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陳持平醫師:遊於「醫」也遊於「藝」

陳持平醫師:遊於「醫」也遊於「藝」

陳持平醫師:遊於「醫」也遊於「藝」 說到陳持平醫師,大家對他的印象可能是百大名醫、優生保健研究巨擘或羊膜穿刺專家,但妳知道嗎?他其實也是壹名畫家。從2013年起,陳持平用短短3年時間壹口氣出版了8本畫冊,畫作素材橫跨宗教、建築、情欲、風景甚至詩詞歌賦。這回他接受《嬰兒與母親》雜誌專訪,分享他遊於「醫」也遊於「藝」的精彩人生。

壹手創建馬偕優生保健次專科並成立遺傳咨詢中心,累計發表的學術論文達數百篇,臺北馬偕醫院副院長陳持平在遺傳優生領域可說是大師級的人物。但他說自己當初之所以會跨入優生保健領域,其實是被「趕鴨子上架」。怎麽說呢?他回憶,當時馬偕婦產科正積極開發次專科,主任李義男壹聲令下指派他和蘇聰賢、李國光等人分別負責成立不同領域的次專科,而他被分配到的就是生育保健。「那時候婦產科主流研究是婦女癌癥、試管嬰兒,我負責的項目相對比較冷門,我就和主任說我想做試管嬰兒,沒想到他已經指派李國光做,我只好乖乖回去做生育保健。」陳持平回憶,彼時他還只是個小小的住院醫師,不做就不能升主治,只好硬著頭皮接下這個擔子,沒想到壹做就是35年。

談婦產科現況 「化危機為轉機」

近年來婦產科成為醫界「五大皆空」的其中壹員,讓陳持平很是感慨。他說,他剛進馬偕時,「內外婦兒」是顯學,且婦產科醫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所以他們這群住院醫師都很珍惜實習的機會,告訴自己再苦也要撐下去。反觀現在,由於婦產科給付低、工時長,常要披星戴月趕到醫院接生,卻動輒被提告,讓許多住院醫師沒兩年就「落跑」,還有小醫師立誌絕不接生,就怕吃上官司。談到這個現象,陳持平直言「不敢接生就別來婦產科!」他強調,既然進了婦產科,就要有面臨醫療糾紛的準備,除非壹輩子做研究或教學,否則勢必壹定要接生。「各行各業都有風險,沒有勇氣還當什麽當婦產科醫生!」

陳持平指出,婦產科有內科的學問也有外科的技術,是壹個內外兼修的科別,加上有很多次專科可以做研究,有助充分領略醫學的相關技能和知識,可以說是醫師的寶地。現在婦產科缺乏人力、供不應求,正是菜鳥醫師大展拳腳的好時機。只要做出口碑、打響個人品牌,壹旦在業界建立地位,將來進可攻退可守,即便自己開業也不怕沒有病人。醫學生不該因為環境因素對婦產科裹足不前,應該「化危機為轉機」。畢竟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此時把握機會努力充實自己,有朝壹日就可以厚積薄發。

▲畫作名稱:廣施慈愛 作畫工具:壓克力顏料 畫作尺寸: 80F 畫布 創作年份:2016年

創作力驚人 3年累積千幅畫作

走進陳持平的辦公室,除了壹疊疊醫學期刊和研究報告,最引人註目的就是墻上掛滿的畫作。談到接觸繪畫的機緣,他笑說「這要從我祖父壹輩講起」。陳持平的祖父陳開泉師承中國壹代繪畫藝術大師劉海粟,從上海美專畢業後便進入中學擔任美術老師,也是藝術大師李可染的同班同學,他的父親陳祖儒則在書法領域頗有建樹。或許因為家學淵源,陳持平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藝術天賦,就讀醫學院期間繪制的器官解剖圖更是栩栩如生。不過他在進入繁忙的婦產科以後就不曾作畫,直到2013年陷入人生低潮才又重拾畫筆。這壹畫就是3年。3年間,他累積了數千幅作品,出版了8本畫冊,旺盛的創作力讓人驚嘆。

繪畫主題多元 有修女也有裸女

陳持平的畫讓人第壹眼看到就印象深刻。他的畫有股勃發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他對生命的熱情。繪畫主題包羅萬象,既有虔誠祈禱的修女,也有充滿欲望的裸女。在數千幅畫作中,最特別的是壹幅名為「鬥牛之血」的畫。第壹眼看到「鬥牛之血」,只覺天蓋地的紅色迎面襲來,紅色的太陽、紅色的牛只、紅色的鬥牛布,三者融匯成壹股噴薄欲出的血腥氣,仿佛隨時會沖破畫紙、溢散出來,與之呈現強烈對比的是壹片如海洋般深藍的觀眾席。他說,這幅畫的原型本來是壹個藍色的杯子,後來他畫到壹半發現杯子的形狀倒過來看就像壹個弧形的觀眾席,他靈機壹動加上鬥牛、鬥牛士和太陽,只花半小時便完成了現在看到的這幅鬥牛場景。讓人不禁感嘆他豐富的聯想力。

用藝術自我治愈 用創作回饋他人

在作畫的3年間,陳持平具體而微地將他經歷的生命轉折呈現在畫作中。隨著心境轉變,他的作畫技巧也不斷成長。他坦言,他每完成壹幅畫都會和周遭的家人及朋友分享,親朋好友的鼓勵讓他在壹次次創作中累積信心,幫助他慢慢走出人生的低谷、更有動力迎接未來的挑戰,他將此視為藝術醫療的完美體現。他表示,「藝術即醫療、醫療即藝術」藝術可以讓人獲得平靜的力量、釋放負面情緒,有強大的療愈效果。人們不僅可以透過創作獲得滿足感,也可以透過欣賞他人的創作得到快樂。「當妳看畫的時候,妳也在和創作者互動,當創作者的心境和妳不謀而合時,妳就會和這幅畫產生***鳴進而得到療愈。」他說,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在用藝術治療自己的同時,也透過分享自己的創作帶給他人快樂。

不過,許多人在進行藝術醫療時往往會面臨「不知從何下手」的窘境。有人在壹張白紙前左思右想,就是不知道該畫什麽。對此陳持平說「畫畫不用想太多!」他說,畫畫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快樂,所以不用設限要畫什麽,他作畫從不打草稿,大多是「筆隨心走」,心裏想什麽就畫什麽。「這樣才能反映出內心真實的感覺!」

實踐藝術醫療 從學校開始

除了透過繪畫自我療愈,陳持平也計劃進壹步將藝術醫療的力量往外發揚光大。他說,觀察醫院來來去去的病患可以發現,無論是掛號、看診或是拿藥,他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等待」。如果醫院可以提供壹個藝術欣賞的平臺,讓人們能利用等待的時間欣賞畫作,不僅可以平撫他們緊張、焦慮的情緒,還可以提升治療效果。他計劃未來在馬偕醫學院設立藝術醫療的課程,並和外校藝術學院的老師合作在醫院舉辦展覽,提供喜歡畫畫的醫生壹個創作的平臺,讓更多人體會藝術醫療的好。

陳持平將內在自我投射至畫作中,他的畫沒有附庸風雅的痕跡,只有最真實的情感與對生命的熱情。用「心」作畫的他優遊在藝術與醫療之間,真真體現了遊於醫也遊於藝的精神。

▲畫作名稱:鬥牛之血 作畫工具:壓克力顏料 畫作尺寸:25.5×35 cm B4紙 創作年份:2016年

陳持平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臺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優生保健學科主任、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臺北馬偕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

現任:臺北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