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鄭板橋 墨竹圖的簡介

鄭板橋 墨竹圖的簡介

鄭板橋是清代名士中最有個性的壹位,列於“揚州八怪”之首。他的怪,從壹幅“墨竹圖”和“難得糊塗”的書法即可看出。那壹幅“墨竹圖”,從構圖上看,頗有獨到之處。翠竹分兩組縱列,上下頂天立地,猶似散亂的籬笆,此是畫竹之大忌。滿紙竹竿與竹節,僅寥寥幾叢竹葉,可他在竹竿的空隙處又穿插了數行題跋,倒使得畫面疏密有致,陡現出壹派新奇。他的繪畫清朗峭拔,蒼勁瀟灑,虛實得當,有氣沖霄漢之感。另壹幅“難得糊塗”的書法,可在多處見到。他的書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古拙遒勁,沈雄譎詭,將真、草、隸、篆融於壹爐,自稱“六分半書”,指的是不足八分,另壹分半乃行楷、篆法、畫意,有自我解嘲之意。據說,他在街上看到幾個小孩子玩耍倒鐵釘、抓石子遊戲,用鐵釘與石子擺玩,鄭板橋望之入神,反復玩味,將其意韻化入字體中。他的書法與筆畫中間頗有鐵釘橫斜、亂石鋪街的味道,人們又稱鄭板橋的字是“亂石鋪街”體。從鄭板橋的字畫中可體味出他狂放不羈的姿態,驚世駭俗的精神,憤懣痛苦的內心。

鄭板橋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他出生於江蘇興化壹個窮苦教師家庭,自小喪母,家境清貧,其父取《尚書·洪範》中的“燮友克柔”之意,為鄭板橋取此名字是冀望他成為隨和的人,誰料到兒子會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為數不多的藝術大師呢。他家僅有茅屋兩間,坐落於縣城東面的古板橋西。護城河水流清澈,人們用木板鋪成壹座橋,即稱板橋。鄭板橋長大後,在朋友們的資助下讀了壹些書,又刻苦自學,終成奇才。他忘不了這座橋,也忘不了在橋頭觀賞景色而流連忘返的時刻,便給自己取號為“板橋道人”。他的號流傳廣遠,本名倒不為人知了。他名列“揚州八怪”,除了詩書畫中有怪味外,脾氣也怪僻;很瞧不起讀書人,宣稱“世間第壹等人,只有農夫”;自道“寫字書畫是俗事”,討厭附庸風雅之人,而且公開張貼“筆榜”,標明其書畫潤金;他還是康乾詩壇的著名詩人,崇拜杜甫與李商隱,貶斥李白和溫庭筠,認為後者不該與前者齊名。鄭板橋在乾隆元年考中進士後,已是43歲,到河南範縣和山東濰縣當縣官,“在任十二年,囹圄囚空者數次,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傳說,由於他壹再為災民請願,要求上司賑濟,使得上司很惱怒,指責他“事先既不預防、準備,事後又不好好賑濟,”甚至誣陷他假借賑災來貪汙舞弊。鄭板橋憤然去職,以病乞歸,寄居揚州,賣畫度日。他辭官之日,濰縣百姓痛哭挽留,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為感念其政績,畫像以祀。

鄭板橋的詩歌亦為壹絕,有壹些詩詞與道情至今仍在民間流傳。他63歲時作客如臯,寄居汪氏文園,寫的壹篇《板橋自序》裏談到,他甚為推崇杜甫的詩歌,“板橋無不細讀,”“壹首可值千金”。而且,他以為,“憂國憂民,是天地萬物之事,”關心民間疾苦應是詩中重要主題。他詩歌中的《逃荒行》、《還家行》、《悍吏》等篇,也確實可以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及白居易的《賣炭翁》相比美,那些詩反映了農民的悲慘命運與痛苦生活,體現了詩人的同情悲憫之心。當時山東各地發生嚴重災荒,可繁重的苛捐雜稅仍是不見減免,農民們賣兒鬻妻,逃荒要飯,慘不忍睹。鄭板橋作為地方官吏,覺得有責任向同僚及上司呼籲,誰想到反而橫遭誣陷。這在當時以阿諛逢迎為風氣的黑暗官場,鄭板橋的性格又成為壹“怪”了。

我最喜讀鄭板橋家書。他的書信據其自稱,“***百數十通,”但散佚約有壹半以上,“及今搜檢,只存55通”了。這些書信,可以說是流露著真性情的精美散文,親切平易,耐人體味,隨手寫來,絕不矯飾,頗有自然質樸之美,也是這位文化大師的心靈獨白。人們如今常評論他的“難得糊塗”哲學,以為是不執著其中,任其自然。殊不知,這也是壹種思想困惑與矛盾。他所處的康乾盛世,實質上接近封建社會末世,已有大廈欲頹之勢,鄭板橋敏感地看到了這壹點。他憂國憂民而又充滿無奈,無力挽救時艱,尤其是他的思想難以突破舊的傳統道德文化的桎梏,只能在此迷圈中徘徊,就必然造成了痛苦、復雜與分裂的文化人格,這是他怪誕的深刻緣由

筆者……意外得見鄭氏《墨竹圖》(以下簡稱衙本墨竹),畫中的題詩赫赫有名:"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壹枝壹葉總關情。"這是鄭板橋任山東濰縣知縣的時候,送給巡撫包括的壹幅墨竹,斷其創作年月,應在1753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