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深度|華為被美國“松綁”真的算利好?不,真正的利好在國內

深度|華為被美國“松綁”真的算利好?不,真正的利好在國內

不久前據內部消息高通已經獲得某些產品向華為的供貨許可,其中包含壹些4G產品。而在此前,包括AMD、英特爾、Skyworks、臺積電等先後獲得不同程度的供貨許可(均不含5G相關產品)。

這壹消息傳來,輿論層面都表現出較為樂觀的態度,引發不少對美國的調侃,甚至看到了表現樂觀的熱搜,然而許多人都知道我們並未獲得什麽實質性的好消息。

如果我們來分析壹下“美國最近的轉變到底是出於什麽原因,給華為松綁的底線在哪裏,以及對我們更大的挑戰是什麽”,可能有更加清醒的態度看待美國的“前倨後恭”。

看到絕大部分的答案都指向了兩個原因——政治原因和經濟原因,我不否認這兩點,但我認為最關鍵的不是這倆。

先說說政治原因。

壹直以來大家對特朗普有壹個誤解——認為特朗普對華為和中國 科技 的極端敵視是出於個人政見,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美國對華為和中國 科技 的敵視其實自2015年前後就已經出現了端倪,而美國這個重大態度的轉變,其實跟我們中國當時提倡的壹件事情有關——“中國制造2025”。

根據官方文件,“中國制造2025”以體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為主線。而這個發展路線如果走好了,美國的制造業、信息技術產業兩大領域都將受到巨大沖擊。

而當時來看,中國的制造業還比較低端,信息技術產業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企業(那是華為還不行,4G業務還沒做大)。但是到了2018年上半年,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正在擴大,而華為更是成為2017年全球通信設備領域老大,同時在5G技術領域表現出極其突出的領先實力。也就是說,“中國制造2025”實質上獲得了巨大的推進。

這裏體現的是白宮整體的意誌,而特朗普只是壹個恰逢其時的執行者,而現在即便白宮換了主人,也不過是換了壹個執行者,他的方式或許有所不同,但他的任務依然相同。

所以政治原因只是壹個不太重要的影響因子。

其次說說經濟原因。

根據媒體的報道,美國半導體行業的損失高達1700億美元,大多數媒體都將這個損失直接歸結於美國對中國的“芯片禁令”,但實際上真正因為禁令給美國帶去的損失可能並沒有這麽誇張。

這個1700億美元,指的是美國半導體行業在中國市場的整體損失,而造成這個損失的原因其實包含三個:第壹是疫情對市場需求的影響;第二是市場需求的正常萎縮;第三是禁令造成的產業鏈“蝴蝶效應”。在我看來,前兩個原因對美國半導體芯片行業造成的損失應該也並不小,換句話說,即便沒有對華為的禁令,美國半導體行業今年依然會有較大的損失。

所以單就這個損失而言,遠不足以動搖美國精英們的警惕。那麽當前出現的這些所謂“樂觀信號”,只能說明是壹些不怎麽重要的事。

最後說說我所認為的出現這個轉變的最主要原因—— 對中國 科技 抑制策略出現了變化。

為什麽這麽說呢?

前四年特朗普的策略在美國精英看來相當失敗,大家應該都看過壹個比喻,說特朗普對中國 科技 以及華為的操作就像壹通王八拳加七傷拳,看起來熱鬧,實際上美國是以戰略上的失敗(浪費了時間)換取了戰術上的小勝(暫時壓制住了華為)。中國 科技 沒有傷筋動骨,甚至還因為特朗普的這壹番動作,讓我們將“ 科技 創新”列為了十四五規劃的頭等大事。

那麽既然不奏效,美國就需要換壹套“武功”,在我看來,當前的壹系列動作就可以視為改變策略的“鋪墊”。這套新的武功還沒有亮相,但就目前的苗頭來看,“化骨綿掌”(此掌法特點在於表面看上去沒怎麽受傷,但內傷非常嚴重)的可能性比較高。

這個具體在後面應對策略上會詳細聊聊。

綜上,我認為以上三個原因才是當前這個現象出現的本質所在。

有人會問,美國會不會完全給華為松綁,既能讓臺積電給華為生產最新工藝制程的芯片,也能允許高通將最好的產品賣給華為?

當然可以,只要華為滿足壹個條件:在美國上市,並且美國擁有壹定比重的股份及技術控制權——像三星壹樣。

妳覺得可能嗎?

那我們退而求其次:美國會不會給華為的雙手“松綁”,比如說讓高通能給華為提供最新工藝制程的芯片?

當然也可以,但這裏依然存在壹個前提條件:全球通信技術水平已經遠遠超越當前華為的5G技術水平,或者能夠確定華為在無法自研5G芯片後、使用別家芯片時,並不會提升它在整個5G領域內的實力。

前者不是三五年內能夠實現的事情,後者也不是兩三年內可以下結論的事。

那我們到這裏應該就可以看到美國的底線所在了:在美國所能夠控制的5G技術還不能中國尤其是華為所代表的5G技術形成絕對優勢之前,美國會千方百計鎖死中國在5G技術研發方面的基礎研究成果。

所以美國最短在兩年甚至三年內,都不會讓華為擁有帶有美國5G技術基因的芯片,而因為叠代而變得不再重要的4G及面臨叠代的技術產品則將會被納入許可名單——說白了,就是清理庫存。

基於這個結論,如果華為能夠在兩年以內獲得高通最新技術的芯片,其實都能算是壹種戰術上的小勝,但對戰略的加成卻微乎其微。

在這裏就要提到華為的底線,很多人感覺華為的底線就是生存——能活下去就好了。如果真的只是這麽簡單,華為未必都能夠這麽大。

華為的底線是——維持主航道的前行。

華為的主航道是什麽?通信技術。具體來說就是4G/5G/6G通信技術。

目前美國對華為芯片的封鎖及手機業務的封鎖,其實都可以視作對華為新開辟的航道的堵攔——能夠堵攔是因為美國在這個航道處於領先地位,美國希望這種堵攔能夠對華為主航道也起到壹定的連鎖效應——在華為的主航道上目前美國還是追趕者。

事實上確實也起到了作用,所以華為為了守住底線,那就必須斷尾求生。我認為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華為才會想著出售榮耀這個子品牌,而華為這個主品牌到後期如果彈盡糧絕,也不是沒有可能被換個名字出售,不過我認為大概率還是不會出售,這要看華為能否在兩年內爭取來5G芯片上的供應。

所以妳看,壹邊美國在給華為松綁,另壹邊華為自己卻在變賣資產,這說明什麽?說明美國的所謂“松綁”是為了作秀,而華為的動作則是真正放棄了幻想。

那麽既然美國的“底線”依然那麽高,華為顯然也沒有被迷惑,那表演這麽壹出戲是什麽目的呢?

答案很簡單啊—— 孤立華為,同時削弱中國 科技 界對“半導體產業鏈位置”的重視,降低我們的警惕,讓我們重新回歸到原先對技術研發的佛系狀態。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全球將會呈現出很清晰的發展趨勢——通信時代將從4G加速過渡向5G。而之前的每壹次通信叠代,幾乎都意味著巨大的機遇窗口期。

美國對華為乃至於中國 科技 的狙擊,實際上就是為了削弱中國在這次機遇窗口期的成功機會,防止我們超越美國成為5G通信時代的話語權控制核心。

但是疫情的發展對美國的戰略意圖造成了巨大破壞,雖然美國加大了對華為的壓制力度,但是整個2020年5G的發展實際上陷入了壹損俱損的狀態,美國並沒有占什麽便宜,機遇窗口期獲得了延長——這在客觀上對我們來說是壹件好事。

而在這個時期出現最大的變數,就是此次白宮“重新招租”,大統領估計從此以後又要回歸地產大亨的行列,而作風更加務實謹慎的民主黨則將成為白宮“房客”。

這個變數自然而然就導致了美國對華為乃至於中國 科技 壓制策略上的改變——變的是策略,不變的是壓制的戰略。

那我們應該如何化解美國的武功路數變化——從七傷拳到化骨綿掌?

第壹個政策自然就是十四五規劃,在這個最新出臺的未來五年發展規劃中,首次將“ 科技 創新”列在第壹位,意思也非常明確,這將是未來五年中國的頭等大事。而在這個頭等大事中,對於集成電路的支持被列為了重中之重。

第二個政策是互聯網反壟斷相關法律的重大修改,裏面也涉及到了企業競爭的壹些改變,對於互聯網行業的氛圍肅清,以及壟斷企業對 科技 創新的壓制與阻礙都有了更多的監管。這個政策也是在為“ 科技 創新”做環境上的優化。

第三件事,是“深交所要把支持 科技 創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這個屬於金融支持,這意味著未來五年會有大量資金進入到 科技 行業,支持 科技 行業的技術研發及國際化發展。

匯總來看,我們的核心策略其實就是四個字——“ 科技 創新”。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因為加入世貿組織,因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因為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因為中國城鎮化及大基建,中國經濟獲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不能壹直依靠這種“註重數量而忽略質量”的方式來發展中國經濟,我們需要新的發動機來支撐未來的經濟發展,這個新的發動機叫產業升級,而能夠實現產業升級的唯壹辦法就是 科技 創新。

我們在過去很久對 科技 創新都有忽略或者輕視,因為那時候擁有更輕松的方式實現經濟增長,而對技術研發的 探索 則充滿不確定性,說白了,我們當時的 社會 發展水平既看不到技術研發的真正價值,也無法為真正有價值的技術研發提供良好的商業化環境。

但是現在我們看到了。

美國本來不想我們看到,但特朗普的王八拳讓我們所有人都看到了,而拜登可能還想著再給我們蒙上眼睛,或者用其他招數,但他的目的非常明確——壓制中國 科技 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發展。

華為會怎麽辦呢?

華為將在上海開廠造芯片,而且湊巧的是,上海張江那壹片最發達的就是半導體產業。

美國對中國 科技 以及華為本身,在戰略層面基本上不會再產生什麽影響。但是在戰術層面,我們需要註意海外力量對中國輿論的影響甚至操控。

比如說不註重研發的企業在獲得巨大商業成功後,反過來以價格優勢宣揚“國產研發無用論”,看似客觀地強調“商業世界只談利益,只論服務”,卻忽略這種論調背後對國家相關戰略的破壞。

舉個淺顯的例子,就像美國大米如果能養活全世界,而且還賣得很便宜,有壹家企業賣美國大米獲得巨大成功,反過來認為我們的大米不好吃還價格貴,建議我們最好別種,以後只需要享受美國大米即可。我們當然想吃到最物美價廉的大米,但如果我們不種之後,相信我,妳會見識到現實的猙獰。

但與此同時,在發展過程中我們也要註意資本的野心——華為也有可能從屠龍者變成惡龍,半導體技術的提升、芯片技術的發展,它應該助力的是整個行業,而不是某個企業——除非這個企業只是裁判。

很多人都說華為不容易。但我想說,現在可能只是華為不容易,而明年,甚至之後幾年,如果我們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自己所在的行業內做到了華為在通信行業內的地位,而這些行業同樣具備非常巨大的戰略價值,那麽它們也會面臨相似的局面。

其實十四五規劃第壹件事裏已經將這些具備戰略價值的行業標註了出來,比如說空天 科技 行業,如果中國出現壹個能夠稍微能跟上Space X步伐的企業,那麽這個企業必定也會引發美國政府的大動幹戈。

但我們並不能因為美國這些動作就停下腳步,山在面前就翻山,沒什麽道理可講的。

僅在通信技術行業來說,機遇窗口期非常短暫,而且很大概率上因為美國的刻意針對以及我們自身整體實力的偏弱,導致中國這次無法拿到最大的機會,但是我們看到了破解戰略危機的正確方式,在我看來,這個收獲足以彌補中國在5G時代所損失的機會。

加油吧,相信我們必將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