能答得出,我就放妳過去,若答不出,哼!妳就別想回去!”
趙某之後說:“百家姓裏的‘趙錢孫李’分開如何解釋,合起來是什麽意思?”
毛澤東稍加思索便說:“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有理無理與‘李’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趙某聽後滿臉通紅,又惱怒又尷尬,只得讓他過去。
2、牛司令
毛澤東少年時代和同伴放牛時,經常在山坡上玩耍,壹玩起來往往就誤了放牛,要麽是到了時間牛還沒有吃飽,要麽是牛跑到人家的田裏去啃莊稼。怎樣才能既保證放好牛,又讓大家玩得痛快?
毛澤東和大家商量了壹個辦法。他把同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班:壹班看牛,不讓它們吃了莊稼;壹班割草;壹班去采野果子。每壹天輪班,這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後天去采野果子。這樣,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時候,大家都回到了原先聚會的地方。看牛的孩子們,讓牛吃得滾圓滾圓的;割草的孩子們,都裝滿了壹大簍子;采野果子的孩子們,從山裏帶回來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
這時候,毛澤東就把草和果子拿來,合理地分給每個人。有時不夠分了,他就少分壹點。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繩拴起吊在樹枝上,誰能跳起來抓著就歸誰。和毛澤東壹齊,不僅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夥伴都樂意同毛澤東壹齊放牛,稱他為“牛司令”。
3、善良的毛母
毛澤東六七歲時開始在私塾讀書,壹天,他向母親提出要帶著午飯到學校裏去吃。文七妹以為兒子可能是為了節省往返的時間和精力,利用這段時間多讀點書,於是同意了兒子的要求。
但是在這以後的連續幾天內,文七妹發現兒子帶的午餐壹次比壹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學回家後依舊顯得很饑餓的樣貌。她不由地擔心兒子是不是得了什麽怪病,便細細盤問毛澤東。
毛澤東只好老老實實地告訴母親:"媽媽,我們私塾新近來了壹個叫黑皮伢子的同學,他家裏很窮,每壹天都沒有午餐吃。我見到他總是挨餓。
於是我就想自己帶午飯去,好和黑皮伢子兩個人勻著吃。"文七妹聽到兒子的這番話,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感到十分欣慰。
她告訴兒子說:"妳就應早壹點告訴我。妳這樣做是正確的,我十分高興。但是以後要帶夠兩個人的午飯,免得兩個人都半饑半飽的。"此後,文七妹總是給兒子準備兩個人的午飯,飯菜也越來越豐盛。
母親這種樂於助人、損己利人的品行,影響了毛澤東的思想和性格。壹向到他成為偉人之後,他仍舊繼承和發揚這些美德。解放後,毛澤東經常給父老鄉親和師友,尤其是生活困難者多次寄錢。
還邀請他們到北京敘舊,設宴款待,贈送許多禮物。而他自己則節衣縮食,吃穿很普通,生活相當儉樸。這些無疑是幼年受母親影響的緣故。
4、 批評老師
有壹次,老師毛宇居外出,臨走前規定學生務必在室內背書,不準走出私塾房間。老師前腳壹走,毛澤東後腳就跨出了門。他背著書包爬到後山上去了。
他壹邊背書,壹邊摘毛栗子,書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壹書包。回到私塾,他給每個同學送上幾粒毛栗子,也孝敬已回來的先生壹份。毛宇居卻不領情,責問道:“誰叫妳四處亂跑?”
毛澤東回答說:“那我就背書給妳聽好了。”毛宇居明白背書難不倒這個學生,心生壹計,來到院子中央,指著天井道:“我要妳贊井!”
毛澤東沿著天井轉了兩圈,便口占壹首五言古詩:“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墻。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只喝井裏水,永遠養不長。”間接批評了毛宇居老師,從而也批評了這種壓制學生的教育方法。
毛澤東是大軍事家、大政治家,他同時也是中國***產黨、中國人民的精神領袖;周恩來是新中國國務院總理的不二人選,因為他協調、主持群眾、群眾工作十分在行。
5、毛澤東讀書
毛澤東對於壹本經典和重要的書,他反復讀,他還喜歡把同壹個題材、同壹個資料的書對照起來讀。這已經不僅僅僅是讀書,更像是做學問做研究了。
比如說讀屈原的《楚辭》,在1959年到60年代初,他壹下子要十幾種《楚辭》的註釋版本對照地讀,他每句話都要琢磨它的解釋,朱熹的解釋是壹種解釋,別人的解釋也是壹種解釋,他都要看,這個是壹些大學問家才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