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京東網店為什麽要哭了?
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設網店的企業,其向稅務部門申報的銷售收入與電商平臺所統計的銷售收入差異較大,需要補繳營收差額所產生的增值稅與企業所得稅。簡單講就是之前壹些網店沖排名大量刷單,被稅務局用大數據監測出來,17-19年之間店鋪平臺流水對不上公司收入繳稅,現在稅務局開始要秋後算賬。
近日據媒體報道,華北某市多名網店店主在5月收到了當地稅務部門通過電子稅務局發送的“風險自查提示”,提醒他們存在少計營業收入風險,要求企業自查3年以來存在的漏報問題並補繳稅款以及滯納金。
要求之前有過刷單對不上賬的壹些店鋪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即刻補繳稅款,之前刷多少這次補繳多少,這麽壹搞,那些之前瘋狂刷單的店鋪怕是要賠到哭了。
擴展資料
“風險自查提示”的時間範圍
值得註意的是,“風險自查提示”所提及的數據分析時間範圍是2017年至2019年,也就是說,網店商家要自查3年以來的營收漏報風險,並補繳相應稅款。
因為網店均采取線上方式經營,其真實銷售收入數據只有平臺和店鋪自己掌握;另壹方面,網店上報稅務部門的銷售收入往往只是開發票的那部分收入,而絕大部分消費者是不要求店家壹定開票的,差值由此產生。
鳳凰網—天貓、京東網店要哭了:刷單被要求自查三年補稅,補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