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秦琴和阮有什麽區別

秦琴和阮有什麽區別

秦琴:由古時的“弦鼗”發展而來,結構和阮相似,***鳴箱小於阮和月琴,但琴桿較長,琴箱形狀多種,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有壹飛天合奏圖,其中壹飛天手抱花邊阮,琴箱已與今日之秦琴相似,但琴桿較短。

秦琴包括琴身、琴桿、琴頭、弦軸和琴弦等部分。

琴身即***鳴箱,由6 塊或8 塊硬質的弧形木板膠接成琴框,上下開有插琴桿的洞眼,琴框兩面蒙以桐木薄板而成***鳴箱。琴箱呈梅花形、圓形、六角形或八角形。

琴桿窄而長,壹般多用色木等硬雜木制作,上面嵌有音品。

琴頭刻成梅花、如意、編幅、鏟頭形,上面有的還嵌以骨花。

弦軸使用琴桿木料或齒輪銅軸。

琴弦有兩弦、三弦或四弦的幾種,現多使用三弦秦琴,用絲弦或鋼絲弦,演奏時使用撥子彈奏。

在廣東,還有根據秦琴並結合西洋樂器班卓改革而成的皮鼓琴。它是在琴身面板的中央蒙蟒皮或牛、羊皮,皮面上用琴馬架弦,使用鋼絲弦。皮鼓琴因面板上有皮膜和使用鋼絲弦,所以發音響亮,余音較長,很有特色。

秦琴以前只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現廣泛用於地方戲劇伴奏、民族樂隊。

阮源於中亞,通過龜茲傳入我國,在漢時稱為秦琵琶,晉代阮鹹擅彈此琴。

漢時,有眾多的馬上樂器傳入我國,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張騫出使烏孫國(今烏孜別克民族),烏孫王昆彌與漢通婚,烏孫公主出嫁前,漢武帝命懂得音樂的工匠參考琴、箏、築、臥箜篌等創制了壹種能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圓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這種樂器便是阮,當時稱“秦琵琶”。

現存的古代中亞豪來茲姆王國宮殿壁畫上有阮鹹,是公元4世紀的作品,說明阮鹹源於中亞,通過龜茲傳入我國中原。

東晉(317~420)“竹林七賢”中的阮鹹是傑出的音樂家,最喜彈奏這種樂器,他當時彈奏的已是趨於定型的阮了。由於阮鹹善彈和當時社會對竹林七賢的崇尚,這種樂器壹時風行全國各地,成為獨奏、合奏或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樂器。後來因為社會動亂,阮曾壹度失傳。

北魏壁畫中的阮 在甘肅麥積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畫上,可以見到阮的造型與現在的形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