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為什麽發生恐怖襲擊事件kom
巴黎在劫難逃與法國從去年開始積極參與在中東的打擊“伊斯蘭國”的聯合行動直接有關。去年9月法國開始對伊拉克的“伊斯蘭國”武裝據點展開轟炸行動,今年年初法國派遣“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前往海灣巡遊兩個月以加強空中打擊力度,9月法國決定把軍事打擊“伊斯蘭國”的範圍從伊拉克擴大到敘利亞境內。11月初,法國決定再壹次出動“戴高樂”號前往海灣以加強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可以說,這壹次巴黎遭遇襲擊是國際恐怖組織更加嚴厲的報復行動。
法國遭遇國際恐怖襲擊後加強軍事打擊“伊斯蘭國”的力度,反過來,法國積極打擊“伊斯蘭國”又招致更大的報復。這壹某種意義上的“以暴抗暴”的惡性循環已經成為難以擺脫的怪圈。
這次事件發生在法國,也和大量從敘利亞和伊拉克回流的所謂“聖戰分子”有直接關系。據法國情報部門透露,目前法國有上千名受到極端宗教蠱惑的年輕人前往敘利亞參加“聖戰”,這些人經過“戰鬥洗禮”後不少人又返回法國,而這些“帶著任務”的回流者便成為法國安全的最大威脅。據報道,在目前大量湧入歐洲的難民中也混雜著為數眾多的這類潛在恐怖分子,這對於法國乃至整個歐洲來說,都是極大的安全威脅。
法國乃至歐洲遭遇如此嚴峻的安全挑戰,那麽反恐部門需要從這壹事件中吸取足夠的教訓。年初發生的巴黎槍擊案已經暴露出安全部門存在的疏漏,恐怖組織早已揚言對《沙爾利周刊》進行報復,警方也派專人對這家雜誌進行保衛,最終依然發生了慘劇。這壹次恐怖分子在巴黎市中心多個繁華地帶行動,並且攜帶了自動機槍等重型武器和爆炸物,而沒有遭遇阻攔和懷疑,如入無人之境。巴塔克蘭劇場發生人質事件後壹個多小時後警方才出動。這些都說明,巴黎的反恐措施急需加強和改進。以目前這種狀態來接待月底的大型國際會議,的確令人擔心。
目前,這場暴恐事件剛剛過去不到24小時,最終傷亡人數還難以確定,案件的細節也有待進壹步披露。但是,這樁慘案具有的恐怖主義性質和案件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已經是無庸置疑的了。(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沈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