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做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的計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數(人)/面積(平方千米)
它是衡量壹個國家或地區人口分布狀況的重要指標。計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積是指領土範圍內的陸地面積和內陸水域,不包括領海。
由於人口密度指標是假定人口均勻分布在它所涉及的壹定地域內,因此,人口密度計算的範圍愈小,就愈能如實地反映人口分布的情況;範圍愈大則只能概括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勢。
我們可以從人口密度的分布來看世界人口分布的情況。壹般把人口的密度分為幾個等級:
第壹級 人口密集區 >100人/平方千米(例如:中國、韓國、日本、印度、德國、英國)
第二級 人口中等區 25~100人/平方千米(例如:美國、埃及、南非、墨西哥、伊朗、西班牙)
第三級 人口稀少區 1~25人/平方千米(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蒙古、阿根廷、沙特)
第四級 人口極稀區 <1人/平方千米(例如:格陵蘭)
擴展資料:
人口密度這壹概念雖然已經應用得比較廣泛,它把單位面積的人口數表現得相當清楚。但是,這壹概念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它考慮的只是陸地土地的面積,並未考慮土地的質量與土地生產情況。以我國的情況來說,江蘇人口的平均密度約為700人/平方千米,而西藏的平均人口密度為2人/平方千米。
從數字上看,會認為西藏人口稀少,江蘇人口過密,同時,也會想到西藏土地在供養人口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
其實,情況往往並非如此。西藏地區是海拔平均4000米的高原和山地,耕地只限狹窄的南部河谷地區等,實際耕地面積很有限;高原上的草場,由於幹寒,產草量很低,單位面積的載畜量也很有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人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