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在鹹豐朝,順王爺和肅順不是壹個人嗎?請加以闡述。

在鹹豐朝,順王爺和肅順不是壹個人嗎?請加以闡述。

肅順(1816—1861),清末滿洲鑲藍旗人,宗室貴族,愛新覺羅氏,字雨亭,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子。歷任禦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為鹹豐帝信用,與其兄鄭親王端華及怡親王載垣相互倚重,煊赫壹時。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肅順力主重用漢族官僚地主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用湘軍鎮壓太平天國。為解決財政困難,主張發紙幣、鑄大錢。對外國侵略者疑懼頗深,要維持“天朝”尊嚴,對侵略者的過高要求不肯應允,甚至起而抗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參與對外交涉的決策。1857年英法聯軍入侵廣州時,在鹹豐帝面前,“(奕)主和,(肅)順主戰,哄於禦前不能決”。1859年與俄使伊格納切夫在北京談判,斥責其侵略要求,把未經批準互換的《璦琿條約》文本,“擲於桌上”,宣布這是“壹紙空文,毫無意義”。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與載垣、端華護送鹹豐帝至熱河(治今河北承德市)。遂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主管行在事務。次年鹹豐帝病死,受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祺祥政變時,被殺。 人物生平 道光年間,考封三等輔國將軍,授委散秩大臣、奉宸苑卿。鹹豐帝即位,擢內閣學士,兼副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 鹹豐四年(1854年),授禦前侍衛,遷工部侍郎,歷禮部、戶部。 鹹豐七年,擢左都禦史、理籓院尚書,兼都統。 鹹豐八年,調禮部尚書,仍管理籓院事,又調戶部。 鹹豐十年,英法聯軍來犯京師,隨鹹豐帝“北狩”,授禦前大臣、內務府大臣,至是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領侍衛內大臣。 鹹豐十壹年七月,上疾大漸,召肅順及禦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見,受顧命。 九月,護鹹豐帝梓宮在密雲途中,被捕,後被斬於菜市口。就刑時,道旁觀者爭擲瓦礫,都人稱快。 [編輯本段]性格特點 他的性格特點: 1、才淺而遠見 2、學疏而有識 3、行事果斷 4、平等看待滿漢(重用漢人) 5、博聞強記 6、擁權專權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 鐵腕吏治 肅順當權時,鐵腕吏治整肅官場政風。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戶部鑄錢局案”、“戶部銀庫貪盜案”三起大案使他聞名天下,鹹豐朝的這三起大案,讓包括文淵閣大學士柏葰和廣州將軍耆英(清宗室)在內的數百大小官員人頭落地,使得清王朝此後幾十年間官場風氣,特別是自乾隆後期越演越烈的貪腐風氣有了很大改觀。後來電視劇《銀鼠》中盜銀案便是取材於肅順在戶部尚書任上破獲處理的“戶部銀庫貪盜案”,這起“戶部銀庫貪盜案”不僅讓數十位戶部官員身首異處,也讓翁心存、周祖培二人(翁、周都曾任過戶部尚書)受到了連降二級使用的處分。肅順也借鹹豐朝的這三起大案,巧妙地達到了他排除異己,把持朝政的目的。 出生故事 父鄭親王烏爾恭阿(或者叫烏爾棍布) 於道光間,壹日潮歸,至府前不遠,見壹小家女,極妖艷,悅之 下面是白話:鄭親王(他爸)回家後,跟自己的包衣啊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隸”。]趙某商量這個事情。然後趙某就去幫鄭親王打聽這個女孩,回來跟親王說,那個女孩子的父親的開草料鋪的,那個女孩子16歲,剛許配給人了,所以沒辦法...然後鄭親王就很生氣...接著就把趙某趕出家門了,卻又私下把他拉過來商量了壹個計策。(其實就是假裝把趙趕出自己家門) 趙某被驅逐後就搬到那個女孩子家隔壁去住,很快憑著伶牙俐齒和女孩子的父親結交為好友。他知道那女孩子家裏很貧困,欠了別人很多債,於是就借給她父親壹大筆錢,而且還不記利息。趙某的行為讓父女倆很感動,於是他們的關系呢也很融洽...就這樣過了幾天趙某趁那女孩的父親去幹活先把她父親騙遠了,然後偷偷派幾個流氓混混溜進去調戲那個女孩,再派人去騙那個女孩子訂婚的男方那家人說那個女孩子不守婦道不貞潔,並且還讓那幾個混混去作證。結果男方的夫家就要求要退婚,那女孩子的父親很莫名其妙,堅持不肯,雙方就吵到衙門上去。 正好當時九門提督衙門捕捉到壹個江洋大盜,而鄭親王恰好是掌管九門提督的。於是鄭親王和趙某就合謀竄通盜賊許他不死,讓他把贓物偷偷藏在那女孩的家裏,然後誣陷那個女孩的父親其實就是盜賊團夥的首領。到她父親來公堂的時候,就恰好也把盜賊帶上來壹起審訊,然後讓盜賊假裝驚訝向女孩的父親求助並報告說女孩的父親就是首領,還說贓物就藏在他家的什麽地方...然後衙門的捕快確實在盜賊指控的地方找到了贓物,於是九門提督就判處女孩的父親斬首示眾。而盜賊則在獄中被鄭親王和家奴趙某殺人滅口了。 女孩的父親死了之後,本來定親的對象又退婚了,女孩子和她母親無依無靠。這時候趙某就時不時給她們錢接濟她們,母女倆對趙某感激不盡。過了壹段時間後,趙某就對女孩子的母親說,您的女兒也不小了,您的丈夫又發生了這種不幸的事情,這樣壹直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啊,還是找個好人家把女兒嫁了吧...女孩的母親就問趙某,可是沒人敢娶江洋大盜的女兒啊,即使是誣陷的...趙某就跟她說,我以前的東家鄭親王,寬容好施,心地善良,我去跟他求情,說明妳們的情況,他壹定會同情妳們的,到時候再把令千金納給親王,要是親王接納的話,妳們下半輩子不就有依靠了麽?女孩子的母親就說:“唯爾命”(就聽妳的吧)。 於是肅順的老爸鄭親王就這麽把內個女孩子娶回家了,過了壹年以後那個女孩(現在應該叫福晉了)就生了壹個孩子,也就是肅順。 他小時候不讀書,就喜歡和人賭博或者耍小聰明這類的騙吃騙喝。所以周圍的人都很鄙視他不跟他在壹起。但是肅順這個人長得很有領導氣質,所以看相人都覺得他以後壹定會獵取功名的。他壹個同學叫墨裕的對他很好經常也會資助他壹些東西,有壹天墨裕就問他,妳覺得妳自認為該是什麽樣的人呢?肅順隨口就回答道"無賴罷了”,“無賴很光榮?能飛黃騰達?” 肅順就回答了壹句::“因亡所賴,斯亡賴耳。”(既然無所依賴,就只好做無賴了)墨裕曰:“然則吾姑舉壹事,為君賴何如?”肅順就問妳說什麽事情啊?墨裕就說,“官”。肅順以為墨裕戲弄他,壹甩手就跑了……誰知道墨後來真想辦法以閑散宗室的名義,給肅順弄了小官做。 晚清政局中不能不提及之人 自從雍正帝將滿清的君主體制推向個人獨裁的極端,而其子乾隆帝長達六十四年的統治,更將君主獨裁體制法典化。那以後相繼嗣位的滿洲列帝,幾乎無不屬於庸主,但獨裁權力也幾乎不受來自宗室權貴的挑戰。或說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化,至少在乾隆晚年以後的滿清列朝政局,可得印證。 然而庸主在位,必出權臣,同樣是君主獨裁體制的歷史固有現象。道光帝在位三十年,前半期專信鹽梟出身的首輔曹振鏞,後半期專信滿洲世仆穆彰阿,後者也任領軍機大臣十五年。兩人晉身宰輔的路徑有別,而善於揣摩君心,弄權固寵,則無二致。(參看拙著《音調未定的傳統》,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頁173-178。) 鹹豐帝即位初期,天災頻發(見《清史稿》的災異誌有關記載),而最大威脅來自南國的太平天國造反,以及英俄侵略者在南北邊疆不斷尋釁。應該說,他曾想有所作為,登極當年(道光三十年,1850),就貶斥首輔穆彰阿和大學士耆英,明詔聲討二奸是導致道光晚年內亂外禍的罪魁。盡管是“幹父之蠱”,替道光帝喪權辱國推卸罪責,卻使人心壹快。豈知他自以為龍座已穩,而太平軍的偏師北伐失敗,對京師的威脅行將解除,他的紈絝本性也跟著發作。與他臭味相投的八旗子弟因而得其寵幸,其核心人物就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以及肅順。 知人論世向為述史難點。所謂主觀與客觀、動機與效應之類關系,史家見仁見智,從來爭論不已。肅順是鹹豐後期的實際執政。他的宗室遠支和回妾庶子的出身,令滿洲皇親國戚不齒。他晉身皇帝近臣的權術,也為滿漢重臣譏嘲。但他得鹹豐帝信用而專權跋扈,那歷史效應卻應作分析。 凡正視清史進程的學者,都不否認用人行政內滿外漢是終清壹代的頑癥。道光朝對英戰爭的慘敗,與清廷和戰最終都由八旗權貴主導有因果聯系。 鹹豐初太平軍與撚軍同時造反,清廷派往鎮壓的旗人將帥屢戰屢敗。滿洲權貴文慶首先獻策“當重用漢臣”,於是湖南士紳曾國藩、胡林翼等得以自組團練,開始扭轉敗局。但當鹹豐四年(1854)八月曾國藩率水陸湘軍攻克太平軍占領的武漢,鹹豐帝聞捷色喜,說沒想到曾某壹書生,“乃能建此奇功”,豈知在傍的軍機大臣祁寯藻卻道:“曾某以匹夫居閭裏。壹呼蹶起,從之者萬余人,恐非國家福。”鹹豐帝聞言色變,從此用旗人官文加緊監控湘軍。文慶不久去世,祁某也被肅順排擠致仕。然而正是肅順,繼承了文慶的策略,利用皇帝寵信,支持湘軍為攻打太平天國的主力。 相傳肅順十分鄙視滿人,總愛嚷嚷“咱們旗人混蛋多,懂得什麽?”“滿人糊塗不通,不能為國家出力,惟知要錢耳!”與此相反他對漢族文士十分尊重,常說“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只筆厲害得很”。因而他招權納賄,只敲旗人竹杠,卻不受漢人苞苴。他又盡力將漢人名士羅致門下。其中有郭嵩燾,曾說服因父喪去官的在籍禮部侍郎曾國藩,與胡林翼倡組湘軍,成為太平天國的死敵。 特別是肅順聽從門下漢士高心蘷、王闿運的建言,力保左宗棠,使這位舉人免受死刑,——因鹹豐帝聽信告密,認定湘撫駱秉章受幕客左宗棠擺布,僭奪軍權,已內定將其處死。這不僅為擊敗太平天國保下壹名幹將,還為帝國抗擊沙俄而將新疆列為帝國行省留下壹名統帥。 當然事情還有另壹面。所謂英法聯軍之役,鹹豐帝出爾反爾,忽主戰忽主和,乃至最後背離“兩國交爭,不斬來使”的中世紀傳統,指使載垣和滿蒙統帥僧格林沁、勝保等,綁架虐殺英法聯軍和談代表與隨行記者,終而導致“火燒圓明園”事件,據說也出於肅順主意。 肅順在鹹豐帝流亡熱河而駕崩,被任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八人之壹,實為八大臣的核心。於是繼起的辛酉政變,他非死不可。 肅順與左宗棠、曾國藩 左宗棠 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崢嶸,不想卻得罪了永州總兵樊燮和湖廣總督官文,官文、樊燮同湖南布政使文格聯合彈劾左宗棠為“劣幕”,鹹豐皇帝令官文“壹經查實,就地正法”。肅順早聽說左宗棠有大才,聞之此事,便聯合曾國藩、胡林翼等官員上書力保左宗棠,並邀請深受皇帝信任的吳地才子潘祖蔭寫下了“下不可壹日無湖南,湖南不可壹日無左宗棠”之語。此後又在鹹豐帝面前力薦左宗棠,給予重用。此後左宗棠也官運享通,歷任兵部主事兼四品軍務幫辦,太常寺少卿兼提督江西學政,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陜甘總督等職。不僅為擊敗太平天國保下了壹名幹將,還為帝國抗擊沙俄而將新疆列為帝國行省,抗擊法國三戰三捷提拔壹名不可多得的統帥。 曾國藩 曾國藩和肅順關系也十分密切,話說曾國藩在京城任侍郎時,壹日鹹豐皇帝命人傳曾國藩入宮,卻將他摞在紫禁城(壹說圓明園)中某閣內壹天也未召見。晚間,曾國藩滿腹疑惑地歸家,發現肅順早已在他家中等他。問及召見情況,曾國藩如實回答,肅順聽後,道:“此閣中乃刻有大清歷代皇帝之詩作,萬歲必定要第二天還要召見妳,問妳詩作之事。”曾國藩才如夢初醒,肅順立即從身上拿出花重金請人從該閣中抄出的全部禦制詩交給曾國藩,果然不出所料,由於有肅順的暗中幫助,曾國藩也對答如流,得到了鹹豐皇帝的好感。這雖然也只見於野史筆記,但歷史上曾國藩得到重用也跟肅順的竭力推薦是密不可分的。 承德的“肅公爺府” 歷史文化名城承德,除了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古建築群之外,還有許多附屬設施:王府、衙署、館驛、太醫院、故居、寺廟等。現存較完整的肅順府又稱“肅王府”、“肅公爺府”,位於承德市頭條胡同(今醫學院家屬院)。 “肅王府”原為“羅王府”,鹹豐君臣逃到熱河後,此府遂改為肅順的府第。該府邸占地約為4600平方米,建築幽雅、寬闊、規整。整個王府裏建房百余間,建築布局是典型四合院建築,裝飾古樸淡雅,完全采取精巧的磚雕。 1861年8月鹹豐皇帝在承德病死後,肅順與載垣等八人同受命為輔政大臣,祺祥政變時被殺。肅順等人在北京和熱河的府邸壹律查抄。解放後“肅王府”被承德醫專占用,1983年列為承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該市僅存的壹處大型花園式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