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國際漫評 - 誰知印度的壹位王子是怎麽成佛的?就是釋迦牟尼,能說壹下他的過程嗎?

誰知印度的壹位王子是怎麽成佛的?就是釋迦牟尼,能說壹下他的過程嗎?

釋迦牟尼佛,即如來佛祖,原名悉達多·喬達摩,教創始人。成佛後被稱為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民間信徒稱呼他為佛祖。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是釋迦族人,屬剎帝利種姓。父為凈飯王,母為摩耶夫人。 佛陀出生後便成為了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取名“悉達多”意譯為“壹切義成、壹切事成”,王後摩耶夫人在悉達多太子出生後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即後來的大愛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養育。太子天資聰穎,幼年就通達五明、四吠陀(古印度傳統思想),並且相貌英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人能及。17歲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睺羅。 雖然王族的生活優裕而舒適,但太子卻並不貪戀這些世間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門出遊,見到生、老、病、死、等現象以及修道的沙門,深感人生之苦痛與無常,遂萌出家修道之誌。於十九歲,太子夜出王宮,自脫衣冠為沙門。初訪毗舍離國求教,復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沒有得到解脫之境,遂至摩揭陀國伽耶南方的優樓頻羅村苦行林,開始六年的苦行生活,當時凈飯王派了五位侍者與太子壹起修行。苦修期間,太子日食壹麻壹麥,雖至形體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終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當時,***修的五位侍者,誤以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來到尼連禪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養。恢復體力後,至伽耶村畢缽羅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東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靜心默照,降伏諸魔,入諸禪定。四十九日後,於十二月八日破曉時分,豁然大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人尊稱為“佛陀”(意為覺者),佛號“釋迦牟尼”,時年35歲。由此因緣,畢缽羅樹被稱為菩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