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卡配置裏面的這些選項有什麽用(高分 詳細再加分)!!!!
Power Management Event :是電源管理選項。是節電模式下允許關閉網卡之類的設置。
適應性傳輸閥值,可設定為190。我的網卡設為190的話,bitcomet頻繁crash,同學們可試驗壹下,如果不行,就單擊 use by default 按鈕。
適應性技術,設定為關。適應性技術是intel的招牌技術,主要是為了減輕cpu負擔設計,1G主頻以下的機子最好還是設定開。
適應性幀間距調整,設定為0。此選項就是同學們苦苦探求的“網卡搶線能力”,設定為0是指網卡傳輸數據包之間不存在間隔,傳輸完壹個數據包後立即傳下壹數據包,這樣就違反了快速以太網協議中的內容。
Qoc數據包標簽:這是壹個請求服務屬性,註明的應該是服務類別,也就是支持具體的協議~
本地管理的地址這個不清楚了,默認就可以了。
高級屬性裏面最好不要去動,否則會導致壹些莫名其妙的問題發生。
我的是pro1000的網卡,設置菜單與妳類似,給妳參考下
QOS數據包標簽 設置為禁用
本例管理的地址 設置為不存在
傳輸描述符 設置為256
等待鏈接 設置為自動檢測
分載傳輸IP校驗和 設置為開啟
分載傳輸TCP校驗和 設置為開啟
分載接收IP校驗和 設置為開啟
分載接收TCP校驗和 設置為開啟
喚醒鏈接設置 設置為禁用
喚醒設置 設置為操作系統控制
記錄鏈接狀態時間 設置為啟用
接收描述符 設置為256
巨幀 設置為禁用
鏈接速度和雙工 設置為自動檢測
流程控制 設置為生成並相應
啟用PME 設置為操作系統控制
適應性幀距離調整 設置為啟用
中斷節流率 設置為適應性
適應性幀間距調整,設定為0。目前的局域網多數是百兆以太網,網絡中的網卡都是遵循“先監聽後發送”的工作規程,最常見的主板集成網卡在發現網絡上有數據正在傳送時,會選擇等待壹段時間再次偵測發送數據,但是老的網卡,比如3C905-TX設計之初就沒有這樣的等待機制,只要遇到數據包就接著轉發,不等待也不停留。
接收描述符,設定越高,越能使網卡發揮最強下載能力。但相對消耗大量系統資源。壹般設置在512左右,對小型局域網而言是比較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