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北大畢業公派留學,47歲當選美國院士,如今回祖國做貢獻
人的壹生,總是在不斷選擇之中度過的。 個人的能力總是有大有小,可是應該選擇怎樣的方向去施展個人的才華,這是壹個人終生必然要思考的問題。 這個世界上堅守信仰的人物總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在不斷地妥協之中消磨了壹生,這樣的人到最後只能算是凡夫俗子。
無論怎樣的選擇,背後總是有它自己的邏輯,但是總有壹種情況令我們為之動容, 那就是面對誘惑而初心不改,這樣的人物無論結局成敗,始終都是問心無愧的, 我們也總是將這樣的人物稱為英雄, 尤其是那些身份顯赫卻依然愛國的人,他們的光輝永遠留在祖國人民心中。
有壹位女士,北大畢業,公派留學, 成為美國院士,卻最終回到祖國的科研建設工作之中, 為國家科學進步做出重要的貢獻,她就是陳雪梅,這是壹位值得敬佩受人愛戴的科學家。
1966年,陳雪梅出生於東北齊齊哈爾的壹個普通家庭,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童年時代的陳雪梅壹直生活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之下,並且要承擔壹部分家庭勞動責任,但是陳雪梅的爺爺奶奶都是非常慈祥的, 這讓童年時代的陳雪梅生活非常幸福溫馨,養成了樂觀開朗的性格。
在那樣壹個特殊的年代, 社會 生活比較簡單,壹個性格活潑的女孩往往都是勤奮學習並且積極向上的。陳雪梅從小就跟著爺爺讀書看報,識字比同齡兒童要早要快要多,上小學之後,尤其喜歡數學,學習成績優異, 她給自己立下遠大的誌向,希望以後能夠成為壹名大學生。
那時的大學並不像現在這樣大規模招生,能夠成為大學生的青年都是真正的精英,如果問到壹個孩子的夢想是什麽,壹般也都會脫口而出希望上大學, 但是真正知道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學生並不多,因此少有兒童能夠堅持不懈地在學習上用功, 上大學的夢想往往難以成真。
對於陳雪梅而言,她始終保持壹種謙卑,踏踏實實地努力學習,並且對自己的方向比較明確。 在她的童年時代,有壹回奶奶發現陳雪梅趴在地上盯著什麽東西,過去壹看發現陳雪梅在觀察螞蟻搬家,已經註意了很長時間,對於自然世界的熱愛就是陳雪梅從小養成的習慣。
後來,陳雪梅的大學夢想如願以償,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她希望去學習生物。 對於陳雪梅這樣壹個普通家庭的女孩來說,這樣的誌願不能夠得到家人的理解,父母都不明白什麽是生物,更想不通學了這個專業之後能找到什麽樣的工作,可是家裏卻對陳雪梅的選擇非常支持。
畢竟那個年代考上大學非常困難,而且陳雪梅考上了北京大學,這對於父母而言已經足夠驕傲,即便是不理解生物專業的意義,也支持陳雪梅的選擇,畢竟上了北大至少能保證未來的美好生活, 陳雪梅就這樣成為北京大學生物專業的本科生,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學術生涯。
陳雪梅做出的選擇始終遵循自己的內心的願望, 快畢業的時候,身邊的同學們都在為了工作的事情東奔西走,陳雪梅卻決定報考北京大學的中美留學生計劃,在那個時代,留學是壹件非常時髦卻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於陳雪梅這樣的普通家庭而言,簡直就是連想都不敢想。
可是陳雪梅卻堅持要出國深造,不僅是為了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也是希望在科研學術的領域取得更多成就,當時也只有外國能滿足她的要求,她願意為了自己的誌向堅持奮鬥,壹心撲在科學工作之中, 終於在1989年成功考取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化學系,開始攻讀博士。
獨自壹人在海外從事科研工作,還要面對家人的壓力,陳雪梅始終全力以赴地投入科學事業,1995年,陳雪梅博士畢業之後,拒絕了許多美國高 科技 公司的邀請, 選擇進入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後學位, 在自己的事業道路上,她總是執著並且刻苦,這是壹個優秀科學家的精神。
陳雪梅壹直以來的誌向都是進入實驗室參與最先進的科學研究,對於名利壹類的事情,陳雪梅不關心。 1999年,陳雪梅成為美國羅格斯大學的助理教授,2005年陳雪梅成為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終身教授,2011年,陳雪梅成為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2013年,陳雪梅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此時的她已經是學術領域舉足輕重的女性科學家。
陳雪梅從事研究的領域非常高端,主要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模型分析植物器官的發育機制,並且將這種知識應用到醫療領域,為人類做出貢獻。陳雪梅的研究是相關領域最為前沿的水平,發表高水平論文90多篇, 被學界稱贊為“壹位有能力並致力於解決重大 社會 問題的科學家”。
陳雪梅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之後,美國科學家都認為這是壹件幸事,更有許多科研基金為她提供經費支持,陳雪梅在美國已經躋身名流,足以享受壹生的榮華富貴。 但是就在此時,陳雪梅卻突然決定回國,回到那個她已經闊別多年的故鄉,這件事情讓美國科學界壹片嘩然。
但是陳雪梅壹生之中的所有選擇都與他人無關,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內心召喚、發展誌向以及學術目的去考慮的, 這次回國的決定,陳雪梅同樣義無反顧,她知道自己當年是作為公派留學生出國深造的,已經漂泊多年,已經具備強大的實力,現在也必須報答養育自己的祖國。
2014年,陳雪梅回到祖國,在此之前,她已經受聘兼任湖南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神農學者的講座教授與湖南省植物激素與生長發育實驗室博士生導師,回國之後的她面對的是更高壹層的平臺以及更為優厚的學術待遇, 這樣壹位科學家,祖國對她表示了最高的尊重。
回國之後,陳雪梅陸續兼任深圳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教授以及福建農林大學基因組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教授,為中國的生物科研學術發展培養了壹大批優秀人才, 對於她自己而言,美國帶給她的壹切早已成為過往,只有回到祖國,才能夠給她自己的生涯找到完美的歸宿。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必須有祖國。” 這句話是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名言,壹百年以來始終被世界各國科學精英奉為圭臬,作為巴甫洛夫的同行,生物學家陳雪梅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的情操, 這並不是照本宣科的遵照,而是感同身受的體驗。
對於科學家而言,外界的誘惑幹擾從來不可避免,愛國不是壹件言出法隨的事情,難免要經受靈魂的拷問,可是對於壹個人來說,愛國則是生而為人的基本原則,科學家首先要成為真正的人,之後再成為科學家, 對於懷有赤子之心的科學家來說,愛國從來不需要瞻前顧後。
祖國公派留學培養出陳雪梅這樣壹位科研精英,陳雪梅也不辜負祖國的期望,直到自己成為真正的生物學家之後,才回國做出貢獻,在努力奮鬥的同時堅守本色,值得我們真心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