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Queen Mary的瑪麗簡介

Queen Mary的瑪麗簡介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奧地利帝國公主,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壹世與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又譯:瑪利亞·泰麗沙)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壹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托瓦內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芬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壹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壹個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快15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壹名王後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壹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後的壹邊,比如法國的雨果,奧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對王後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壹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壹筆贖金。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即日後的查理十世)。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式,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壹次又壹次的逃亡。

於1791年6月與國王壹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幹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奧地利女皇瑪利亞·泰麗沙(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兄長)相繼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侄子,弗蘭茨·約瑟夫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壹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臺。享年38歲。死後屍體壹度被扔在萬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後,普羅旺斯伯爵復辟成為路易十八,才將她的白骨重新挖出,並妥善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