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有聲》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不想當皇帝的“傻子”
1。泰伯
孔子稱他為“至德”,司馬遷在《史記》年把他列為第壹“家”。泰伯和鐘勇是兄弟,他們的生父是周太王的古叔。起初,泰伯兄弟應該在古代男女丈夫死後輪流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喜歡李稷的第三個兒子姬昌,而姬昌也確實有超人的才能,於是決定主動把繼承權讓給李稷。然後通過季歷傳給吉昌。後來,壹個接壹個,古代夫婦要求他們繼承王位,但他們都拒絕接受。泰伯和鐘勇為了斷絕別人對他們觀念的支持,逃到了滿靜,不斷紋身,這是為了遠離野外,遵從當地落後民族的習慣。周人見了他們的決心,只好拖住了和姬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為王”的故事。
2。木易
生於春秋時期,是殷和他哥哥的第十七個孫子。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相傳,木良子和太子的父親是兄弟,木良子是親兄弟。當時兩兄弟在人們心目中的威望,就相當於“仁厚”、“守貞”。穆認為“仁為重”,最大的仁就是讓國。經過封建制度,他壹直想把自己的國家讓給弟弟,但是太子的父親拒絕了。有壹天,木子儀心中有了壹個計劃。他對他的哥哥王子和他的父親說:“我們找個地方建座城市吧。”兩人催促馬來人去壹個三面環山、水清、背風、陽光充足的地方,然後把田地夷為平地。穆子儀問:“這是什麽地方?”服務員回答:“這個地方叫‘安’。”木子儀說:“這裏沒有侵略,沒有騷擾,所以妳可以和平地生活。”。木良子看了壹會兒,轉向弟弟說:“請妳再仔細看看。我要回前線壹會兒。”。馬總說他翻過壹座山就不見了。從那以後,王子的父親再也找不到他的哥哥木良子了,因為他知道哥哥把國家給了自己,所以他要在這裏建城定居,管理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3。季劄
季劄,周朝吳國人,因被稱為鄢陵第壹代,又被稱為“鄢陵姬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被孔子譽為“至德”。泰伯是周朝的皇位繼承人,但他的父親太王。他打算把皇位傳給他的小兒子和孫子常。於是,泰伯主動放棄王位,以采集草藥的名義逃到了不毛之地,建立了吳國。幾代之後,壽孟繼承了吳國的王位。在他的四個兒子中,第四個兒子季劄是最賢惠的,所以壽夢總是想把王位傳給他。季劄的哥哥也很愛他,認為季劄的德行和才能是繼承王位的最佳人選,所以都爭相支持他。但是季劄拒絕接受王位,堅持要將王位傳給他的兄弟。我哥哥諸樊覺得他的道德品質遠不如季劄。他想讓他負責治理國家,但季劄婉言謝絕了。他說:曹國誌的人想任命壹個有道德的兒子臧為君主,以取代不道德的,但臧拒絕了。子臧為了堅守臣民的忠誠,打消中國人獨立的念頭,離開了曹,到了宋朝,曹的君主還在掌權。藏族的謙虛和無可爭議的美德,被人們譽為能“守節”的聖賢。昔日的賢者殷鑒,歷歷在目。我對季劄的願望呢?雖然我沒有美德,但我在心裏祈禱追求比聖人更好。季劄的美德感動了吳國的人民,他們像所有的明星壹樣,希望支持季劄為王。不得已,我隱居山川,天天苦幹,以示堅定之誌,徹底打消了吳人的念頭。
4。臉
王艷輝,燕國第三十八任君主,燕王之子。319年前,燕支持公孫衍統壹全國的提議,魏、齊、楚、趙、韓成為公孫衍,張儀被發配秦國。次年,與魏、趙、韓、楚***同攻秦。不久,他任命他為宰相。我兒子做事果斷,善於監督和評估下屬。當時朝鮮的大臣都是貴族,他們的兒子則用壹些小官。顏為了支持子的改革,拿回了所有官員的印信,俸祿三百多石,另壹個是子憲任命的。他是壹個勤儉的仆人,關心人民。受政府委托支持政治改革。前316年,他渴望知道堯舜滅亡的故事,傳給兒子做君主。314年,新政第三年,將軍城被太子平圍困,數萬人死亡。不久,齊國出兵幹涉燕國,攻破燕國,燕國戰死。他的兒子逃跑了,被齊人抓住,切成肉醬。趙的陵乘燕國內亂之機,派其子姬智從南朝鮮返回燕國。
5。唐睿宗李丹
唐睿宗,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時間是684年到690年和710年到712年。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武則天,而唐中宗是他的弟弟。64年,武則天廢除了中宗的皇位,立中宗為帝,改變了元文明。然而,由於武則天操縱國家事務,宗瑞沒有實權。90年,武則天即位,廢了宗瑞。75年,武則天駕崩,唐中宗復辟。70年,中宗被毒死。於是宗瑞再次登上了王位。他和他的兒子李隆基壹起消滅了殺死唐中宗的軍隊。712年讓位給自稱皇帝的唐玄宗,716年去世,享年55歲。他沒有特殊的治國才能,晚年受兒子李隆基的影響。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壹生中三次放棄皇位,將皇位傳給了他的母親武則天、弟弟唐中宗李習安和兒子唐玄宗李隆基。雖然退位不壹定是自願的,但是在極其險惡的封建政治環境中,在壹個人對權力如此冷漠的情況下,要想為自己辯護卻並不容易。
歷史上這些聰明的“傻子”的選擇,無疑會讓今天那些不擇手段的名利客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