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代表委員熱議外來子女“異地高考”如何破冰

代表委員熱議外來子女“異地高考”如何破冰

問題,將盡快出方案。這壹新聞引起各方人士的強烈關註。

自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考生只能在戶籍地參加高考,各大學在各省區市按名額錄取。流動人口子女在異地參加高考能否令戶口政策破冰?會不會令外地考生湧入大城市?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對此發表看法。

壹問:能否打破戶口“藩籬”?

焦點自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壹直與戶籍密切掛鉤。流動人口子女在“異地高考”,能否令戶口政策破冰?

觀點壹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控江中學校長張群:從高考資源來講,北京、上海等地高校雲集,戶籍考生入學相對容易。但是,要客觀分析其中的歷史等復雜因素,包括相當部分高校是由當地納稅人付費辦校的,從義務和權利角度而言也有相對合理的成分。異地高考較為敏感,也很復雜,不能盲目出臺。

觀點二全國人大代表朱雪芹:作為壹名農民工代表、作為壹名母親,我正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子女的教育是外來務工人員最關心的事情之壹。許多不得不回老家讀高中的孩子,由於長時期與父母分離,只能委托家裏老人照顧甚至無人看管,這些孩子容易滋生心理問題甚至誤入歧途。如果能推行流動人口子女異地高考,並打破戶籍限制,那真是好消息。

(記者點評)改革開放以來,因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口大流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戶口問題壹直困擾著這些流動家庭的生活,在醫療、住房、子女受教育等權益上無法與城裏人同等待遇。隨遷子女能在異地參加高考,正是打破教育地域藩籬的積極信號。

二問:大城市教育資源能否承受?

焦點大城市在教育資源上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異地高考壹旦實行,會不會導致大量外地考生湧入,與當地考生搶機會,從而產生新的教育不公?

觀點壹全國政協常委葛劍雄:均衡各地高考招生比例,勢必會影響北京、上海等招生比例原本較高的省市考生的利益,但是應該看到,這些省市的高考招生比例長期高於其他地方,這本身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這種地域特權早就應該被破除。

觀點二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學特級教師鄭捷:不讓異地高考不合理,但怎麽改,不能太急,否則可能造成保護了這部分人,卻又損害了另壹些人的利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訴求值得關註,但教育現在都是屬地化管理,涉及到經費等大量問題。異地高考政策有可能會造成大量高考移民,沖擊輸入地的既有秩序。

觀點三全國政協委員張群:非常擔心放開會導致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地學校的壓力過大,現在上海許多區縣義務教育階段入讀的孩子超過半數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壹旦放開高中乃至高校將是壹個怎樣的局面難以想像。以美國許多州立大學為例,對本州學生壹個價、對外州學生壹個價格,對海外留學生又壹個價格,也有相應的考慮在內。

(記者點評)“異地高考”並不鼓勵高考移民,即為了爭取更多的入學機會而去高考。在這場教育資源並非增量的改革中,蛋糕怎麽切分是壹個復雜的問題。壹定要處理好各方利益,包括體制、機制和稅制的改革都要考慮在內,盡量減少震蕩和負面影響。

三問:會不會有人鉆制度空子?

焦點以上海為例,目前有10類非滬籍考生可以報名參加2011年上海高考,但其中並不包括數量巨大的農民工群體。“異地高考”打開大門後,會不會有人大打“擦邊球”,增加權力尋租?

觀點壹全國人大代表、集美大學校長蘇文金:異地高考的大方向是好的,但要避免出現壹些漏洞甚至腐敗,前幾年也有報道,有的人利用權力幫助利益相關人移民到錄取率比較高的省份。異地高考可能會帶來壹些問題,比如把戶口遷移到北京,或者北京有親戚,掛壹個戶口在那裏。

觀點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葛劍平:制度安排是壹件左右為難的事,是“雙刃劍”。政策設計太嚴,流動人口子女無法享受,政策設計過松,肯定會不少人動腦筋鉆空子,目前能想到的壹個是納稅上的限制,外地人在北京購房,需提供五年以上納稅證明,異地高考也可以借鑒。另外,外地小孩在北京上學的時間也要有限制,以防有人突擊送小孩到北京來,那時候很難招架得住。

觀點三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教授彭富春:“異地高考”政策是壹個很得民心的舉措,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凡事都要看主流,與它的正面效應相比,負面效應只能算是支流。因此產生的問題不必多慮。

(記者點評)適度的擔憂是必須的,但別因噎廢食。任何壹項改革都有代價和成本,如果政策設計妥當,有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督,想鉆政策空子和謀利的人就不容易得逞。隨遷子女到異地參加高考這壹政策的調整才會顯現出它的積極效果。(“新華視點”記者程義峰、許雪毅、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