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拙勿巧寧樸勿華寧粗勿若寧被無數詩文皆然什麽意思
《後山詩話》,宋代中國詩論著作。***壹卷。作者陳師道(1053-1101年),字無己,又字履常,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豐(1078-1085年)中,曾鞏典五朝史事。《後山詩話》壹卷,《郡齋讀書誌》著錄於子類小說類,記為二卷,稱“論詩七十余條”。
作者:陳師道(1053-1101年),字無己,又字履常,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豐(1078-1085年)中,曾鞏典五朝史事,薦舉陳師道為助,終因進非科舉而罷。元佑二年(1087年),被薦於朝,任徐州教授、太學博士。元符三年(1100年)授秘書省正字。以病卒。著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詩話》等。《宋史》有傳。宋人任淵有《後山詩註目錄年譜》,陳兆鼎有《陳後山年譜》,魏衍有《後山詩箋年表》。《後山詩話》壹卷,《郡齋讀書誌》著錄於子類小說類,記為二卷,稱“論詩七十余條”,《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於集部文史類,《宋史·藝文誌》著錄於子類小說類,《四庫全書》收於子部小說家類。《後山詩話》***七十余則。陳師道為江西詩派重要詩人,論詩沿襲蘇、黃,主張“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與黃庭堅“點鐵成金”說相合。他也推尊杜甫,以為“子美之詩,奇、常、工、易、新、陳,莫不好也。”主張學詩從老杜人手,“學詩當以子美為師,有規矩,故可學?學杜不成,不失為工”。但師道於講究法度規矩之外,又重性情,指出“詩非學力可致,正須胸肚中泄爾”,且推崇自然平易的詩風,認為“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寧粗毋弱,寧僻毋俗”,又略異於江西派論詩之旨。師道還極力維護各種文體的藝術特征:“詩文各有體,韓(愈)、以文為詩,杜(甫)以詩為文,故不工矣。“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以“以文為詩”論韓詩,以“以詩為詞”論蘇詞,是文壇上的著名評語,為後世所屢屢引用。在編撰內容和體例上,《後山詩話》不重記事和摘句,以對作家作品的批評為主,多轉述歐陽修、蘇軾之語,在我國詩話發展史上有壹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