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類星體是什麽

類星體是什麽

類星體,從照片看來如恒星但肯定不是恒星,光譜似行星狀星雲但又不是星雲,發出的射電(即無線電波)如星系又不是星系。

類星體的能量,是由壹個巨大黑洞所供應,黑洞持續消耗掉周圍氣體和塵埃盤,負責吃進氣體和塵埃,類星體則會把大量的能量噴出來。

1960年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射電源3C 48的光學對應體是壹個視星等為16等的恒星狀天體,周圍有很暗的星雲狀物質。令人不解的是光譜中有幾條完全陌生的譜線。

1962年,又發現了在射電源3C 273的位置上有壹顆13等的“恒星”。使天文學家同樣困惑的是其光譜中的譜線也不尋常。

擴展資料

類星體的顯著特點是具有很大的紅移,表示它正以飛快的速度在向地球遠離。類星體離地球很遠,大約在100億光年以外,可能是所發現最遙遠的天體,天文學家能看到類星體,是因為它們以光、無線電波或x射線的形式發射出巨大的能量。

大多數天文學者都認為類星體就是超大質量黑洞的爆發。

約在宇宙大爆炸10億年後,第壹代恒星大量死亡成為恒星級黑洞,黑洞即在遊蕩的同時開始拉攏周圍的物質和氣體,甚至還有其他黑洞,第二第三代恒星因此開始大量產生,成為原星系。原星系也在引力作用下互相接近,星系中心黑洞互相合並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超大質量黑洞形成之後就開始吞噬大量被其俘獲的物質甚至靠得太近的恒星。由於黑洞吞噬時需要將物質撕裂成基本粒子,逐步螺旋向下,最終將這些粒子拉到中心的奇點上,而螺旋向下進入奇點時需要壹定時間,如果粒子數量太多,奇點在壹瞬間無法完全容納下去,即在螺旋盤面兩極將這些物質粒子以能量形式噴射出去,速度與光速壹樣,亮度則能達到壹般星系的1000倍以上。

正因為如此,目前發現的類星體幾乎都在100億光年之外,其面對地球的退行速度甚至達到三分之壹光速,這些都能夠證明,類星體是早期而且距離銀河系較遠,也是較早與銀河系遠離的星體,但其直徑僅相當於普通恒星,從而排除了星系噴射的可能,而能提供這麽強大能量作為噴射來源的,只能是黑洞。

黑洞噴射大量能量之後,造成自身質量的大量損失,開始休整,也就不再發光,所以,距離我們銀河系100億光年內(可以看成100億年時間)也就沒有其他類星體。

百度百科-類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