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如何改掉好色的毛病的?
作為壹個後代敬仰的聖人曾國藩,其實也有很多壞毛病,其中之壹就是好色。 他最終通過自我克制以及轉移註意力改掉好色的毛病,但是難度極大。
那麽曾國藩具體是如何改掉好色的呢?不妨讓我為妳細細分析。
壹、自我反省
在成為進士以前,曾國藩壹直過得渾渾噩噩,除了讀書之外,身上有很多壞毛病,比如浮躁、傲慢、虛偽以及好色。
後來道光20年曾國藩順利入京成為京官,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重新規劃,並且立下做聖人的偉大終極目標。
好色這壹件事情,最開始還是曾國藩父親曾麟書去北京住後才勸誡曾國藩的,他父親去北京住了幾天就匆匆離開,曾國藩有點莫名其妙,父親回到湖南之後給曾國藩寫了壹封信勸誡曾國藩要建功立業,不要好色誤事,這時曾國藩才恍然大悟。
有了父親的教導,曾國藩馬上著手改變自己的壞毛病,其中好色十分難改,畢竟當時曾國藩才28歲。
曾國藩的好色十分有意思,他的好色是喜歡看美女,可是清朝時期不像現在這樣開放的環境,當時女人很少出門在外邊逛街,都是躲在家裏的,既然大街上看不到美女,他就跑到朋友家裏去看。
要是聽說誰家娶了漂亮老婆,他壹定想方設法都要去仔細看看,而且經常壹看就發呆,心裏心猿意馬,這些事情他在日記裏是這樣記載的。
除了喜歡看朋友老婆,還有對自己老婆曾國藩也是十分好色的,即使老婆生病臥床,自己依舊還有很多想法,比如他日記裏記載“ 入夜心情不暢,又厭聞呻吟聲 ”,這是當時歐陽夫人生病的時候在床上不起,曾國藩突然有欲望,可是又沒法解決,十分郁悶煩躁。
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很多,在曾國藩日記裏都有記載,正是經過自己反思,以及父親的勸誡,曾國藩更加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從而立誌堅決要改掉壞毛病。
他壹開始通過寫日記的方式監督自己、反省自己改掉壞毛病。自己監督不了自己就把日記拿給親朋好友看,叫大家壹起監督他,到後來曾國藩甚至把自己日記拿給後輩們看,並且要求後輩在日記裏進行批註,自己哪些地方做到,哪些地方沒有做到。
這樣壹來,讓後輩監督自己,自己就更加安分守己,而且也給後人樹立榜樣,壹舉兩得。
在曾國藩日記裏,我們經常會看到壹些別人的批註,那就是曾國藩壹直堅持的讓人監督自己的做法。監督加自我反省,讓曾國藩在戒色的路上走出了第壹步,但是並沒有徹底改掉。
二、轉移註意力
曾國藩經過自我反省之後,依舊還是感覺效果不明顯。比如道光22年,有壹天早上他起來打算看書,可是怎麽也看不進去,心裏老是想些不該想的事情,沒辦法,他最終和老婆歐陽夫人還是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事後曾國藩在日記中大罵自己是禽獸,這件事情也更加讓曾國藩意識到改掉壞毛病的重要性。他仔細壹想,發現其實自己之所以好色,主要還是精力旺盛。
於是曾國藩每天開始練習楷書、寫文章、看書,再出去跑步鍛煉身體,讓自己累起來,分散註意力,自己精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對好色的事情註意力就會減小,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淡忘,從而改變自己。
轉移註意力這個效果果然很有用,後來曾國藩逐漸將好色這個壞毛病改掉,並且還用寫日記的辦法監督自己改掉身上很多壞毛病,比如傲慢、虛偽等等。
結語
每個人身上都有壹些壞毛病,關鍵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路途可能很遠很艱難,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妳壹定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曾國藩號稱中國近代最後壹個“聖賢”。
但是聖賢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曾國藩的人生,四十歲前和四十歲後是截然不同的兩段人生,四十歲前是人,四十歲後是“聖賢”。
題主問曾國藩如何改掉了好色的毛病,那我就來回答曾國藩這方面的問題。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也跟很多的公子哥們壹樣,喜歡花天酒地,風花雪月的生活。每天和小夥伴們下酒肆,上青樓,那玩的叫壹個嗨。
當時在京師的湖南人中流行壹種說法,說什麽呢,說只要哪裏死了湖南老鄉,有兩人必然會出場。誰呢?壹個是到場吊孝的新寧人江忠源,另壹個則是必定撰送挽聯的曾國藩。
大家看看,年輕時候的曾國藩是多麽愛出風頭的壹個人啊。
曾國藩寫過很多的挽聯,其中居然有兩條是寫給當時的青樓妓女的。
壹個妓女叫大姑
另壹個叫春燕
可能有朋友看到這會問,哪裏寫著是大姑,春燕啊?還請妳自己睜大了眼睛好好找找,呵呵
這種詩就是傳說中的“狎妓詩”了。
妳們看看這曾國藩,學問都用到哪裏去了。
據說曾國藩到了四十歲就戒色了,因為那時候他要帶兵,要以身作則,整頓軍紀。
可是據我所知,曾國藩並沒有真正的戒色。
因為他在五十歲的時候,又娶了個小妾陳氏。
曾國藩怎麽對外界說的呢?他說啊,他患了嚴重的牛皮癬,癢到晚上睡不著,需要人幫他撓撓。可是他正在安徽練兵,老婆不在身邊,所以就娶個妾來撓癢癢。
從後來看,曾國藩的這位小妾陳氏的撓癢癢功夫應該十分了得,因為後來曾國藩據說病情好轉,心情也好的很。
曾國藩在五十七歲的時候,還在給兒子的信中提到自己想娶妾的意思,只是後來不知什麽原因沒有實行。
所以,在我看來,曾國藩並沒有戒色,只是戒掉了風流而已。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第壹種方法:寫日記罵自己。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如果壹個人天性好色,那要真改的話談何容易?
所以呀,曾國藩具有常人難以想象的意誌力。
讀聖賢書的文人,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文人,深受理學的影響,腦子裏面裝的都是程朱理學,為聖之道在於"存天理滅人欲″。
所以,很多文人想要讓自己達到聖賢的境界,就瞧不起自己"蠢蠢欲動”的行為。把色欲視為萬惡之首。
而且,這些讀書人思想上往往有潔癖,認為戒色才是求聖之道。
有色心沒色膽的男人很多,曾國藩應該是其中之壹吧。
他還把自己的色心全部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
有壹次在朋友家,看到主婦長得美,“註視數次,大無禮”。
他盯著朋友的妻子看,古代講究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
作為壹個讀書人,他很鄙視自己的行為,所以認為自己很無禮。
道光二十二年十壹月初四時,天氣己漸漸轉冷這天,那壹天,他早起讀了讀書,沒有所得,到中午的時候他感覺:"人欲橫熾,不復能制”,就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接著在日記裏面罵自己“真禽獸矣!”
曾國藩還對朋友漂亮的姬妾“目屢邪視”,並言語輕薄。
看完了又回家寫日記罵自己:“直不是人,恥心喪盡,更問其他?”
久而久之,他開始改掉自己無法容忍的習性,不在窺視朋友的妻子,甚至開始忌諱和妻子之間的恩愛行為。
第二種方法:謹遵父親教誨。
1838年,曾國藩因考中進士進京做官後,後來把父親接進京城遊玩,父親回家後寫家書給他並提出壹個忠告:要節欲、節勞、節飲食。
曾國藩羞愧難當,經過幾天思索。
從這句話看出來,他認為自己再不戒色,不節制自己的欲望的話。
那可能會死的比較早,到時候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這真是多麽不孝的行為。
因此為了盡孝道,他開始克制自己的欲望。 第三種方法:把自己變成學習狂和工作狂。
為了戒色,曾國藩真是豁出去了。欲望上頭的時候,他先是靠自己的意誌力忍著,忍不住就瘋狂讀書了。
很多人是因為懶惰而最終平庸,壹生碌碌無為。
曾 國藩壹生五勤:身勤、手勤、眼勤、口勤,心勤。
曾國藩以勤治事,曾國藩說到做到,以身作則,在軍中天不亮早起,督訓練兵,處理繁雜事務。
在這樣情況之下,他把自己的時間全部安排的滿滿的,根本就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好色之事。
不過,這從另壹個方面來看,男人不好酒色,女人還有什麽盼頭啊?
參考文獻:《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陳賢
曾國藩的壹生歷盡坎坷,幾經波折,再加上官場沈浮數十年,閱歷無數,可謂深諳成敗之道,成為晚清的棟梁之柱,可曾國藩在年輕的時候也比較好色,也犯過許多男人犯的錯,沈迷於美色之中難以自拔,那麽曾國藩是如何改掉好色的毛病呢?
曾國藩意識到自己不應該這樣,他知道好色的人都沒有大的作為,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毀在這上面了;自此以後,曾國藩決定洗心革面,他要“學作聖人”之誌,當時他也給自己定了幾個規矩。
不過有壹個缺點改起來就比較困難,那就是好色,男人都比較好色,這個是比較正常的,再加上當時他也是官員,春風得意,三十多歲正是如狼似虎,,自古以來,世人難以滅掉的就是色欲,越是權勢大的人物越是難以抗拒情色的引誘。
可是既然要做聖人,不能光說不做,他想到壹個辦法就是每天寫日記,記錄有關色的東西,用來警醒自己,在朋友家的時候,看到人家的女主人,看在日記裏寫道自己看了人家幾次,實在是太無禮了;又在另外壹個朋友家裏,看到人家美貌的小妾,又在日記中批判自己,所以他就有了壹個習慣,看到了別人的妻妾,就不能容忍,就是強迫自己不能看別的女人,導致對自己的妻子也有了壹些疏遠。
不過就算是記了下來也是免不了犯錯,所以為了戰勝色欲,他將自己打造成壹個工作的機器,他每天勤奮地學習,把自己的精力都耗盡,只要睜開眼就不停地思考工作,曾國藩白天忙於操勞國家大事,晚上就臨摹書法寫日記,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全部都化成文字記錄下來,他還會給家裏的每壹個兄弟、子女寫信,教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讓時間無比的充裕,以此打壓邪惡的想法。
曾國藩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成功的戒掉的色欲,不得不說這樣的方式並不適合所有人,可能大多數的人在記日記這個方面早就不想寫了,但是曾國藩竟然能用這個方法成功的戒色,就是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是能克服自己弱點的人,他的這種方法看似十分簡單,可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難以辦到。
雖說明白道理,又有幾個人能做到,曾國藩從屌絲逆襲到聖賢,只能佩服他的自制力很強大。
中興第壹名臣曾國藩,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合稱為“四大名臣”。
他是湘軍的創立者,要是沒有他很可能清朝在鹹豐年間就很有可能被太平天國撲滅,他也因為對清朝的耿耿忠心而被譽為“中興第壹名臣”。
名臣也好色曾國藩年輕時候也和當時大多數官員壹樣,有壹顆好色之心。
這說的是曾國藩在官員聚會裏看到別人的妻妾貌美如花便心生嫉妒,想起自己的老婆的儀表和她們相距甚遠,竟然對發妻心生怨懟。
可是到第二天早上,他就意識到自己這個想法不對,罵自己是“真禽獸”。
還有壹次,曾國藩聽說同僚納了壹個傾國傾城的小妾,就想要見見她,可是那個官員卻不肯,但是擋不住曾國藩的壹再懇請,最後還是讓小妾與曾國藩見了壹面。
見了之後曾國藩又是春心蕩漾,說了很多大不敬的話,有了很多不該有的念頭,可見他也是個“花心大蘿蔔”。
曾國藩如何戒色其實曾國藩戒色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每次自己壹犯色戒,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記在日記本上用來警醒自己,再深切自責反省壹番,如此循環往復,最終便色意全消了。
評價又是這個無聊的問題。
妳看見曾國藩改掉了好色的毛病?就憑他日記裏寫的?還是聽那些偽文人未經考究的以訛傳訛
曾國藩六十多歲還納了個小妾。這算戒掉了好色的毛病?劊子手的話妳也信?去妳大爺的!
曾國藩說,“不為聖人,便為禽獸”,他不是被封為半個聖人麽,所以,還有半個即是禽獸。
讀他的書,加上近人的吵作,把他吹得神乎其神,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壹回事的。
無聊、無知、無趣、無恥的問題!
浪子回頭金不換,自省。
古語有雲:食色,性也。可以說,好色是人的本性,就連聖人都無法豁免。而曾國藩既然只能號稱半個聖人,自然就更無法豁免。 根據史書上記載,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也曾有過壹段非常放縱的生活,整日沈迷女色不可自拔。
那是在曾國藩二十七歲的時候,曾國藩經過三次科舉考試,終於考中進士,並被道光皇帝欽點翰林院士,從此來到京城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按理說,曾國藩好不容易踏上仕途,他理應當更加發憤圖強才對。
但是, 曾國藩可能和我們現在那些參加完高考的高中生壹樣,被長期以來的學業壓抑得太久,所以等他來到京城深造後,也開始和很多大學生壹樣,開始放飛自我。 當時京城十裏繁華,都處燈紅酒綠,曾國藩作為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自然抵擋不住這樣的誘惑。
再者,曾國藩作為新晉官員,要和老官員結交關系,少不了要和那些達官貴人喝酒交際,經常出入煙花場所尋花問柳。長此以往,曾國藩自然是沈醉在聲色犬馬之中不可自拔。甚至而言,他還學其他官員,不僅納了小妾,還在青樓裏公開包養了好幾個情人,玩的是不亦樂乎。
如果照這樣繼續下去,曾國藩估計也就是清朝那些醉生夢死官員中的壹員,他的名字不會在 歷史 上留下任何痕跡,更不會被我們大家所熟知。但是,在曾國藩三十歲的時候,發生了壹件事,讓他下定決心痛定思痛,並積極做出改變,最終才成為後來“晚晴四大名臣”之壹的曾文正。
在曾國藩三十歲的時候,他已經逐漸在京城站穩腳跟,所以他特意把自己的父親接到京城來遊玩數月。但是,他的父親僅僅住了幾天,就直接回了老家,這讓曾國藩大為不解。他壹直詢問父親回家的原因,但父親卻什麽也不說,只是好說歹說就是要回家。最後,曾國藩只得順從父親的意願。
但是,等曾國藩的父親回到湖南老家後,就給曾國藩寫了壹封信,信的內容就是勸他房事不要太頻繁,不要把精力都放在女人身上,畢竟這個年齡,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或許是曾國藩家的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又或者是曾國藩放縱得太過分,讓他的父親實在看不下去,這才出此下策。 曾國藩看到父親的家書後,也感到非常慚愧。他再回想自己這三年來的放縱時光,硬生生把自己從壹個為國為民的熱血青年,脫變成壹個好色的登徒子。
比如,曾經有壹次,他的同事娶媳婦,大家都說這個新娘子非常漂亮,曾國藩便不依不饒的要看這個新娘子,否則就不走。
最後新郎官實在拗不過曾國藩,只好讓新娘子出來拜見了下曾國藩,結果曾國藩壹看這新娘子的美色,就垂涎不已,甚至晚上做夢都想著和這個新娘子***赴雲雨。當然,這樣的事情,在曾國藩身上還不止發生過壹次。
在這種背景下,曾國藩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行為太卑鄙下作,照這樣下去,自己的這壹生可就毀掉了。於是,曾國藩決定洗心革面,他要“學作聖人”之誌,所以第壹件事就是要戒色,不能再讓女人掏空自己的身體和心智。
曾國藩為成功戒色,壹***做了三件事: 第壹件事就是寫日記 ,每每自己起了好色之心後,就立馬寫日記檢討,總而言之,曾國藩啊曾國藩,妳真是太可恥了,真是妄讀聖賢書。
第二件事,就是用其他方法來壓制性欲,比如把美女想象成自己的姐姐妹妹,又或者是壹堆腐爛的屍體,從而打消他內心的欲念。
第三件事,就是將自己打造成壹個工作狂。正所謂飽暖思淫欲,如果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自然不會在想入非非。
於是,曾國藩每天勤奮讀書,只要睜開眼就不停地思考工作,白天忙於操勞國家大事,晚上臨摹書法寫日記,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全部都化成文字記錄下來,他還會給家裏的每壹個兄弟、子女寫信,教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讓時間無比的充裕,以此打壓邪惡的想法。
最後,皇天不負有人,曾國藩的這些舉動,讓他徹底脫胎換骨,從此仕途壹帆風順,十年七次升遷,連升十級,最終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壹等毅勇侯,謚號“文正”,並且還是中國儒家學說的最後壹位集大成者。
據說,在 歷史 上符合所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標準的聖人,只有兩個半。他們分別是孔子,王陽明,以及半個曾國藩。而“半個曾國藩”搖身壹變,又成了“千古第壹完人”。
曾國藩的“立功” ,就是率領湘軍,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將清朝從大廈將傾的危局挽救了回來。
曾國藩的湘軍在作戰中,英勇殺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壹路從九江打到了南京。而且是攻壹城,屠壹城,搶掠壹城,特別是在江西九江、安徽寧國和江蘇南京,正所謂是“直教戮滅無遺種,屍湧長江水不流”。
當時湘軍的待遇最為優厚,據說是八旗兵薪餉的至少三倍以上,這是絕對可信的。因為即使曾國藩非常清廉,朝廷也不撥發餉銀,他也是有錢發餉的。可以明搶,何必去貪呢。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在攻陷安慶,屠城之後,心中非常的忐忑不安,害怕報應。曾國藩寫信給曾國荃:“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誌,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
自此之後,曾國荃帶兵屠戮搶掠,再無愧疚之意,火力全開,戰力十足,消滅太平天國,自然不在話下。
曾國藩的“立言” ,自然就是赫赫有名的《曾國藩家書》了。
看家書當然是要看、要學其中積極、正能量的部分。僅僅看了這些,然後得出曾國藩是“聖人”,是“完人”,很崇拜,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這無可厚非。
優秀的,積極向上的東西,自然是要作為榜樣,好好學習的。
曾國藩的“立德” ,就是以儒家的道德標準來時時警醒,要求自己,即所謂的“克己復禮”。
曾國藩戒色 ,就是源於他要“立德”,而他的辦法其實也並不麻煩,就是寫日記天天罵自己,罵完了,第二天繼續,然後就繼續寫日記罵自己。壹直持續罵了自己幾十年,到了五六十歲,自然就消停了。噢耶,戒色成功!
我們來看看曾國藩都是怎麽做的。
曾國藩壹次參加進士同學團拜,由於所拜之家的姬妾非常美貌,使得曾國藩眼界大開,不由得色由心生,左顧右盼,目不能移。回到家,曾國藩就在《日記》中寫道:“是日,目屢邪視”,“恥心盡喪”。
可是剛罵過自己不久,跑去壹個朋友家赴宴,席間看到朋友的美姬,不由得又是“諧謔為虐,絕無閑檢”,調戲了壹番。
當然,《曾國藩日記》中所寫的絕不止這兩例。
曾國藩除了經常對自己同學、朋友的姬妾起意之外,還經常出入煙花之地,並且還為自己中意的青樓女子經常題寫挽聯。這……果然是曾剃頭呀,辣手催花,花盡殘呀。
他寫給壹名喚作大姑的青樓女子的挽聯:“大抵浮生若夢,姑從此處銷魂。”
另外壹幅送給春燕的:“未免有情,對酒綠燈紅,壹別竟傷春去了;似曾相識,悵梁空泥落,何時重見燕歸來。”
其他的還有什麽如意、馬掌等等壹大波煙花女子,那是枚不勝舉。只能說,人長得帥,那就是人見人愛。
而曾國藩在湘軍攻破南京城之後,為了在江南的壹片焦土之上,重新振興江南經濟,於是“效管仲之設女閭”,大力發展青樓產業。文正公為了消除廣大顧客的顧慮,以身作則,親自前往示範。
曾國藩到了50多歲的時候,堅持要納壹名姓陳的女子為妾,而且無論如何勸說都無效。據說是曾國藩得了壹種皮膚病,身上長出了如蛇鱗壹樣的東西,奇癢無比。就經別人介紹,認識了這名當時才19歲的女子陳氏。看來是這名小女子,撓癢癢撓的好,至於之前有沒有其他女子幫曾國藩撓過癢癢,那就不知道了。
他的壹名學生後來提著寶劍找到曾國藩,說妳是聖人,以後要進文廟受文人世世代代朝拜的,妳這麽做是不行的,讓我把那個女子殺了吧。結果曾國藩據理力爭,還說他的學生也私養情人(說是他的學生考秀才時,把房東家女兒給泡了)。兩個人吵了壹架,然後陳氏很快被嚇死了。
要說呢,曾國藩的戒色方法,絕對管用,只管放心大膽的使用,此方法絕對是人人適用,而且是壹定會生效的,秘訣就在於“堅持”!
如果妳使用了,堅持到三四十歲無效,那就到五六十歲。五六十歲時還沒做到,說明妳身體還很好麽,那就繼續堅持到七八十歲吧。啊,還沒做到,可以的麽,老當益壯,雄心不已呀,看好妳,壹百歲在向妳招手。不過呢,妳壹定要相信自己,按照曾文正的方法,妳壹定會戒色成功,總有那麽壹天妳可以做到的!相信我,絕不騙妳。
曾國藩素有三戒: 壹戒吃煙,二戒妄語,三戒房闥不敬 。
戒色,便是第三戒房闥(房闥:臥室)不敬。
曾國藩戒色的過程尤為曲折,畢竟“食色,性也”,壓制自己的本能,是壹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曾國藩又不比常人,他生活的年代本就推崇壹夫多妻制,加上他本身地位不低,想要滿足欲望是很容易的事情,他卻能夠選擇“ 截斷根緣,誓與血戰壹番 ”。
曾國藩戒色的經過記載於他的日記當中,我們透過日記了解了整件事情,分為三個步驟:
1、妻子生病,生理的欲望無法滿足,因而擴大了對女色的需求;
2、在朋友家,發現了他們都有許多妻妾,因此進壹步產生了“喜色”之心;
3、下定決心要調整色心,修身立德。
曾國藩的妻子歐陽氏身體贏弱,很容易得病,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下,曾國藩因為生理反應生出了愛色之心。
在壹開始,曾國藩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私欲有何不對:
經過父親的提點和自己的警覺,曾國藩反省自己的行為,是“ 無忌憚之小人而已 ”。
就這樣,曾國藩堅定了自己要戒色的念頭。
曾國藩戒色時給自己下達了硬指標,第壹是強化自己實現事業的理想,第二是壓制自己的欲望,即便與妻子之間,也克制不要過於親密,第三把戒色作為人生三戒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