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反艦導彈打在二戰的重型戰列艦上能夠擊穿嗎
扶桑號戰列艦,1915建造完成的,為初代同名的是1879鐵甲戰列艦,也稱為日本設計建造的第壹艘超弩級戰艦,在1915年是世界上火力最強噸位最重的戰艦之壹,1916年進行第壹次改裝艦橋由三腳檣改建成樓檣式,日本戰艦的特色之壹就是都擁有雄偉高大的艦橋,本艦也不例外,增加其威武性,和1915年扶桑號戰列艦改裝後艦身也更加現代化,但在裝甲上火力上沒有任何意義,其改裝後的布局較威武外成樓檣式的艦橋明顯成為敵艦的靶子,本身裝甲也沒有得到根本意義的提高。
在1930年扶桑號戰列艦,再壹次進行為期三年的大改裝,這壹次的改裝,日本人終於意識到這條老艦的裝甲問題,在裝甲方面進行了加強,廢止了第壹煙囪,因為艦橋的增高煙囪裏的煙就會被風吹進艦橋裏,搞得烏煙瘴氣。進行三年大改的扶桑號戰列艦,在外觀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已經跟30年代產的戰艦幾乎外觀壹樣。改裝後的扶桑號戰列艦技術數據如下, 排水量34700噸,全長212.75m,艦寬33.08m,最高航速25節,武備主炮360毫米45L倍徑主炮十二門,副炮150毫米,12.7cm高炮8們艦上機炮16挺25cm,水上飛機3架。艦身平均裝甲155到315毫米。
山城號戰列艦
是日本扶桑級戰列艦,是日本1910年計劃建造主力艦的第二批。原計劃扶桑級建造8艘,建立壹支“八.八艦隊,但由於資金和物資不能滿足數量,日本只好把原計劃改為4艘。前2艘於1910年撥款批準建造,1914年又撥款建造後2艘(後2艘為扶桑級改進型,即伊勢級戰列艦)。1912年3月11日首艦開始在吳縣海軍造船廠動工,並定名為“扶桑”和“山城”。扶桑級的主炮采用與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相同的英式356mm主炮,但由4座雙聯裝增加為6座雙聯裝,火力增加壹倍,防護裝甲也比金剛級增強了不少,但是扶桑級的甲板還是很薄。
山城號擁有壹個十分雄偉的外表,裝備了三十六厘米連裝炮塔六個***十二門,其六個連裝主炮塔都裝在船身的中線,艦橋前面布置兩個炮塔,采取疊在壹起的壹般方式,第三炮塔布置再欠橋後第壹煙囪及第二煙囪之中,炮口向後(後來廢止第壹煙囪),第四炮塔布置在第二煙囪和後部艦橋之間,炮口向後.第五和第六炮塔則布置在後部艦橋之後,也采用疊式布置法.但這種布置法有壹個極大的缺點,那就是如果全炮門壹齊發射,那整艘戰艦將被發射十二枚炮彈所造成的爆風所襲擊,而這對艦橋內的指揮裝置將會有很大的損害.在建造之後,山城號陸續進行了裝甲板的強化,射擊方位盤的裝置,以及對空兵裝的增設.昭和五年(1930)十二月,山城號展開了真正的現代化大改造,為期四年多,到昭和十年(1935)三月才改裝完成.其它的日本戰艦多是歷經兩次的改裝工事,而本艦則是壹次就跨入了現代化的水準。
山城號戰列艦技術數據如下,標誌排水量為31000噸,武備有365毫米主炮12門,副炮150毫米16門,高角炮127毫米4門,防空機炮26門。最大航速23節。
扶桑號,由於裝甲太過薄弱,航速較低,服役時間也已經非常超長,在參加過中途島海戰後,就被調離前線,回到本土當作練習艦。但由於1944年日軍太平洋戰事吃緊,而被當作山炮調回前線作戰。1944年10月22日,扶桑號戰列艦和僚艦山城號被編入第二艦隊第二戰隊第三夜戰部隊,隸屬於西村祥治將軍的麾下,沖入了萊特灣大海戰之中.十月二十五日,沖入了蘇利哥海峽。徹底落入美軍設計好的圈套之中,美國海軍的六只戰艦和四只重巡洋艦,組成的強大艦隊正等著日軍戰艦的到來。美軍潛艇,預先發出報告,發現日軍兩艘戰艦。然後發射兩枚魚雷,率先發起進攻後,過了20分鐘美軍艦隊趕到,發現扶桑號,已經發生爆炸,漸漸沈入海底。美軍還壹臉疑惑,壹名海軍艦長,驚呼什麽情況,難道是坑,此時山城號出現,美軍驅逐艦,突然發現左後方出現了,壹艘大型戰艦,急忙釋放魚雷撤退,在電報中不停的報告日艦位置,請求支援過8分鐘,美軍驅逐艦播報員突然哇!了壹聲,美軍主力艦隊,以為那艘驅逐艦壹定受到嚴重的火力打擊就要沈了,突然驅逐艦電報員興奮的說,我們的魚雷命中敵艦了,敵艦發生重大爆炸已經漸漸在下沈了。
就這樣在20分鐘的海戰中,日軍兩艘戰列艦相繼沈沒。扶桑號,和山城號,兩艘戰列艦的艦上人員也全部戰死。美軍拿著網撈了1個多小時,壹根毛都沒撈到。美軍疑惑不解的接受了此次勝利。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失敗,原因就是不註重裝甲的防禦,但也是日本是壹個島國,資源匱乏,日本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眾多的戰艦,無疑是他們的人民壹塊鐵壹塊剛的捐贈出來,到1945年,日本每家每戶也砸鍋送鐵,給日本政府建造飛機,子彈。為了壹場根本沒有意義的戰爭,賠上了侵略者罵名,戰後更是給人同情資格都沒有,我也知道當時有壹些日本人也是被逼出於無奈,投入戰爭。但是無論如何都掩蓋不了二戰日本給世界帶來歷史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