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森知覺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吉布森知覺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如下:
分化理論(differentiation theory),兒童知覺發展理論。E.J.吉布森1969年提出。他認為,世界充滿著數量巨大且無序、混亂和不確定的刺激,它們總是超過有機體所能接受和運用的限度,使兒童感到有點不知所措。
因此,在兒童知覺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發展他的知覺技能,使他學會根據事件和對象的形式、屬性和特征對刺激進行區分,以鑒別、分類和組織他所遇到的刺激,有效地處理刺激環境。
拓展知識:
吉布森的知覺理論認為知覺是人與外界接觸的直接產物,它是外界物理能量變化的直接反映,不需要思維的中介過程。在距離知覺中,地面結構的變化便是深度信息。人在活動時周圍環境的光流的不同分布,以及人在運動時周圍景物的變化,都是重要的知覺信息。
E.J.吉布森認為,兒童是通過不斷發展和提高下列三方面的能力來減少所遇到的刺激的紊亂和不確定性,從而將刺激區分開來的。
(1)通過註意相似刺激之間的獨特特征進行精細辨別。例如,識字時,兒童必須仔細地註意字的筆畫,學會辨別有同樣偏旁部首的字的不同部分。學拼音時,必須仔細區分“b”和“d”、“e”和“c”等相似字母。
(2)檢測導致刺激知覺恒常性和永恒性的不變屬性,即了解事物或對象的哪些屬性是不變的或是與特定任務無關的。如三角形的大小、顏色與其本質是無關的。
(3)通過較高層次的結構和規則掌握刺激之間的關系,即通過概念和規則的學習促進知覺過程。例如,對“A、B、C”和“12、13、14”兩組字符,
如果兒童已有了英文字母表和20以內的自然數的知識,就很容易將前壹組中間的字符知覺為“B”,將後壹組中間的字符知覺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