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鎖蛟的河南禹州的禹王鎖蛟井
資料來源:中國禹州網—主頁 > 夏禹文化 > 追根溯源 >禹王鎖蛟井。 禹王鎖蛟井,位於禹州市區,禹王廟山門之外,古鈞臺街路東。 史載,堯舜時期,寰宇之內,洪水橫流,平地水浸,民不聊生。大禹為民解困,率民治水。 他采取疏導方法,引水歸河,然後傾入大海。 當時,淮河之中,有壹頭無角母龍,名喚蛟龍,是水獸之長 ,喜歡引發洪水,興風作浪。它看見大禹通過治水,使陸地顯露,海河安瀾,危及龍宮,便率領九仔以及水蛇 、龜鱉之類,引潮呈兇,阻止禹王治水。 大禹利用母蛟喜歡引水上湧的特性,令臣民立於山 巔 ,等待蛟龍湧上來時,以滾木、滑石擊之,蛟龍屢戰屢退。大禹先與之戰於伊洛,又截於河朔,再追於陳蔡,最 後圍困母蛟於潁河。大禹命人將潁淵堵住,使母蛟歸海。於是蛟龍敗陣,子孫四散。大禹又命勇夫百名,躍入水中,以繩擲套,縛住母蛟 。遂在高阜處挖壹深井,立上樁柱,把母蛟鎖入井中,令其永世不得出來。只留下魚鱉蝦蟹之類,生存於江 河湖沼之中,與人類為友。 今市區古鈞臺街之禹王鎖蛟井,就是當年大禹治水縛鎖 蛟龍的遺 跡。鎖蛟井不知始於何時,原坐落在古鈞臺街路西,井口置壹石塔,用漢白玉雕 刻而成,塔高2米,分為七層,窗花層檐,層次分明。塔頂為壹方城,城徑壹米,城周四墻 ,雕工精細,垛豁勻稱。城之中央,立壹佛寺,四面透窗,內有菩薩雕像。寺殿頂端,又有 神龕,龕內有神像,實為稀世之玉雕珍品。 今之鎖蛟井,是禹縣人民政府在1984年於原址稍東處重新修建的。井上建有壹仿古亭閣,歇 山磨角,上覆琉璃瓦,前面四根明柱,八扇透雕 門窗。門額上刻著“禹王鎖蛟井”五個大字 。殿內正中塑有禹王立像壹尊,右手摁住蛟頭,左手緊握鐵鏈,壹副威武氣概。像前有深 井壹口,以巨石掩蓋。石上穿有鐵鎖鏈壹條,以示井內縛有蛟龍。移開井蓋,則見井內有水 ,水中有壹石雕蛟龍,仰面朝天,似欲出之狀。觀者見之,無不緬懷大禹萬苦不辭、為民造 福、治伏洪水的偉大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