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多次惹怒國人的香港國泰航空:英國集團掌權,在中國紮根很深

多次惹怒國人的香港國泰航空:英國集團掌權,在中國紮根很深

“黑料”不斷的國泰航空/國泰航空發展史,背後老板為神秘英國家族,在中國布局甚廣

被稱為香港之光的國泰航空,名字聽起來像是中國公司,但是,它和我們耳熟能詳的中華牙膏壹樣,都是外資掌權。這裏得普及壹下,中華牙膏雖然是中國牙膏工業的創始品牌,而且壹直穩居中國牙膏市場的第壹位,不過它已經被壹家歐洲企業收購,不再是國產品牌,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以為是外國企業的黑人牙膏卻是在中國上海創立的。

所以現在判斷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可不能單單只看名字了。這家國泰航空是香港第壹家航空公司,隸屬於英國太古集團,這個名字妳壹定不陌生,北京、成都太古裏,就是它的。而這個太古集團的掌權人則是壹個成立時間已經超過200年的英國神秘家族——施懷雅。施懷雅家族是英國隱形豪門之壹,而且旗下的產業難以計數,涉及領域也很廣,大部分都在中國。國泰航空就是他們手下的壹個產業之壹。

現在全球航空業都在受疫情影響,Wind數據顯示,2020年A股年報季,***有1340家上市公司在業績預告中提到了疫情對於經營的影響,幾乎占到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三分之壹。因疫情導致主營業務虧損的有585家,涉及59個行業。其中,航空公司虧損最嚴重,平均虧損160億。2020年,對於航空業來說是極其黑暗的壹年。

而國泰航空也在2020年這壹年選擇“斷臂自保”,裁員8500人,港龍航空停運,盡管如此,但仍挽救不了下滑的業績,虧了將近216億港元。

但是國泰航空作為香港第壹大航空公司,依然還是行業巨頭,要知道,國泰在香港的航空市場份額高達80%,而且企業 歷史 悠久,占據著香港自由貿易港的天然優勢,壹直獨攬大陸客貨運輸的國際航線。

要想了解國泰航空的發家史,還得先從太古集團說起。1816年,太古創始人約翰·施懷雅在英國利物浦成立了壹家小型貿易公司,主要經營紡織品進出口貿易。隨後美國爆發內戰,施懷雅開始轉移市場,把目光放在了亞洲。

1866年太古洋行以及太古輪船公司在上海成立,不久之後太古洋行就在香港開設了分行。

太古的輪船公司也十分了得,與輪船招商局等企業***同控制了當時中國的長江航運業。

而國泰航空壹開始是由壹位來自美國的大門閥與太古集團合資創辦的,之後美國資本撤出,太古集團就成了國泰航空的大股東。因為當時老施懷雅已經看準了航空運輸壹定是未來的發展關鍵,此外,他還利用太古船塢的工程技術在香港啟德機場發展了壹家飛機維修公司,名為太平洋飛機修理補給公司,也就是香港飛機工程公司的前身。

1962年至1967年期間,國泰旅客運輸量每年都在穩定增長。到了1973年,國泰年運送旅客已突破100萬人次。1979年,國泰引進了第壹架波音747- 200客機。並於次年開通了香港至倫敦的航線,成為壹家全球性的航空公司。

隨後,國泰航空開始全力構建國際航線網絡,相繼開通了前往溫哥華、法蘭克福、羅馬和洛杉磯的國際航線,到了1983年,國泰航空的航線已經覆蓋全球20余座城市,成功躋身主要的國際航空公司之列。

1985年,國泰航空的競爭對手出現了,為了打破國泰航空在香港的壟斷地位,具有中資背景的港龍航空宣布成立,港龍是由“毛紡大王”曹光彪、“海上之王”包玉剛、“船王”霍英東,以及華潤、招商局等***同組成的“港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所創辦。

但是國泰航空顯然資歷更老,它馬上對港龍航空進行了圍堵,甚至有港英政府要求港龍航空的股份大部分由英籍人士所掌控,讓剛剛成立的港龍航空就要被迫進行大規模資產重組。

國泰采取遠交近攻、外聯內擊的方式,終於使港龍“屈服”,甘當自己的小弟。1990年國泰聯合太古、中信收購了港龍航空,在太古和中信的支持下,國泰航空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正式接管港龍航空。

其實國泰航空壹直都占據著香港地區航空業務的最大份額,而且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博得了壹席之地,所以自然會有很多中國投資人和企業想要參與其中,但是國泰卻將之壹壹拒之門外,背後的原因就是施懷雅家族在牢牢掌權,不會輕易將股份分出去,之前就有頂級富豪榮智建想收購國泰航空,最終都沒有成功。而中信的加入,其實也是礙於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所以這也就導致我國企業持有國泰航空的股份占比比較小。

國泰航空的成功,壹方面是得益於香港七八十年代的高速成長,香港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壹,也逐漸成為世界航空樞紐中心,所以當時的國泰航空也是香港航空業的代名詞。另壹方面是受益於內地的改革開放,趕上了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民航需求的巨大紅利,同時80年代的內地民航發展水平還相對較弱,所以香港就成了內地居民飛往世界重要中轉點。

而國泰航空也在全面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當時的國泰航空可以說是壹種標桿式的存在:從盈利能力、競爭實力到品牌聲譽、服務水平,國泰航空的國際化、專業化水準,都是內地同行的追趕目標。

但是有壹句話叫能夠打敗巨頭的,只有巨頭自己,這句話在國泰航空身上得到了驗證。

2017年5月29日,香港國泰航空對外宣布:香港及臺灣空中服務員掛在胸口的名牌,由原來的只顯示英文名字,改為中英文名字並存。這壹消息立刻引起了國泰員工的極大不滿。

有報道稱,國泰員工擔心以中文名牌示人,會被不懷好意人士“起底”或騷擾,更有國泰空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不願意用中文名的原因是“土氣”,欠缺“高尚的洋化色彩”,而且也會影響結交“高端洋化人士”的機會,降低“脫貧”幾率。

在此事件之後,國泰航空的乘務人員陸續被曝出歧視大陸人、對內地旅客的態度充滿傲慢的負面消息,甚至有乘務人員故意裝出聽不懂普通話,只聽英文才會提供服務。由此,國泰航空的形象開始下滑,占據很大市場份額的內地旅客,也很難再認同國泰航空。

國泰航空的服務質量在網上也屢遭吐槽,有網友如此評價國泰航空:崇洋媚外和歧視大陸人是國泰的壹貫作風,說英語當爹,說粵語當客,說普通話當狗。

2019年,國泰航空再次被央視點名,然而這次的事件可就不是空姐講英文那麽簡單了。

2019年8月11日,在央視新聞新媒體《主播說聯播》中,主持人康輝直接善意提醒國泰航空,告訴國泰航空:不作不死。並說: 哦,聽說國泰航空有些人員聽到普通話就假裝聽不懂,那講英文好了: No zuo no die。隨後國泰航空也在環球時報、人民日報中均有點名。

據悉,國泰航空在暴力亂港行動中縱容員工、陽奉陰違。更有國泰空姐叫囂“搞衰 旅遊 業,讓遊客不敢再來香港”。隨後國泰航空馬上做了緊急公關,根據2019年8月12日消息,民航局副局長崔曉峰在京應約會見了太古集團主席施銘倫。隨後國泰航空做了諸多補救措施,但是這件事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

所以如今國泰航空的沈淪也是有自己玩砸了的原因,而且國泰、港龍在飛香港航班的價格上也沒有優勢,價格都不如香港航空,以及內地航司,現如今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航空業都在崛起,國泰航空對於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早已經可被替代,而國航、南航、東航等內地同行也表現強勁,這也進壹步壓縮了國泰航空的內地經濟腹地。

值得壹提的是,在背後操控的施懷雅家族,旗下業務範疇非常廣,幾乎涵蓋人們的衣食住行,每年的營業額將近2000億元。其中以飲料和房地產為重中之重。施懷雅家族在幾十年就跟可口可樂公司達成了協議,我們平時喝的可樂,大部分都是它生產出來的。

而地產作為施懷雅家族的另壹大支柱產業,壹年的租金收入就非常可觀,北京三裏屯太古裏、廣州太古匯和成都遠洋太古裏等重點商圈壹年就能夠創造數億營收。

因為太古是非上市公司,所以規模至今是個謎,有香港分析師表示:“龐大的太古系究竟多大,估計只有其家族嫡系能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