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大學 古代文學考試默寫考點

大學 古代文學考試默寫考點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註釋:

伯:古代兄弟姊妹中長者為伯。婦女也稱丈夫為伯。

朅:音切,英武高大,威武健壯的樣子。

桀:通“傑”才智出眾的樣子。

殳:音書,竹制兵器,長丈二。

前驅:走在前面的將士。

杲:音稿,明亮的樣子

諼草:萱草,忘憂草

樹:種植。

背:通“北”。古人以為指北堂。在北堂種植萱草。

痗:音妹,憂思成病

賞析:

?《伯兮》描寫在家思婦想念出外遠征和丈夫,表達了無法忍受的強烈感情,詩首先想象丈夫在外“為王前驅”的英武形象,生動浮現在腦海中,這才更激起刻骨銘心的思念,連打扮也無心了,思念的深沈和強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這種思念之強,簡直叫人無法忍受,班幹脆寄托在北堂下種植的忘憂草,來消解這種沈重的思念,壹層深似壹層,而又層層變換抒寫的方式,正是《伯兮》特點。

《東山》

我徂東山:慆(tāo)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háng)枚。

蜎(yuān)蜎者蠋,烝(zhēng)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果臝(luǒ)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xiāo?shāo)在戶;

町疃鹿場,熠燿(yìyào)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鸛鳴於垤(dié),婦嘆於室。灑掃穹窒,我征聿(yù)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倉庚於飛,熠燿其羽;之子於歸,皇駁其馬。

親結其縭(l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註釋:

①枚:毛傳解為微。朱駿聲認為微是徽字之錯。徽是壹種標誌。這裏即指軍服上標誌。

翻譯

我從征去東山,很久未回家。現在我從東方返回,細雨彌漫。

我在東方說要回,我的心向往西方好傷悲。縫制壹身新衣,不用再銜木棒。蠕動的毛蟲,長期在桑林野外。卷縮成團獨自睡,鉆在兵車下。

我從征去東山,很久未回家。現在我從東方返回,細雨彌漫。

瓜蔞的果實,掛在房檐上。土憋蟲在屋裏跑,喜蛛在門上結網。田舍旁的空地變成野鹿的活動場所,還有閃閃發光的螢火蟲。這並不可怕呀,倒使人更加思念呀!

我從征去東山,很久未回家。現在我從東方返回,細雨彌漫。

鸛鳥鳴叫在小土堆上,妻子唉嘆在屋裏。清除走障礙物,我家征人要到了。圓圓的苦瓜,長久放在柴堆上。自從我們不相見,到今天已經三年。

我從征去東山,很久未回家。現在我從東方返回,細雨彌漫。

黃鶯正在飛翔,閃閃發光的羽毛。這人女子出嫁時,黃白色花馬去迎娶。她的母親為她系佩巾,繁多的儀式壹個個。她新婚時非常美好,現在時間久了會怎樣呢?

詩詞鑒賞

這是《詩經·豳風》七篇詩中的壹篇分為四章的長詩。

就內容看,這是壹篇行役詩。行役有兵役、勞役、事役。行役詩在《詩經》中,占著重要的位置,說明行役在當時人民身上和心上壓力之大。反映這壹史實詩,有廣泛的社會意義。這篇所寫,屬於兵役。是寫詩中的主人從軍出征,經過三年之久,才得回來時的悲喜交加的心情的。?

每章的開頭,都是“我徂東山”等四句。這雖是音樂疊章的慣例,但就本篇各章的意義看,這種寫法,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層層推進。壹章寫將歸,二章寫歸途,三章寫歸至(到家),四章寫歸後,而以重疊的前四句為總綱。前四句,從“徂東山”到“來自東”,是從“不歸”到歸“來”,也是從過去到現在。“慆慆”,極言“不歸”的時間之久,細“雨”迷“蒙”,卻是到家時的氣候特征,這是印象很深,難於忘掉的時刻。而長期的苦悶和當前的喜慰,盡在不言之中。

這篇抒情詩寫作上的主要特點,就是通過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來體現具體環境經歷中的思想感情的。詩的著筆點是第三章細雨迷蒙中到家的那壹刻。因為那是出征三年的結束。“我徂東山”等四句,概括了出征的全過程,而“我征聿至”壹句,是轉折點。從此倒推,便有未歸、將歸、途中、到家各階段;從此下推,便出現了後來的新生活。詩的具體寫作時間,當然在四章所寫情景之後,但著筆點,卻定在三章,因為這是從全部回憶中總結得來的表現方式。值得特別提出的,是這篇詩不只形象地寫了感官接觸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寫了人物的意識活動。而意識活動,正是精神面貌的依據,也是藝術作品的靈魂。

<山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