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為什麽中國要發展超高壓輸電線路

為什麽中國要發展超高壓輸電線路

特高壓輸電技術是指電壓等級在750kV交流和±500kV直流之上的更高壹級電壓等級的輸電技術,包括交流特高壓輸電技術和直流特高壓輸電技術兩部分。 我國是電能的生產和使用大國,地域廣闊,發電資源分布和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全國可開發的水電資源近2/3在西部的四川、雲南、西藏;煤炭保有量的2/3分布在山西、陜西、內蒙古,如表1-2所示。而全國2/3的用電負荷卻分布在東部沿海和京廣鐵路沿線以東的經濟發達地區。西部能源供給基地與東部能源需求中心之間的距離將達到2000~3000km。我國發電能源分布和經濟發展極不均衡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能源資源必須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只有建設特高壓電網,才能適應東西2000~3000km、南北800~2000km遠距離、大容量電力輸送需求,促進煤電就地轉化和水電大規模開發,實現跨地區、跨流域的水電與火電互濟,將清潔的電能從西部和北部大規模輸送到中、東部地區,滿足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表1-2 我國能源資源的地區分布壹覽(%) 除了實現電能的大規模和遠距離輸送的需求之外,特高壓電網還可以大幅度提高電網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和經濟性,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提高電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設特高壓電網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跨大區500kV交流弱聯系所引起的電網安全性差的問題,為我國東部地區的受端電網提供堅強的網架支撐,可以解決負荷密集地區500kV電網的短路電流超標的問題。 (2)減少走廊回路數,節約大量土地資源。以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的電力送出工程為例,采用±800kV級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與采用±500kV級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相比,輸電線路可以從10回減少到6回,節省輸電走廊占地300km2。再以輸送10GW電力、輸電距離達800km的交流輸電技術為例,采用500kV交流輸電技術需要8~10回輸電線路,而采用1000kV交流輸電技術僅需要2回輸電線路,可減少輸電走廊寬度300m,節省輸電走廊占地240km2。 (3)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特高壓電網將實現大規模跨區聯網,可以獲得包括錯峰、調峰、水火互濟、互為備用、減少棄水電量等巨大的聯網效益,降低網損。以1000kV交流特高壓代替500kV交流超高壓輸電功能,可以降低輸電成本,減少部分500kV交流超高壓輸電通道的重復建設,節約大量投資。 (4)減輕鐵路煤炭運輸壓力,促進煤炭集約化開發。建設特高壓電網,可實現大電網、大電源與大煤礦相互促進,實施煤電壹體化開發,提高煤炭回采率,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減少煤炭和電力綜合成本。 (5)促進西部大開發,增加對西部地區的資金投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減小中、東部地區的環保壓力,帶動區域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6)帶動我國電工制造業技術全面升級。通過依托特高壓電網工程建設,可以增強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走跨越式發展道路,全面提升國內輸變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制造水平,使國內超高壓設備制造技術更加成熟,實現我國交、直流輸變電設備制造技術升級,顯著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發展特高壓輸電在我國是必要的,在技術上也是可行的。目前國內已有發展特高壓輸電的較好的技術基礎和條件。我國的特高壓輸電研究從調研國外經驗到試驗設備的完善,從研究方法到設備的生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武漢高壓研究院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已分別建立交、直流特高壓試驗研究基地,完全具備各項特高壓試驗的條件和能力,並已進行了各項特高壓的專題研究。我國的設計和制造單位通過西北750kV輸變電示範工程,進壹步具備了制造特高壓設備的條件和基礎。考慮到設備的成熟性,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在建設初期還可從國外引進。 我國人均用電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未來幾十年內,電力負荷增長仍會保持較高的速度。從全國聯網和西電東送的電網發展趨勢來看,我國有發展特高壓輸電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