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曾經手機界的黑馬,魅族是如何衰落的?

曾經手機界的黑馬,魅族是如何衰落的?

有壹家公司,做出了中國第壹款電容式觸屏手機。口碑超過當時的iphone3GS,出道即巔峰。第二款機型,被譽為國產機皇,讓無數人徹夜排隊,在專賣店前排起長龍,是中國最早具有粉絲文化的手機 科技 公司。連續四年蟬聯世界第壹窄邊框(MX至MX4),引入安卓第壹款正面指紋識別,將全金屬機身帶入千元機時代。擁有口碑絕佳、國產操作系統的祖師爺“Flyme”。在2012年,“中華酷聯”還在埋頭做低端補貼機時,它早已憑借精美的機身和性價比坐擁粉絲無數,名聲響徹國內外,它就是——魅族。

魅族無疑擁有在那個時代最好的牌。供應鏈方面,與三星具有最好的關系,最新的獵戶座處理器,自家頂尖的2K屏幕只供應給魅族。獨特的“侘寂美學”在那時可真的算顏值爆表,雷軍的性價比之道更是取師於黃章,資金上更有土豪相助,14年阿裏註資5.9億美元。大量的註資+頂尖的硬件+優秀的設計+極致的性價比,妥妥的天選之子,請問,拿什麽來輸?可誰都沒有想到,僅僅3年的時間,魅族從聲勢浩蕩的黑馬淪為19年市場份額不到1%,奄奄壹息,隨時被倒閉的“珠海小廠”。

魅族衰落如此之快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萬年不變的聯發科”,也有歸結為“Pro7的失敗”、“黃氏打磨”“品控”“缺貨”等等。但魅族之興衰,不可簡單地歸結為幾款失敗的手機產品上。要想理清魅族興衰的緣由,就得盡可能了解到巔峰時期的魅族公司內部和外界發生了什麽?

魅族有難

2014年春節的某個傍晚,魅族的幾位元老人物在黃章的別墅二樓大眼瞪小眼地相互看著,有人終於忍不住向跟前隱退3年壹臉茫然的黃章說到:“魅族有難了”。公司內部庫存壓力,MX2是2021年推出的產品,但到了2013年依然還有幾十萬的庫存,對本來就缺錢的魅族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外界的天變了,2011年10月隨著雷軍壹聲“1999”互聯網手機的性價比時代正式開啟,小米僅用3年時間便以6080萬部的銷量排名中國市場份額第壹(14.97%)。對比之下魅族黯然失色,壹時間360、ov、華為等紛紛加入賽道,樂視更狠,挖走魅族兩位副總裁夾帶30多號人,直接全部挖走。內憂外患之下,魅族壹度陷入飛車危險的境地。黃章不得不第壹次出山收拾這爛攤子。

歸來

魅族總部,黃章對著兩百多名員工講到“我大徹大悟太晚了”。黃章復出後做的最重要的事:1、股權架構調整( 此前並沒有利潤分配),2、引入阿裏5.9億美元緩解公司資金壓力(如同吞下惡魔果實,此資金註入擁有協議,需要達到壹定的市場份額)。

偏離命運的航道

魅族拿到錢後,全面對標小米、采取機海戰術、加大營銷投入,發力線下渠道以及大規模擴張。對標小米:1、戰略上全面狙擊小米,小米當時是尖子生,抄它的作業無疑是最佳選擇,2、黃章與雷軍的個人恩怨。黃章還時常對小米開炮,論壇及微博均有涉及,由此開始了全面反攻小米的戰略。

魅藍由紅米誕生,大搞機海戰術,小米有生態鏈,魅族馬上聯合海爾、阿裏等弄了個“LifeKit智能硬件平臺”。魅族大打價格戰,僅僅跟隨小米的機型定價,最有標誌性的事件就是MX4發布後,雷軍微博下刷屏的1799,價格戰沒有贏家,但魅族壹定是輸得最慘的那個。2015年魅族凈虧損達到驚人的10.37億元,讓壹向資金鏈羸弱的魅族雪上加霜,並且由於16年的機海戰術形成月月發新機,有壹個月甚至連開三場發布會,更是讓手機發布會變成了“演唱會”,那年魅族壹***發布了14款手機。豐富產品線固然是好事,但步子壹下跨得太大,魅族的供應鏈、研發、團隊很難跟上,於是祖傳打磨聯發科,外觀換個模具就勉強上市了。發布的機型眾多,讓人眼花繚亂,甚至讓剛了解魅族的用戶難以分清有什麽大區別。

崩塌

2015年2000萬出貨量、2016年2200萬出貨量,大部分機型為低端機,利潤微薄。同時在壹些機型上還出現品控問題:比如跳電、邊框漏膠、機身與屏幕銜接處有明顯縫隙、SIM卡槽和實體按鍵松垮等等。突然暴漲的機型也讓Flyme團隊搓手不及,Flyme5/6時代BUG多到離譜,“Bugme”的名頭也是從那個年代得來的。眾多機型適配工作太大,也讓魅族的系統常年無法及時升級,用著萬年不變的安卓6.0/7.0底層。讓人好感盡失的營銷,因為阿裏資金的註入,手頭變得闊綽的魅族加大了營銷投入,魅族掀起了手機界第壹場“世界罵戰”。在表面互稱友商的當時,魅族直接稱:“妳個垃圾”“卡慢醜小米造”“買米3的大概都是無腦屌絲”那個年代的手機品牌基本都被魅族碰瓷過,甚至連“優衣庫事件”魅族都要整下活。無節操的情色營銷、惡意的碰瓷策略給魅族的品牌價值,帶來了巨大的汙點。也讓多年塑造的“文藝青年、有追求、匠心”的形象逐漸崩塌,似乎開始了精神分裂......

屠龍勇士

2016年6月,高通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控告魅族,稱其侵犯3G和4G相關專利,將魅族與高通長達7年的糾紛曝光與眾。這份恩怨從09年M8時代開始,高通曾主動和魅族洽談合作,魅族不滿高通的專利收費模式,且當時跟三星和聯發科關系極好,於是壹口回絕,自此屠龍勇士誕生。高通有壹個追溯條款,凡是妳公司之前的產品,涉及到高通專利的都得壹次性補繳之前的費用,否則不予合作,這意味著魅族要從M8時代算起重新交。而魅族壹個做MP3的電子廠哪有錢去交呢?不過,當年魅族和高通打官司的時候,國內手機廠商不但沒有落井下石,甚至某幾家大廠都不約而同的私底下找到魅族,提出願意提供法律與資金支持,這也算是中國手機行業難得的壹次大團結了。高通的恩怨直到16年12月30日才告壹段落,但此時的魅族已經步入衰退期,魅族在與高通的交惡中失去了太多東西。17年手機掀起的雙攝大潮,魅族足足晚了半年,原因在於魅族打磨了聯發科P10壹整年,而P10壓根不支持雙攝,長期詬病的性能、信號也受聯發科芯片所限,而三星獵戶座延遲半年出貨自帶基帶信號問題,也將Pro5和Pro6的高端之路安排的明明白白。若是魅族早點用上高通的處理器又或者是三星處理器不掉鏈子,魅族如今會是如何?

被拖入泥潭

步入17年的魅族早已外強中幹,但將它拖入深淵泥潭,沈底扭轉命運的則是7個月後發布的Pro7。在14年阿裏註入資金後,魅族大力發展線下渠道,從1000家擴充到2000家,線下渠道沒有進行轉型,不溫不火,甚至出現專賣店隨意加價的情況。魅族手機本身利潤就低,也急需壹款手機拉大溢價空間,提振市場信心。事實上在備受爭議的楊拓來之前,白永祥在15年就已經確定了Pro7的設計。那時魅族專門花了大價錢請了美國著名的設計公司“frog”來設計,光為了讓背後那塊副屏,就耗費了6000萬,備了第二年618五折出售還清不完的貨...這樣壹款集魅族全公司之力,打造的“年度旗艦”。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時至今日,我也認為那塊副屏使用價值不大,但在17年手機高度同質化的背景下,恰恰是壹個珠海小廠敢於冒如此巨大的風險來嘗試打破這個僵局。這次失敗後,魅族的衰落之勢再難逆轉,黃章再次出山接管魅族,使得Pro7的負責人老白逐漸退出管理層、魅藍業務被砍、李楠離職,大規模裁員達2000人,線下專賣店也到了倒閉潮大量縮減關門,黃章只好選擇回歸精品路線,魅族重新走上小而美的道路。但如今留給魅族的時間或許不多了。

曲終

手機是壹個重資產行業,研發、運營、營銷、備貨、渠道、售後等等都需要海量的資金,正如黃章所說,如果早日引入資本運作,當初收購moto的就不是聯想,而是魅族;如果有錢,交得起高通的授權費,魅族就不用萬年打磨聯發科;如果有錢,補足供應鏈短板,魅族就不會在每次關鍵的時候,都面臨缺貨危機。而且魅族的資金情況壹直不好,如果方向錯了就難以翻身,實屬無奈。

魅族成於追求,敗於追求,魅族是壹家設計驅動型公司,它對手機外觀、手感的追求、工匠般的專註,得到了無數人的認可與追捧,但魅族沈浸在這片榮光,逐漸迷失了方向。魅族固執的重復打磨後蓋弧度、邊框寬度,沒有敏銳察覺到市場的變化,脫離了手機升級的主流方向,尷尬的是,魅族引以為傲的手感不到實體店去親子上手,人們是很難體會到的,而線下店隨意加價、漫天推銷的氛圍又打消了人們購買的熱情和欲望。但無疑魅族擁有壹群真心熱愛、認真做手機的人,今天雖然混得這麽慘,但他們做出的東西,依然跟別人不壹樣,至少我覺得魅族的手機依然是安卓機中最好看的其中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