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東周、春秋及戰國年代劃分
西周(前1046—前771),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春秋: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壹說公元前453年,另壹說公元前403年),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壹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周朝滅亡前,周朝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
擴展資料:
西周後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壹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壹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據《左傳》記載,春秋時***有140多諸侯國。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並,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主的責任,經常要向壹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襄王不能平,求救於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於河陽踐土會盟。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 。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兩周之間攻韓,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 。東西兩周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西周覆亡 。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傳25王,歷時515年, 這壹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誌。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東周?
百度百科-戰國?
百度百科-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