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風暴的事件過程
1968年1月,法國青年和體育部長弗朗索瓦·米索福前往巴黎大學楠泰爾學院為遊泳池落成剪彩。由於不滿大學對於男生訪問女生宿舍的嚴格限制,壹些學生圍住部長,德裔無政府主義者、人稱“紅毛丹尼”的丹尼·科恩-邦迪質問“為何從不談論學生性方面問題”,部長輕率答復“妳可以跳到水中來敗敗火”,科恩-邦迪立即回應“這是法西斯官員對於學生所作的唯壹答復”,被激怒的學生們應聲高呼“打倒性別隔離區”,不知所措的部長匆匆離去,學生們的反抗開始了:他們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政府,和眾望所歸的領袖——紅毛丹尼。
3月21日,壹支左翼突擊隊占領了巴黎美國捷運公司大樓,以抗議越戰的持續,警方拘捕了6人,其中壹人為楠泰爾學院學生,次日,科恩-邦迪率領學生占領楠泰爾學院行政樓以示抗議,這是法國歷史上第壹次學生占領教育行政機關。壹時間形形色色的學生組織紛紛雲集楠泰爾學院,並成立了以“紅毛丹尼”為首的“322運動”組織。
騷動起來的不僅僅是學生,2月,文化部長馬爾羅解除了德高望重的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朗格魯瓦的職務,憤怒的電影界人士成立了“捍衛電影資料館委員會”,要求馬爾羅辭職。4月21日,馬爾羅恢復朗格魯瓦職務,卻以中斷資料館政府資助作為報復,這壹行徑遭到了電影界和知識界的強烈反彈,也促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紅五月”裏堅定站在了學生的壹邊。
5月2日,校方關閉楠泰爾學院,並責令科恩-邦迪等8名學生骨幹到巴黎大學總部紀律委員會接受訓斥,次日,巴黎大學學生到索邦大學總部門前集會抗議,教育部長阿蘭·佩雷菲特和校長讓·羅什擔心引起連鎖反應,出面邀請大批警察入住索邦校區。這是巴黎大學700年歷史上第二次被關閉,上次是因為納粹占領,且根據法國傳統,警察不得進入校園,這些行動不但更加激怒了學生,也使得大多數教授、學者站在了同情學生的立場上。當天下午,1600名警察包圍校園,逮捕300多名學生;學生們高呼“還我同誌”的口號進行抵抗,結果遭到催淚瓦斯和警棍的鎮壓,學生和圍觀青年隨即在盧森堡廣場壘起了象征革命的第壹道街壘,戰鬥開始了。
5月6日,法國全國學生聯合會(UNEF)和全國中等和高等學校教師工會(SUESUP)號召總罷課和罷教;8日,薩特等壹批名人發表聲明,號召“所有勞動者和知識分子在物質和道義上支持學生和教師們發起的鬥爭”,人們開始揮舞旗幟,高唱《國際歌》,上街遊行,學生和警方在聖日爾曼大街的激烈沖突導致422人被捕,超過900人受傷受傷;9日,薩特等再聯署“向用壹切手段擺脫異化秩序的學生們致敬”宣言,拉丁區爆發更大規模示威抗議,而警方則封鎖塞納河上橋梁,雙方展開激烈沖突,導致數百人的受傷、被捕,沖突壹直持續到次日黎明。電影界的積極介入使得“五月風暴”的消息迅速傳遍法國,裏昂、南特、斯特拉斯堡等地學生紛起響應,拉丁區更成了街壘的世界,這壹夜被稱為“街壘之夜”。
11日晚,出訪歸來的總理蓬皮杜宣布警方撤出索邦校區,13日,總工會(CGF)、法國民主勞工同盟(CFDT)和巴黎學生組織80萬人橫穿巴黎的遊行,社會黨、***產黨的著名政治家及後來的法國總統密特朗、法蘭西第四***和國的總理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Pierre Mendès France)、羅歇等也出現在行列中;示威者隨即進駐索邦,並在此後壹周內相繼占領了拉丁區大多數公***建築。
戴高樂總統對五月風暴最初的反應是不屑壹顧的,並堅持於14日出訪羅馬尼亞。次日,法國國家劇院、法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均被示威者控制,戛納電影節也為聲援學生草草中止。壹些學生組織開始奔赴工廠和全國串連,號召“工人階級從瘦弱的學生手中接過領導權”,罷工浪潮開始席卷法國。18日,法國公交系統罷工,巴黎徹底癱瘓。
21日,政府下令將科恩-邦迪等驅逐出境,次日,爆發了反驅逐的大遊行。24日,回國後壹直保持緘默的戴高樂發表講話,同意進行大學,經濟與社會改革,建議公民投票,示威者以“再見,戴高樂”的呼聲回應,總統的支持者向示威者發起攻擊,並導致兩人死亡;25日,政府和公會開始談判,並於27日達成壹系列協議,卻遭到大多數工人的拒絕,示威者開始醞釀組織壹個包含所有左翼力量的、類似1936年人民陣線的“人民政府”。從5月27日開始至6月30日,法國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學生與工人持續示威抗議,並且反對5月27日在蓬皮杜政府的主導之下,資方與工會代表所簽署的勞資協議。戴高樂總統甚至認為情況已經失控。左派政黨與政治人物則宣稱可以負起政治責任,組織臨時政府控制局勢。
29日,五月風暴達到最高峰,這壹天僅有5000萬人口的法國全國有1000萬工人罷工,300多個工廠被工人占領,30多所大學被學生占領。就在同壹天戴高樂突然失蹤,甚至有傳言他已自殺。
就在這壹天,戴高樂秘密飛赴德國,前往德國的法軍駐守地巴登-巴登(Baden-Baden),會見了法國駐軍司令馬索,並取得軍方效忠;胸有成竹的總統當即飛回,並於30日16點30分發表講話,宣布解散議會,舉行大選。並且呼籲法國人民發揮公民的精神,支持民選的政府。在戴高樂總統呼籲完之後二個小時之內,五十萬公民隨即走上街頭,在香榭麗舍大道示威支持戴高樂總統否定密特朗的政治野心。戴高樂總統的堅定宣示成為法國政治危機結束的開始。在隨後的六月裏,示威與工廠占領逐漸減少與撤出,各政黨也忙著準備國會解散後之選舉。
示威者試圖抵制大選,並憤怒高呼“青年人已在街壘上投出了他們的壹票”,但政府方面已奪取了主動權,6月1日,示威和集會被禁止,大批罷工工人被解雇,兩名工人在此後的沖突中死亡。10日,大選投票開始,就這次選舉壹些學者嘲諷道,如果政府不喜歡人民,為何不解散人民,再選另壹群人民呢?壹些運動組織者仍在做最後努力,但已無濟於事,參與者和支持者都已精疲力竭。16日,示威組織宣布解散,並撤出索邦等公***設施。這壹天整個巴黎被裝點成標語、口號、傳單、紅旗的海洋,人們用歡呼、吶喊和歌唱,給“五月風暴”的失敗,畫上了“精神勝利”的喜劇性句號。30日,選舉揭曉,戴高樂右派贏得人民46%的支持,並且在國會獲得72%的席位。第五***和國的危機因此完全解除,戴高樂任命新總理莫裏斯·顧夫·德姆維爾(Maurice Couve de Murville),積極進行學生與社會所要求的各項改革。
口號
1.消費社會不得好死,異化社會不得好死,我們要壹個新的獨創的世界,我們拒絕壹個用無聊致死的危險去換取免於饑餓的世界
2.直到用最後壹個資本家的腸子勒死最後壹個官僚之前,人都是不自由的。
3.不要改變雇主,而要改變生活的被雇傭
4.行動壹定不要是反應,而是創造
5.我持有對現實的願望,因為我相信我的欲望的實現
6.嚴禁“嚴禁”
7.沒有什麽東西叫做革命思想,只有革命行動
8.前進,同誌,舊世界已經被妳拋在腦後
9.妳們雖富猶懼,雖生猶死
10.商品是人民的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