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史萊克4 英文版觀後感
前者是“感”,有感而發,嬉笑怒罵。可以恬著壹張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的大臉,抱著愛誰誰的態度,釋放自己的情緒。所謂“感”情,那意思就是,“視聽味觸嗅”五“感”“情”緒化的產物,千人千面,無對無錯,大家大可不必較真。
而後者是“評”。評者“言平”之意也。換句話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人人聽之皆能心平氣和。“憐愛者”擊節叫好時,“厭惡者”亦能點頭稱是,四個字“客觀公正”。
顯然,以我的性格和水平,這輩子充其量只能寫寫“感”,且樂得寫“感”。
我喜歡《史3》。
比起《變形金剛》《哈利波特》和《導火線》,我毫不猶豫的說我喜歡《史3》。看累了《變》的緊張刺激,看膩了《哈》的暗黑記憶,也看煩了《導》的老套程序。7,8月的電影讓我看得很“不輕松”。不是說上三部拍得不好,說實話都是可圈可點的大作。按同去美女的話說,壹部片子拍出來,說好說壞都是成功,最怕的是什麽都說不出來。
90分鐘的時間,同去的美女看著我像個傻孩子似的笑了壹個多小時。沒轍,不是我的笑點太低,實在是《史3》將搞笑進行的太過徹底。
個人認為《史3》不應算作經典。《史3》不是《教父》不是《肖恩克的救贖》,也不是《廊橋遺夢》,《燃清歲月》。想以那種欣賞經典的眼光去看《史3》的人,最好放棄這種念頭。就像是壹盤剛烤得的,刷了3層蜜汁,3層的辣醬的香噴噴的熱雞翅,您非要在巴赫的鋼琴曲的背景音下,用銀質的餐刀細細的碎了它,再用雕滿花紋的餐叉壹片片的叉好,小心翼翼的放進嘴裏,生怕那油汪了嘴,於是小小口的嚼它,那味道想必是會大打折扣,不說別的我們看著您就覺得累。您那吃法是吃“大餐”的。吃雞翅就是要壹手拿著鐵釬子,壹張嘴湊上去,狠狠的著著實實的給它壹口,外焦裏嫩的,油也好醬也好蹭的腮幫子上都是,辣也好燙也好次牙咧嘴的直吸溜,臉上卻燦爛著,嘴裏鼓鼓囊囊的不忘了說句:“好吃,太~~~刺激了。”
我看《史3》就像是在路邊攤吃烤雞翅,雖登不了大雅,確樂得解饞。
周星星曾經問過:“愛壹個人需要理由嗎?需要嗎?”無人作答。其實怎麽會沒有理由呢?世上人如天上繁星,我偏偏獨愛妳那壹顆,定是妳有不同之處。這就是理由。我喜歡《史3》就是因為他的不同,說出來大家品評。
第壹個理由:顛覆
從心理學角度上講,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大特征之壹就是人的矛盾心理。人類總是樂於在辛辛苦苦營造了壹個觀念並上升到理念後,再有意無意的摧毀它。就像人們期盼和平,卻往往用戰爭來換取,“自我毀滅說”在哲學,社會學界炒得沸沸揚揚。
傳統與反傳統的鬥爭自從有了人類的那壹刻起就沒有中止過。有意思的是,在這場力量懸殊的較量中,人人往往記住的是那些“顛覆者”的名字。從“伽利略”到“朋克壹族”從“武則天”到“吉米姐姐”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是此理。舊有的觀念不斷的被新的理念取代,人們壹方面痛斥這種“反傳統”的做法,壹方面又“自我滿足”與其中。不知何時“顛覆”成了“前衛進步”的代名詞。《怪物史萊克》就是這樣壹部“顛覆”的作品。
首先,顛覆性的概念沖擊
《史》在顛覆我們心理的壹些傳統概念,比如:動畫片,童話,好壞,美醜,善惡。
《史萊克》不是兒童動畫片。
動畫片往往讓人和兒童片畫上等號。比如《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大臉貓,藍皮鼠》之類。這壹現象,在國內尤為突出。也曾看過壹些影評,說《史3》是適合5歲左右的幼兒觀看的影片。對此實實的不敢茍同。
《史3》5月美國上映,3天票房收入1億2千多萬,創下動畫電影首映周最高票房紀錄。在票房分析中50%是家庭觀眾,剩下的是普通觀眾。可見在美國《史》的真正受重觀眾群並不是兒童,成人占了大多數。以我去看電影那天來說,由於是周二上午,上座率在7成左右,大部分是還在放假的大中學生,也有個別小朋友。但絕不是想象中的兒童包場。
且不說劇終屢屢出現的黑灰色幽默孩子們是否看得懂,單說那沒有中文配音的原版英音中字,就難免讓孩子們個個變“大頭兒子”。只適合5歲以下兒童觀看壹說,有點不負責任。
想借用《史1》中壹句經典的臺詞:“我們怪物就像是壹棵洋蔥,我們是有層次的,層次……壹層層的,懂不懂……”《史3》就像是壹棵洋蔥,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們可能只能看到最外面的那層絳紫色外皮,鮮艷艷的甚是好看;告別幼齒,正經歷成長煩惱的學生朋友們則可以撥去那層紫皮看到裏面白白的洋蔥片,摸上去滑滑嫩嫩的很是有趣;還有壹些喜歡究其終結且有些人生閱歷者,執著的壹層層的撥下去,最後任由被洋蔥嗆出的淚水狂飆,心中有所感悟:“不管多麽大的洋蔥,撥到最後還是皮,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
《史3》顛覆了動畫片是兒童片的觀念(雖然這壹點在國外早就認同),個人定義它是壹步適合各個年齡層面觀賞的“洋蔥”片。
史萊克不是童話。
童話,字面意義來講就是兒童說的話,或者說給兒童的話。白雪公主,神筆馬良,拇指姑娘,九色鹿……童話中的主人公,故事情節,哪個不是黑白分明,善惡昭彰。沒有不美麗善良的公主,也沒有不英俊瀟灑的王子,惡毒的皇後必定受苦,吝嗇的繼母壹定遭殃。沒有人認為這樣不好,因為這是給孩子們講的故事。在沒有理解什麽是“絕對”的時候就告訴單純的他們什麽叫做“相對”是壹件“困難”且“殘忍”的事情。 記得看過《史2》後,壹個朋友的孩子問我:
“史萊克”是好人嗎?“
“是呀。”
“那他為什麽那麽醜?”
“……”
“還那麽臭”
“長得醜也可以是好人的。”
“那張得好看又是好人不是更好。”
“……”
“公主的爸爸是壞人嗎?”
“不算是吧……”
“他是壞人!”
“為什麽?”
“他做錯了事,所以仙姑懲罰他讓它變成了青蛙。”
“……”
“公主是好人嗎?”
………
那次後,我拒絕和孩子們討論《史萊克》的問題……
孩子們的眼睛是很幹凈的,思維也是線性的。美就是善,惡就是醜,這是他們的邏輯。童話就是遵循這種邏輯編造出來的故事。顯然《史》絕對不是這種童話。倒是覺得它和我最近看的壹本《娃娃看天下》(另譯“瑪法達的世界”)有點像。借著孩子的口,說壹些大人的話。不是大人給孩子講的童話,而是孩子講給大人的“童話”。
其次, 顛覆性的角色定位
給妳壹次作王子的公主的機會,妳會怎麽“外包”自己?壹萬個人心中有壹萬個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不可能變成卡西莫多。恕個罪扯遠點說,就說紅樓選秀,拋開黑幕不提,哪個不是千裏挑壹,萬裏拔萃的美女帥哥,您不是還不滿意。為什麽呀?因為在您心裏已經定了性,林妹妹就應該是陳曉旭那樣的,賈寶玉也要珠圓玉潤的歐陽哥哥的樣子才好。非弄個現代版的圓臉林妹妹,長臉寶哥哥您就看著別扭。這就叫顛覆。
《史》的角色顛覆可謂是徹底性的。我們的公主菲歐娜,有著沈殿霞的身材,綠巨人的肌膚,虎妞的脾氣秉性和“食蟲浴泥”的生活習慣。男主人更是4頭身的身材,雜草般的兩撇眉毛下,牛鈴巨眼,嘴巴大能到讓青蛙自卑的“投河自盡”的地步。不僅如此由於自小受到“家暴”的心理陰影(史3中自爆幼年時期差點被爸爸吃掉。)男主角在性格上顯現出比較明顯的缺陷,比如《史1》中的自閉,自卑。《史2》中的暴躁,無主見。《史3》中的不成熟和逃避責任。試問,放眼王子公主片,可有這樣的壹對活寶夫妻?
再看配角。普通觀念裏愚蠢的驢子變得最能說會道,素喜離群索居的貓咪成了大眾情人。青蛙王子換成了青蛙國王,本應殘暴的紅龍上演 “大鳥依人”,菲歐娜媽媽的鐵頭功讓人驚嘆“皇後也瘋狂”。
個人感覺《史3》的亮點之壹還在於它的反角設置。看到白馬王子在酒吧煽動反派角色時,真覺得他說得有點道理。確實為鉤子船長,白雪的繼母皇後,灰姑娘的二個姐姐等人惋惜,其實他們又有什麽錯,被打成反面角色壹輩子不能翻身。不是想模糊善惡觀念,現實中的霍克船長之流們,因為偏見的原因喪失了多少改邪歸正的機會,不得而知。
所有的角色定位有壹個***同的特點那就是,沒有壹個角色在他原有的位置上,就連扮演普通大眾的“群眾演員NPC”們都那麽有性格,不是看著提示板作現場配合,就是跟著臺下起哄……對此妳卻看得毫不介意,為何?因為它顛覆的精彩,顛覆的有趣。
再次,顛覆性的劇情安排
《史》的劇情的顛覆性,有點近乎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說白了以和我們的主觀判斷對著幹為原則,將顛覆進行到底……
妳說公主王子金童玉女,我偏搞成怪物夫妻。第壹集先是放棄了公主變成美女的機會,讓大家明白不要從外觀去判斷壹個人的好壞。第二集又放棄了怪物變成帥哥的機會,告訴大家真愛是不會受任何因素影響的。(在這點上就比《瘦身男女》來的高桿,我就不喜歡最後兩個人都變得精瘦,再次相遇的結局,胖胖的他們更可愛。)第三集放棄了王子公主變國王王後的機會,告訴大家要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每集的主線劇情都不按著主流的思想脈絡而反其道而行之。
妳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偏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聽聽酒吧裏反派角色們的控訴,看看獨眼鬼和疼愛自己女兒的鏡頭,妳不會覺得他也很美麗嗎?
妳說,自古紅顏多薄命,我偏說婦女能頂半邊天。整部《史萊克》有壹個若不經風的女人嗎?白雪,睡美人,灰姑娘成了新版“霹靂嬌娃”。菲歐娜的家傳絕學更是實用性超強,不像什麽《越獄》越了壹年多才越出來,好不容易出來了,最後米帥還不是又給抓了回去。這壹下子何年何月能在越出來,不得而知。看人家菲媽壹個頭槌,撞出來了事。
妳說應該王者霸氣歸來,我偏寫成弱者另辟蹊徑。亞瑟國王在歷史上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正直,有力,精明,強悍。而我們的亞瑟卻是壹個在學校被欺淩的“面瓜少年”。人人覺得他壹無是處的情況下,妳又編排他可以發揮“快男”秘籍,用眼淚殺死對方……
在逼問公主下落的白馬Charming王子的面前,最先招供的不是那個喜愛撒謊的懦弱少年皮諾曹,而是勇鬥大灰狼的三只“聰明的小豬”。皮諾曹弟弟那套“可是”“如果”“但是”“必須”“因此上”“想當然”的從句連環套,夠二外英語老師給15個人講半個月的,比起他我倒覺得我是個榆木腦袋。
此例太多,不可枚舉。大家不妨自己去找找看。
第二個理由:惡搞
我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惡搞是我的最愛。與其看“無聊至極”的《無極》,我更愛看《饅頭血案》。與其看雅閣女為青娛樂造勢創作的“自戀視頻”,我更喜歡看各路高人怎麽用唾液淹死她,見識到了北京女孩毛毛“罵人不見血”的絕世氣功,也領教了東北姑娘“狂風暴雨般”的地毯式轟炸……。
《史萊克》把美國娛樂界文化中,當紅的壹切可以惡搞因素壹網打盡。第壹集,菲歐娜的功夫顯然來自《駭客帝國》尼奧的真傳。魔鏡介紹公主時也套用了美國電視脫口秀的套路。第二集,魔戒空中落下套在菲歐娜的手上,紅地毯上眾星雲集的場面我們都不陌生。到了第三集,同時上映的《哈利波特》當仁不讓的成了惡搞對象,亞瑟穿著赫格兀茲的校服,在大教堂裏的演講,魔法師們的掃把飛行陣,亞瑟的瘋瘋癲癲的魔法老師更是讓我聯想到了“老頑童”版的鄧布裏多。細心的人可以找找看,其中隱藏的大片又何止上述幾部。
山上的FAR FAR AWAY換掉了原來的HOLLYWOOD。自己棲身之地的好萊塢都可以拿來惡搞,夢工廠三大老板之壹卡森?伯格,又怎麽可能放過把曾是迪斯尼公司高層主管的自己,掃地出門的老東家。以白雪公主為首的壹票迪斯尼經典童話形象,壹個不漏的被拿來惡搞。滿足壹下報復心理的同時,也提醒觀眾們是該向純潔無瑕、嬌嫩柔弱的迪斯尼人物和題材潑壹點真實世界的“汙水”的時候了。
第三個理由:想象
好萊塢八大制片公司(合並後準確地說是6大)。最喜歡夢工廠的LOGO。雲層中,半依在淡淡的月牙上的小男孩,細細的魚線垂到水面,壹陣漣漪。夢幻壹樣的LOGO自然揭示“夢幻”的主題。夢工廠自從創立以來到最後被派拉蒙收購短短10幾年時間,《小雞快跑》,《埃及王子》《角鬥士》《拯救大兵瑞恩》《小蟻神兵》戰績不俗,新銳的它儼然成了其他傳統公司的掘墓人。制造夢幻的人,首先要有超人的想象力。
喜歡看壹群天才的想象力的集合體創造出的“夢幻”世界。
驢子和龍相愛的結晶應該是什麽樣子?
天才答案:驢龍(造型太可愛了)
壹只貓為什麽要穿著靴子?
天才答案:要藏好裝錢的袋子
癩蛤蟆和蛇怎麽才能成為浪漫的愛情禮物。
天才答案:吹成氫氣球
灰姑娘的貼身武器會是什麽?
天才答案:水晶鞋式飛鏢
…………
壹個造夢的工廠。聽上去就浪漫的壹塌糊塗,怎麽能不愛上妳呢……
第四個理由:精致
同樣的烤雞翅,雖然平民化,但不意味著粗陋。
《史3》讓我眼睛為之壹亮的是他在動畫創作上的飛躍。回家重溫了壹下前兩部,不論是色彩的逼真度還是皮膚紋理的細膩度上,其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明顯的。據說該片目前采用了最最先進的PDI技術,人物的表情和形體不只是簡單的描繪,而是從骨頭開始,到肉體再到衣服壹層壹層向外“制作”,壹個小關節便有成千上百個可控制的“機關”,光是公主壹個人物便有近30個電腦動畫制作師負責(全片有275名電腦繪制師,耗時數年完成)。視覺的真實性已達到空前的水平。《史3》的最大技術亮點在於動作的設計,表情的豐富程度是每個人物真真正正的活了起來,曾經壹直對動畫人物的表現力存有保留意見的我,真的是被折服了。“看來真的是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其實在動畫技術方面,國內的專業水平並不吃虧。《史3》的導演之壹就是曾在中國Quantum工作室工作過的香港人許誠毅。國產3D壹直低迷我想問題可能出在兩個方面,壹是創造力的,二是敬業精神。
動畫公司曾流傳著這樣壹個故事,在創作《怪物史萊克》過程中,夢工廠的工程師們在走廊上遇見卡森伯格時,都要繞道而行。這個躲避源於在《怪物史萊克》中,卡森伯格要求有2.8萬棵樹,樹上的30億片葉子如果首尾相接,組成壹座樹葉橋,其長度相當於從地球到月球距離的4倍;卡森伯格希望在這部片子裏能制作壹個充滿真實感的環境:每棵樹上的樹葉在晃動;空氣中有飛舞的灰塵;大風掀起的塵土 ——要讓觀眾覺得所有構成環境的這些因素都是真的,甚至可以聞到它們的氣息!即使普通觀眾在看卡通片時,不會去細究那驢子身上的毛如何在不同的光線下展現不同的光澤;但夢工廠的動畫制作人們卻會開幾十次會議討論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我們做得到嗎?也許我們也可以做到,但是我們會去做嗎?
第五個理由:聲音
動畫人物永遠不會取代真人。因為即便有壹天技術可以發展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沒有配音演員的幫助,我們只能重回默片時代。
由於技術方面的問題,《怪物史瑞克3》僅限於在符合數字電影DCI標準的影院上映。由此,該片只能用英文原聲中文字幕版上映,而沒有中文配音版。這就讓我們有幸可以壹飽耳福。卡梅倫-迪亞茲的菲歐娜公主,邁克-邁爾斯的史萊克,“驢子”埃迪-墨菲,“靴貓”班德拉斯,就連賈斯丁也來客串了壹把亞瑟王。對給動畫片配音的演員我壹向推崇,因為好的演員不僅可以用表情肢體來創作,聲音也是體現演員功力的試金石。想想《虎口脫險》的經典,就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