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是昆侖山嗎?
天山不是昆侖山。
天山,世界七大山系之壹,位於歐亞大陸腹地,東西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國,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幹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昆侖山脈,又稱昆侖虛、中國第壹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該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裏。
擴展資料壹、天山山脈地理環境
天山山脈及毗鄰地區的地殼可以劃分為15個單元。大致以東經90°線為界,以西地區南側的南天山碰撞帶為向南凸出的弧形構造帶,北側的古陸碎塊和其間的碰撞帶呈北西走向斜列展布,構成巨型帚狀構造;以東地區為相間排列的近東西走向的古活動陸緣或島弧及其間的碰撞帶。
天山是全球唯壹由巨大沙漠夾持的大型山脈,以深居內陸的地理區位、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山盆相間的地貌格局、眾多的冰川河流、絕妙的自然景色、特殊的生物區系和生態過程等諸多自然特征,成為全球溫帶幹旱區大型山地生態系統的最典型代表。
新疆天山擁有全球溫帶幹旱區最為典型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反映了溫帶幹旱區山地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生態過程受海拔、坡向與坡度的水熱空間變化影響的分布特征和變化規律。
二、昆侖山脈地理環境
昆侖山脈與塔裏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間均以深大斷裂相隔。昆侖山地區以前震旦系為基底;古生代時為強烈下沈的海域並伴有火山活動,古生代末期經華力西運動褶皺上升,構成昆侖中軸和山脈的中脊;中生代產生拗陷,經燕山運動構成主脊兩側4000米以上的山體。
昆侖山脈與構成分隔中國南部與北部的緯向山脈。東部昆侖山第四紀以來上升了2800余米,其相關沈積物在柴達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達2800米。昆侖山的新構造運動具間歇性,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級階地;各河出山口形成4~5級疊置的洪積扇。
昆侖山脈西高東低,按地勢分西、中、東3段:位於西昆侖山海拔在7000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為5500-6000米;中昆侖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5000-5500米。
北坡雪線5100-5800米;東昆侖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積雪分布在5800米以上的山峰。
百度百科—天山
百度百科—昆侖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