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簡介(150字以內)
恐龍
(英文:adinosaur)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2005年日本考古學家觀鈴發現新證據,恐龍有可能是在蛋裏孵化出來的。
在1862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壹幸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應該分類於同壹綱之內。鱷魚則是另壹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系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並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在20世紀前半期,科學家與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系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
恐龍分類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體軀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要比其他種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征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蜥臀目(Saurischia)和鳥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區別在於其腰帶結構: 蜥臀目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壹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恥骨之間留下了壹個小孔,這個孔在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之間有著最近的親緣關系。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Sauropoda)和獸腳類(Theropoda)。
蜥腳類有分為原蜥腳類和蜥腳形類。原蜥腳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紀到早侏羅紀,是壹類雜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龍。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的馬門溪龍,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壹半。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嘴裏長著匕首或小刀壹樣的利齒。霸王龍是著名代表。
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Ornthopoda)、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和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鳥腳類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壹個類群。它們兩足或四足行走,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它門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全都是素食恐龍。
劍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壹個大類。
甲龍類的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主要出現於白堊紀。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類型。
腫頭龍類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編輯於 2021-02-22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妳了?
能夠幫助到妳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4個回答
恐龍恐龍活動價_拼多多官方下載_暢享底價1元搶!
根據文中提到的霸王龍為您推薦
恐龍恐龍,正品低價_品質保障_極速發貨_輕松購物。拼多多精選好貨,1件也是批發價,省薪省時放肆購!
lp.pinduoduo.com廣告
介紹恐龍-阿裏巴巴,品種齊全,低價格,高利潤
介紹恐龍-阿裏巴巴,網羅時下新款玩具,廠家直供,成本低,現貨供應,助妳輕松找貨源!-
1688.com廣告
更多專家
恐龍簡介(150字以內)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鐘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壹個寵物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壹個寵物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壹個寵物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壹個寵物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壹個寵物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壹個寵物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壹個寵物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 妳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介紹恐龍的短文(100字)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爬行動物。或為恐龍和與它同壹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65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壹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自貢偉博恐龍制作展示有限公司是自貢市偉博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是專門從事仿真、仿生、恐龍、動物、燈展、制作、展出、銷售於壹體的專業型企業,經營項目仿真恐龍、玻璃鋼模型骨架恐龍、電動模型恐龍、恐龍化石、機械恐龍、高科技外星人、外星獸、史前動物、電動彩燈、花燈、燈會、彩車、花車。
廣告2021-05-17
介紹壹種恐龍的作文150字至200字數限制
霸王龍 霸王龍又名暴龍,身長十三米,體重大約十四公斤。化石分部在北美洲美國和加拿大西部!霸王龍可以說是肉食恐龍最兇猛的動物了,霸王龍體重是世界上第二的肉食恐龍。但身體長卻是第五。霸王龍主要食物是三角龍,因為有科學家發現壹只三角龍骨骼上有牙印。而且是霸王龍的牙齒咬的,現在人們也認同霸王龍的食物是三角龍了。霸王龍腦袋大,霸王龍前肢小,後腳大而有力,而且每小時的速度是18?19公裏。我想霸王龍進食的時候壹定非常血腥!
590贊·3,137瀏覽
恐龍的資料150字
恐龍[1](學名:Dinosauria)是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惟壹幸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主張它們應該分類於同壹綱之內。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主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二疊紀晚期,並在三疊紀中期成為優勢陸棲動物群。
89贊·534瀏覽
關於恐龍的資料壹百字以內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壹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壹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擴展資料:
95贊·6,144瀏覽2019-01-23
恐龍簡介(150字以內) — 找答案,就來「問壹問」
27位專家解答
5分鐘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怎麽寫介紹恐龍作文150字左右? 急!急!急!急!急!十萬火急!
恐龍 大家知道侏羅紀的霸主是誰嗎?讓我告訴妳吧,那就是霸王龍。下面是它的資料: 霸王龍又名暴龍,模式種與目前唯壹的有效種是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rex),或稱雷克斯龍,是壹種大型的肉食霸王龍性恐龍,身長約13米,體重約7公噸,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壹。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西部,分布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廣。 它是我最喜歡的恐龍。 下面是鴨嘴龍,鴨嘴龍(hadrosaurs),生存於1億年前白堊紀晚期,這是正是恐龍發展的頂峰時期,所以它們的數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龍中約占75%。它們是壹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目前(2008年)發現最大型的身長超過21米。鴨嘴龍的吻部由於前上頜骨和前齒骨的延伸和橫向擴展,構成了寬闊的鴨嘴狀吻端,故名。 我認為它十分可愛。 雜食類恐龍,我比較喜歡地震龍。地震龍(seismosaurus)的含義是“地震的蜥蜴”。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的,時代為侏羅紀紀晚期。已經發現的身體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後肢。初看起來它很像梁龍,但地震龍具有更長的尾巴和粗壯的骨盆。據初步估計,它的長度至少有35米,甚至可達到40多米。不過現在已縮水至32米長,22-27噸重。地震龍長著長脖子,小腦袋,以及壹條細長的尾巴。鼻孔長在頭頂上。它的頭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圓形牙齒,後部沒有牙齒。地震龍的前腿比後腿短些。每只腳有5個腳趾,其中的壹個腳趾長著爪子。地震龍用四只腳走路,走得很慢。它們成群生活。地震龍是草食動物,吃東西時,地震龍將樹葉整個咽下去,壹口也不嚼。地震龍是最大的恐龍之壹,但部分科學家認為已發現的地震龍化石屬於壹只長得過大的梁龍。曾經是公認的最長的恐龍是地震龍。 下壹個是生活在海裏的長頸龍了。長頸龍(屬名Tanystropheus)是種生存於中三疊紀的爬行動物,身長約6米(20尺)。主要的特征是極長的頸部,頸部長3米(10尺),比身體與尾巴相加還長。盡管頸部如此長,但頸部只有12個脊椎骨,每個脊椎骨都相當長。長頸龍的化石發現於歐洲與中東。 在意大利的Besano地層,發現許多長頸龍的完整幼年標本,地質年代為三疊紀中期的拉丁尼階,約2億3200萬年前[1]。長頸龍的屬名意為“長的脊椎”。 介紹完畢,再見。
13贊·241瀏覽2016-12-29
恐龍簡介
恐龍簡介 恐龍源自數十億年前生活在海洋裏的微生物.漸漸微生物演化成魚類.由於海洋裏的生物漸多,魚類又演化出在陸地上行走的兩生類,接著並演變出爬行類. 恐龍有陸地王者之稱,他們生存於大約2億25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其間歷時約1億6000萬年.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陸地上的植物也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變化. 恐龍時期 三疊紀—(約2億4千8百萬到2億8百萬年前)是中生代的第壹個時期.當時所有的陸地形成了壹個超級大陸,叫做盤古大陸,北半部稱勞拉西亞古陸,南半部則是岡瓦納古陸. ___ 當時各地的氣候都限暖和或者炎熱.極地沒有冰層覆蓋,沙漠在內陸地區擴展.顯花植物尚未演化出來. 侏羅紀—(約2億1千萬—1億4千萬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二個時期.在亞洲針葉樹和銀杏繁茂.盤古大陸繼續分離. 白堊紀— (約1億4000萬—6500萬年前)是中生代的第三個時期.雖然恐龍不斷繁盛,但是在這個時代末期就都滅絕了. 在三疊紀開始分裂的盤古大陸到了白堊紀即很快地形成了大西洋.從6500萬年前到現在為止. 恐龍時期 恐龍類別 主龍亞綱大致上可分為兩個目:「蜥盤目」和「鳥盤目」. 蜥盤目: 蜥盤目具類似蜥蜴的三角狀腰帶,原始類型為後足行走,而進步代表又有四足行走者,分肉食恐龍和素食恐龍.根據「肢骨結構」,結合「生活方式」,蜥盤目又分為兩個亞目:獸腳亞目和蜥腳形亞目. 鳥盤目: 腰帶為四射型結構,與鳥類者相似.,除鳥腳亞目外,其餘是四足行走動物,大部份屬素食恐龍,少數是雜食.鳥盤目***有五個亞目:鳥腳亞目,劍龍亞目,甲龍亞目,角龍亞目和腫頭龍亞目. 恐龍滅絕 恐龍滅絕的可能性很多,其中較真實的有下列幾種理論: 1)行星撞擊理論: 銥在地球上含量很少, 但在白堊紀的沈積物中發現了豐富份量, 使人猜想乃行星撞擊所留下證據.估計當時因撞擊而引起地表上濃密而蔽日的塵埃, 擋住了陽光而使大量植物枯死, 地球氣候寒冷, 素食恐龍因食物鏈中斷而滅亡; 肉食恐龍最後亦步其後塵, 當時即使能有絕少數小型的恐龍, 但不久亦難以幸免.這個是最可能令恐龍滅絕的原因. 2)哺乳類動物的出現: 到了白堊紀未期, 素食恐龍被肉食恐龍吃盡之後,只好相互殘殺, 同時小型哺乳類動物亦因為過度饑荒,冒險盜取恐龍的卵,並藉此為生.恐龍的後代受到嚴重威脅,更有人猜測當時恐龍種族中發生了流行瘟疫,有毒氣體漫延; 植物受汙染而毒化,最後完全滅亡. 3)火山爆發理論: 白堊紀未期火山頻密活動帶來慢性災害,大量的火山灰噴發出來, 經常把成群的古生物淹沒,(孔子鳥的形成可能其中之壹),大氣層逐漸昏暗,植物枯萎,動物亦相互獵殺而同歸滅亡. 恐龍滅絕 恐龍之最 ●最大的恐龍:『地震龍』,走路時驚天動地有如地 震,故而得名. 1986年8月,在新墨西哥州中部出 土,體長約50公尺,是世界最大最長的恐龍紀錄. ●腦袋最堅硬的恐龍:『厚頭龍』,白堊紀後期,全 長約8公尺. ●數量最多的恐龍:『慈母龍』,白堊紀後期,全長 約9公尺. ●體型最小的恐龍:『細顎龍』,侏羅紀後期,全長 約60公分,只有雞壹般大,但速度很快. ●速度最快的恐龍:『恐爪龍』,白堊紀中期,全長 約3公尺,成群進行狩獵. 恐龍之最 ●最殘暴的恐龍:『暴龍』,身體高達約14公尺,體 重大約10公噸,白堊紀後期美洲大陸的最後壹類肉 食性恐龍,聽說還會吃死恐龍的腐肉. ●牙齒數目最多的恐龍:『鴨嘴龍』,白堊紀後期, 全長8~10公尺,齒數在2000顆以上. ●背飾最多的恐龍:『劍龍』,侏羅紀後期,全長約 8公尺,背上的盾板甚至可達80公分. ●視力最佳的恐龍:『似鳥龍』,白堊紀後期,全長 約3.5公尺,眼睛甚至有10公分大. ●頭最大的恐龍:『三角龍』,白堊紀後期,全長約 8公尺,頭卻有約2.6公尺. 恐龍化石 恐龍的屍體經過億萬年變成化石,由於地質的侵蝕作用,才又露出地面,被人發現.這些化石經過專家研究,將它復原成形,最後展示出來,讓大家看到這種恐龍的形象.恐龍的復原工作十分不容易.專家除了必須對現存生物有充份了解之外,在挖掘化石的時候,也要仔細觀察;再加上豐富的想像力以及藝術家的表現手法,才能把壹個恐龍的骨架復原.復原的骨架再加上肌膚,就能畫出壹幅恐龍的復原圖.復原的恐龍必須合乎生物生活的法則,不然的話就會產生錯誤.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壹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裏曾經住著壹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治病之余,他常常帶著妻子壹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采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巖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壹位"自然之友"和化石采集高手. 1822年3月的壹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裏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後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壹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壹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壹層層的巖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巖層,忽然,壹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註意."這是什麽東西呢 "她壹面自言自語,壹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壹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麽大的牙齒.發現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巖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裏. 最早發現了恐龍 兩年後的壹天,他偶然結識了壹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壹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代蜥蜴——鬣蜥.於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果發現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化石屬於壹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並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後來,隨著發現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壹員;它確實與鬣蜥壹樣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系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系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並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 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 "恐龍"之名的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壹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至於我們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藥,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誰能肯定,這"龍骨"之名與恐龍化石的發現就沒有聯系嗎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壹種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後發現的新類型的恐龍以及其它壹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於最初引起人們註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 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於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壹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壹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壹大類彼此有壹定的親緣關系,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壹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妳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壹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壹,形態各異的各種恐龍壹定會使妳對恐龍世界有壹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現在我們還知道,恐龍根本就不是蜥蜴.它們雖然都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在門類繁雜的爬行動物大家族中,恐龍與蜥蜴的親緣關系相差得還相當遠呢 最大的恐龍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發現的身材最大的恐龍是震龍,它的身長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達到18米!!體重達到130 噸!!!也就是說,2到3條震龍頭尾相接地站在壹起,就可以從足球場的這個大門排到另壹個大門.而如此沈重的龐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話,它那碩大的巨腳每壹次踩到地面都會使大地發生顫抖,就像地震壹樣.這就是"震龍"壹名的含義. 震龍生活的時代是大約1億6千2百萬年到1億3千6百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在動物分類學上,它屬於蜥臀目,蜥腳亞目,梁龍科.除了震龍之外,當時生活在地球上的身體巨大的蜥腳亞目(壹般稱為蜥腳類)恐龍還包括梁龍科的梁龍(身長26米),雷龍(身長21米,體重25噸),超龍(身長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馬門溪龍(身長22米)以及腕龍科的腕龍(身長25米,體重30~50噸)等等. 這些巨大的恐龍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軀和長長的脖子使得它們可以吃到高樹上的葉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別大的食量,但是這些恐龍卻全都長了壹個相對來說很小的腦袋和不大的嘴,怎麽來滿足那麽大的食量呢 大概它們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學家推測,馬門溪龍壹天要用23個小時的時間來進食!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想壹想,壹頭馬門溪龍23個小時要吃下多少樹葉呀,還有成千上萬其它的馬門溪龍呢,還有更多的其他巨型蜥腳類恐龍呢.看來,那時侯地球上肯定是植物茂密,森林遍野,自然環境非常地優越,才使得這麽多的龐然大物能夠悠閑地生活在地球上. 現在,我們在陸地上再也見不到如此龐大的動物,能夠與它們相比的大概只有生活在海洋裏的藍鯨了.雌性藍鯨可以長到30多米,體重可以達到200噸重. 世界上最長的恐龍足跡 20世紀90年代,壹個由美國丹佛科羅拉多大學恐龍足跡專家馬丁-洛克萊教授率領的古生物考察隊在位於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上的壹片泥灘上,發現了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上最長的恐龍足跡化石.其中,有5串足跡都比過去在葡萄牙發現的延伸了147米的世界最長恐龍足跡還要長,其長度分別為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_ 這些足跡是由20多條巨齒龍留下的.巨齒龍是壹種與霸王龍相似的食肉恐龍,但是它們生活在距今1億5千5百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那個時候霸王龍還沒有出現呢._ 新發現的足跡與過去在北美洲和歐洲發現的巨齒龍的足跡非常相似,說明在侏羅紀晚期的時候巨齒龍的分布範圍很廣._ 每個足印的大小與霸王龍的足印差不多,有60多厘米長.足印還顯示其足後跟比較長.足跡顯示的跨步長度表明,這些巨齒龍的身體只比壹般身長在12.2米左右的霸王龍略微小壹點.像所有的肉食恐龍壹樣,巨齒龍的足跡顯示它的壹只腳的足印並不落在另壹只腳的前面,而是在左右足印之間有90多厘米寬的間距.科學家據此推測,巨齒龍很可能像鴨子那樣搖搖擺擺地走路. 恐龍家譜 早期的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是自成壹類的爬行動物,因此將其統壹分類在"恐龍目"當中.後來,當科學家對這些動物的知識增多以後,才發現它們實際上包括了兩個不同的爬行動物目,即蜥臀目(壹般稱為蜥臀類)和鳥臀目(壹般稱為鳥臀類).二者的區別在於其腰臀部的骨骼(解剖學上稱為腰帶)結構:蜥臀類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叉形,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類相似;鳥臀類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則有壹個大的前突起,伸出在腸骨的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形,四個突出部分(四支)由腸骨的前部,後部,恥骨前支(也稱前突或前恥骨)和緊擠在壹起的坐骨和恥骨體及恥骨後支(也稱後突)構成. 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和恥骨之間留下了壹個孔.這個孔,在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科學家由此推測,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之間有著最近的親緣關系. 兩個目的恐龍分別在三疊紀晚期起源於槽齒類. 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和恥骨之間留下了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