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名人感恩父母小故事
父母的愛,就像那樹根,堅定而深沈;父母的愛,就像那百花釀成的蜜,馨香而甜蜜。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名人感恩父母小故事,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名人感恩父母小故事篇壹:陳毅為老母洗屎尿褲20世紀60年代初,陳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日理萬機,公務繁忙。
那年,陳毅62歲,他出國訪問歸來,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飛機就去看望。陳毅剛跨進家門,就看見老母讓身邊照顧她的保姆藏起了什麽東西,忙問:“娘,妳把什麽東西藏在床下了?”母親眼看瞞不過去,只好如實告訴兒子藏起來的是她剛尿濕的褲子。陳毅聽了,動情地說:“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邊侍候您老人家,心裏著實難受。這褲子我馬上拿去洗了,還藏著做啥子?”
好說歹說,保姆怎麽也不讓陳毅洗,覺得讓這麽大的官去洗屎尿褲子,多不好。母親也勸阻道:“妳好不容易回家壹趟,壹進門就讓妳洗臟褲子怎麽行?”
陳毅說:“我不是說著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時候,不知您多少次給我洗尿布屎褲。現在,兒子有機會為您老人家洗壹洗臟褲,雖然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也總算盡了壹份孝心吧。”不容在推辭,陳毅便躬下身從床拿出母親的尿褲和其他臟衣服,壹起去洗得幹幹凈凈。
名人感恩父母小故事篇二: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壹位的。壹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壹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壹點米也沒有,怎麽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裏路,從親戚家背回了壹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壹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名人感恩父母小故事篇三:鄧小平贍養繼母夏伯根對鄧小平來說,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養母,而是繼母。鄧小平對這樣壹位正直、善良、勤勞、肯幹的繼母特別敬重和愛戴。十五歲的鄧小平,當年順長江南下,走出重慶,走出四川。之後,鄧小平率領千軍萬馬前來解放大西南,又回到四川,回到了重慶。四川解放後,鄧小平坐鎮重慶,任中***西南局第壹書記,是中央下屬幾大行政區域之壹的最高官員。這時的鄧小平已是45歲的中年人了。有了壹個安穩的家庭後,鄧小平就承擔起贍養繼母的義務。
鄧小平調中央工作後,她把繼母壹同帶到北京。跟隨鄧小平壹家生活的這些年裏,鄧小平夫婦待她如親母,從不分妳我,在飲食、衛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十分周全的照顧老人、安撫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值得壹提的是,在鄧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裏,鄧小平為了照顧卓琳的身體,又不肯讓年事已高的繼母再承擔過重的家務,便獨自挑起了家務勞動的重擔,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臟活鄧小平都親自幹。夏伯根老人能夠高壽,與鄧小平夫婦對她幾十年如壹日的愛戴、敬重、關心、照顧是分不開的。
名人感恩父母小故事篇四:包拯辭官侍母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壹個兒子,那麽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壹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壹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