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的拼音
陰山的拼音為yīn shān。
解釋:1.山脈名。即今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南境﹑東北接連內興安嶺的陰山山脈。山間缺口自古為南北交通孔道。2.猶陰間。
陰山山脈(Yin Mountains,Yin Shan)。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山頂海拔2000~2400米。集寧以東到沽源、張家口壹帶山勢降低到海拔1000~1500米。山地南北兩坡不對稱,北坡和緩傾向內蒙古高原,屬內陸水系。
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黃河河套平原。山地大部由古老變質巖組成,在斷陷盆地中有沈積巖分布。煤藏豐富。石拐溝煤礦已開采,為包頭鋼鐵公司及發電廠提供燃料。陰山北部的白雲鄂博蘊藏豐富的鐵礦和稀土金屬。包頭與白雲鄂博間建有鐵路。
陰山山地位於溫帶半幹旱區與幹旱區。西部的狼山尤為幹旱,大青山較為濕潤。山坡低處為草地,中部有櫟、榆、樺等樹種。陰坡在2000米處有矮曲林。
陰山地區人類活動的歷史非常悠久,是內地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場所。山脈間寬谷多為南北交往的通途。例如位於呼和浩特西北的古途白道,古人以其路口千余米土色灰白,故名。北魏時曾在南端設立白道城。
陰山山區現存名勝有昭君墓(青冢)、戰國趙長城、高闕雞鹿塞、武當召(漢名廣覺寺)、美岱召、百靈廟等。
古今有許多著名詩句描寫此山。如北朝最具代表性的著名民歌之壹“敕勒川,陰山下,天似蒼穹,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又如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名句,都如實地描寫了歷史時期陰山的風光和人類活動。
陰山的氣候特點:
山脈南北兩側的景觀和農業生產差異顯著。山南年均溫5.6~7.9℃,10℃以上活動積溫為3000~3200℃,無霜期130~160天,山北分別為0~4℃,900~2500℃,95~110天。
山南風小而少,年均風速小於2米/秒,山北風大而多,年均風速4~6米/秒。年降水量東經110°以東,南北相差70~100毫米;東經110°以西,南北年降水量都很小,只差25毫米左右。在農業生產上,山南為農業區,山北為牧業區,山區為農牧林交錯地區。
陰山山脈還是中國季風與非季風區的北界,屬溫帶半幹旱與幹旱氣候的過渡帶。西部的狼山尤為幹旱,大青山較為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