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解密中國寶藏的內容提要

解密中國寶藏的內容提要

因此,寶藏在人們心中充滿了神秘、傳奇的色彩。而本書則旨在告訴大家,寶藏並非只存在於小說和傳說中。地大物博的中國,真的有無盡的寶藏。

李自成的寶藏相傳被其家將野拂受命藏於湖南張家界天門山,而關於野拂上天門山,是有正史記載的,《永定縣鄉土誌》明確寫到:“明季野拂自夾山寺飛錫此山(天門山)。野拂為李賊余黨,事敗,削發為僧,竟逃天誅”。可見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至於張獻忠窖金的可靠記載,就更多了。吳偉業(梅村)在《鹿樵紀聞·獻忠屠蜀》中說,順治二年(1645年),張獻忠“用法移錦江,涸其流,穿數仞,實以精金及其他珍寶累萬萬,下土石築之,然後決堤放水,名曰‘錮金’。”此外,彭孫貽在《平寇誌》中、彭遵泗在《蜀碧》中甚至清朝官修的《明史》裏都有類似記載。

李自成和張獻忠寶藏的藏寶人都有壹個***同的動機:事敗,藏寶保存實力,以圖東山再起。與這類動機相似的本書還提到了公孫述瞿塘峽夔門藏寶、翼王石達開寶藏、以及太平天國湖州藏寶。

還有壹類寶藏涉及到我國壹些古代城池的神秘消失,例如,雲南撫仙湖寶藏與俞元古國有關;樓蘭古城在消失千年後,重現“江湖”,帶給世人震驚和喜悅;而黑水城曾是古代西夏王朝的軍事重鎮,“黑水城”就是額濟納城,是如今唯壹壹座用黨項族語音命名的城市。

介紹中國海域內的沈船寶藏,是本書的又壹特色,我國領海面積廣闊,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海上交通要道,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帶動了海運事業的發展,同時也無法避免在危險海域沈船的不幸。在政府的主持下,我國的考古部門近年來成功地打撈了“阿波丸”號、“南海壹號”、“碗樵壹號”、“華光鞘壹號”等重要的沈船寶藏。

以“阿波丸”號為例,打撈過程中雖然沒有發現資料記載的40噸黃金,但是仍獲得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貨物。“南海壹號”、“碗樵壹號”等沈船上的古代精美瓷器更是價值連城。2006年3月,寧波市考古研究所受國家博物館委托,繪制了壹張沈船的“藏寶圖”,將浙東沿海的沈船“壹圖打盡”,以便日後在時機有利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的打撈。

毫無疑問,阿波丸上的貨物是日本二戰時在東南亞地區的搜刮所得。在寶島臺灣,日本人也曾因無法及時運走而在不同的地方埋下大量寶藏,臺灣金山鄉核電二廠的工人曾經挖出金磚的事實至今還為當地人津津樂道。臺灣政府默認這種寶藏的存在,還為此指定了相關“法律”:挖掘出來的財產,60%繳納“國庫”,40%歸挖掘者所有。

與海域有關的寶藏,我們還提到了廣東上川島和南澳島的海盜寶藏。尤其上川島,大海盜張保仔在島上藏寶無數,引發出許多尋寶、得寶的傳奇故事,令人不禁心生向往。

同樣具有傳奇色彩的,還有四川樂山大佛的佛心藏寶之謎,上世紀80年代,劉曉慶主演的《神秘的大佛》,其情節就是圍繞眾人在大佛身上尋寶、奪寶而展開的。影片轟動壹時,令許多人至今記憶猶新。“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寶”更是樂山地區經久不衰的傳說。很久以前,真的有遊客偶然在樂山大佛的心臟部位看見了壹尊小佛的身影,五官甚至清晰可見。

以上比較分散的介紹了本書的重要內容,正文的寫作,則是將國內可考的寶藏分到了4條“尋寶”路線裏面,尋寶路線壹,在我國的北部,由新疆到內蒙;尋寶路線二,在西南部,由四川到雲南;尋寶路線三,在東南部,由山東到浙東沿海地區;尋寶路線四則主要是東南部包括臺灣沿海地區和南海海域。可是說,四條路線將我國自古以來可能有寶藏埋藏的地點“壹書打盡”了。

眾多的藏寶地點令人眼花繚亂,也有無數人壹直在為尋寶消耗自己的精力,“姑姑山挖寶”的許平卿為寶藏耗盡家財,依然壹無所獲;項裏村的村民世代尋覓項羽埋下的12面金鑼,至今沒有結果;馬陵山十字坡守山的孫塘村農民,夜裏常被尋寶人的挖鑿聲驚醒……

然而,寶藏雖多,被尋到的畢竟是少數。我們不得不承認,得到寶藏是可遇不可求的幸運。放豬拾到金子的謝松年、挖出金磚的金山鄉核電二廠的工人、在江邊拾到銀子的農民、在海底撈到銀幣的漁民……他們的收獲,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此說來,終其壹生,為傳說的寶藏耗費心力的人,實在是得不償失。

閱讀本書時,在形形色色的神秘故事背後,妳也許會領略到些許的地方風情,如果有壹天妳去書中的某個藏寶地點旅遊或探險,壹定要留意腳下的每壹寸土地,或許,會有驚喜哦——妳會去尋找那失落的寶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