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飛豹戰機誕生至今已達高齡,現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飛豹戰機誕生至今已達高齡,現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飛豹正值當打之年,還得為國奮戰20年!

隨著我國軍事裝備日新月異的發展,軍迷朋友們的眼光也越來越挑剔,很多當打之年的裝備竟然成為過氣網紅,例如有了055就嫌棄052D、有了99A就看不上96坦克。在空軍這邊,隨著殲16列裝服役並且迅速形成戰鬥力,軍迷們就開始嫌棄兢兢業業的飛豹了。

飛豹:軍迷都是大豬蹄子!

說起飛豹,也算是身世坎坷。飛豹項目於上個世紀70年代立項,本來是作為轟-5的後繼機。項目啟動後趕上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軍費削減的大背景下險些胎死腹中。幸虧最高領導人的親自過問,才獲得經費艱難的完成研制。

飛豹於1988年首飛,歷經10年艱難試飛,客服無數困難,於1998年定型。飛豹本來是空軍、海軍***同投資的項目,但是由於空軍當時已經投資了用西方技術改進的強5M,對飛豹的需求沒有那麽迫切,在軍費緊張的那個年代,也就不再投資飛豹項目。海軍由於對遠海精確反艦打擊能力的需求比較迫切,就勒緊褲腰帶獨自推進項目。

飛豹能夠攜帶4枚反艦導彈,作戰半徑超過800公裏。飛豹的服役使得中國海軍真正擁有了遠程反艦能力。飛豹載荷航程大、皮實耐用、航電系統性能也不錯,獲得了海軍的高度認可。空軍方面看到飛豹的優秀表現後,“好馬也吃回頭草”,也開始裝備飛豹。

見識了飛豹的“真香”後,空、海軍聯合投資推動了飛豹改進型的研制,這就是殲轟7A。軍型殲轟-7A於2004年服役,空軍型則在2005年交付。雖然在外形上變化不大,但新飛豹航電系統的升級可謂是脫胎換骨。上圖為殲轟-7A展示外掛武器,可以看到多種國產空地導彈以及制導炸彈和吊艙。即便此時我國已經引進了多用途戰鬥機蘇30MKK,但是較為先進的航電系統和豐富的彈藥種類,使得殲轟7A的對面打擊能力甚至還好於蘇30。飛豹和飛豹A總***生產了270架左右。

飛豹、飛豹A的成功大大鼓舞了西飛,西飛方面又研制了殲7B,希望以效費比的優勢再拿下空、海軍的訂單。但是此時技術水平更高、多用途能力優異的殲16已經發展成熟,於是殲7B在制造出壹架原型機後黯然下馬,飛豹家族的故事告壹段落。

長江後浪推前浪,飛豹被殲16拍在沙灘上。此時財大氣粗的中國空、海軍,已經不再扣扣索索的過日子,兜裏有錢了,眼界就高了。

飛豹雖然已經成為“過氣網紅”,但是它正值當打之年,遠未到退休的日子,原因有三:

1、目前我國空、海軍飛豹上機體實際上比較新,剩余壽命較多。

飛豹雖然是上個世紀70年代啟動的項目,但是1988年首飛、1998年定型。而飛豹A更是2005年前後定型,飛豹A壹直生產到2017年才停產,所以目前我國大部門飛豹都非常新,飛機年齡在十幾年甚至只有幾年,可謂正值當打之年。

飛豹在研制中廣泛參考西方軍機研制標準,機體壽命比較長,在4500小時以上,按照每年150-200小時的飛行時間,飛豹可以服役25-30年。而且與戰鬥機不同,飛豹這種以對面打擊為主的戰機,在任務飛行時動作較為平緩,大載荷的劇烈機動不多,對機體結構的消耗較小,所以壽命更長。俄羅斯方面已經服役幾十年的蘇24、蘇25還在使用,美國的A-10也沒退役,更年輕的飛豹自然也沒有早早退役的道理。

2、飛豹還是我國空、海軍對地打擊的主力,任務較重。

我國空、海軍長期以來以國土防空為主,因此在機種上以戰鬥機居多,具備對地打擊能力的戰機很少,長期以來都是以強-5這樣的機型湊合。目前強-5已經全部退役,飛豹就得扛起對地打擊的大旗,這也是建設“空天壹體、攻防兼備”戰略空軍的要求。雖然更先進的殲16已經列裝逾百架,但是我軍在對面打擊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強、而且殲16還得分省承擔壹部分制空作戰任務,這兩百多架載彈量大、皮實耐用的飛豹作為“炸彈卡車”,仍有用武之地。

3、飛豹也在不斷改進,承擔更多樣化的任務。

由於飛豹機體較大、載荷性能好,因此飛豹改裝的空間也大。我軍就把壹部分飛豹加裝大功率電子戰吊艙、掛載反輻射導彈,飛豹搖身壹變變成“咆哮豹”,在越來越講究的體系化的今天承擔著更重要的任務。

所以,雖然我們有了殲20、殲16、殲10C這樣的新銳戰機,但是俗話說:家有壹老、如有壹寶。老飛豹仍然是我軍不可或缺的主力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