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屍體為什麽會腐化,腐化有那幾個過程?
人死了以後,心臟不再向身體的細胞和組織運送氧氣,細胞死亡後,對腐敗菌也就失去了抵抗力,肌體組織在細菌和多種酶的作用下便開始發生腐敗。
人體死亡後腐敗過程:
1、死亡和死後僵直
人死後,體溫會以約0.8℃/小時的速率下降,直至與外界溫度相等。在屍冷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屍僵,壹般會在死亡1-3小時內開始,在4-6個小時內,全身肌肉都會變得僵硬。屍僵通常是從咬肌開始,逐漸發展到頸部、上肢、下肢。屍僵壹般經過24-48小時會開始緩解,壹周內徹底解除。
2、細菌蚊蟲繁殖
以蒼蠅為首的昆蟲會聞風而來,並在屍體的開放部位產下幼蟲,這些部位包括眼睛、嘴、生殖器和傷口。在屍體外部孵化出來後,僅僅壹天內,蛆蟲就會鉆入屍體,進入幼蟲生活的第二階段,並通過獲取屍體皮下脂肪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3、器官的消溶和屍體的腐爛
人體細胞中的酶可以輔助新陳代謝並分解各種物質。當人死亡後,細胞再也沒有能力控制這些酶的正常活動,這時酶就會隨著細胞液溢出細胞。在皮膚各層之間的細胞進入這壹過程後,人體的表皮會逐漸變得松弛,最終就像壹件人皮大衣壹樣包裹著屍體,甚至可以將全身的皮膚直接扯下來。
4、腐敗巨人觀
由於屍體的腸道內有大量的腐敗細菌,因此屍體腐敗通常是由腹部開始的,這是因為細菌的繁殖會產生大量廢氣,在屍體中,由於消化系統無法工作,廢氣會充盈於屍體的各處,使得某些部位逐漸膨脹高腐敗的屍體,由於其全身充滿腐敗氣體,整個屍體腫脹膨大成巨人,根本看不出生前的容貌。這種現象稱為腐敗巨人觀。
5、軟組織液化
膨脹會持續到死後壹周左右,當屍體某些部位(比如腸,或者軀幹)由於膨脹而發生破裂,氣體就會被釋放出體外。由於細菌不斷繁殖,菌群會越來越龐大,最終導致人體器官發生消溶。細菌的富集使肺部和消化器官首先消溶。
而由於嘴部繁衍的細菌通過口腔上部進入腦部,腦部也會迅速的消溶。之後軀體內的所有器官全部消溶,互相混雜在壹起難以辨認。食肉的幼蟲會伴隨細菌侵蝕肌肉,而皮膚的腐爛與否取決於環境的溫度。隨著腐爛過程的持續,最終,屍體會全部腐爛,直至消失。
擴展資料:
影響屍體腐敗的因素:
屍體腐敗也要受到來自內在和外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壹般地說,屍體腐敗的發生及進展的快慢,與地區、溫度、環境、體格、死因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因素的差別,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屍體腐敗的發生與發展。
首先,屍體腐敗主要是細菌作用的結果。因此,凡是對細菌繁殖發育有利的條件,都能促進腐敗的發生與發展,而細菌繁殖發育的最好條件,是適當的溫度、濕度和空氣。
環境溫度在25~30℃時,最適宜於細菌的繁殖。在這種條件下,屍體腐敗進展迅速。過高或過低的溫度不適宜細菌的繁殖,因此屍體腐敗也就變慢。在溫度低於0℃或高於50~60℃時,細菌繁殖停止;屍體也不腐敗。
適應的濕度是細菌繁殖的重要條件,也是屍體腐敗得以進行的重要條件。屍體中水分含量70%時,特別適宜於細菌繁殖,屍體腐敗最易進行,而過於幹燥放過於濕潤的環境,都可使屍體腐敗變緩,甚至停止。
空氣流通的環境,能促進腐敗的發展,而水中的屍體腐敗較慢,埋在地下的屍體則更慢。有人實驗,在溫度相同的條件下,屍體在空氣中腐敗1周的程度,相當於水中腐敗2周,土內腐敗8周的程度。
其次,屍體本身狀況,也是屍體腐敗進展的壹個重要因素。新生兒體內細菌少,故腐敗較慢;幼兒體內水分多,故腐敗較快;衰弱的老人體內,特別是其肢體缺乏水分,腐敗較慢;肥胖者水分散發較慢,屍體腐敗較瘦弱者快。
在死因方面,燒傷、機械性損傷致死者,由於細菌從皮膚傷口進入於體內促進腐敗,因此腐敗較快。敗血癥、膿毒血癥、急性傳染病、窒息死等腐敗也較快,尤其水中撈起的屍體腐敗更快,而死前有嘔吐腹瀉,水分減少者,以及大出血死者,腐敗較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