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奔富酒莊的酒莊故事

奔富酒莊的酒莊故事

奔富酒莊是由壹位年輕的英國醫生所創立,在壹個半世紀以前他從英國移民至最遙遠的殖民地,奔富醫生(Dr. Christopher Rawson Penfold)在1811年誕生,11兄弟中之老麽,其父約翰奔富是英國南部薩西克斯(Sussex)盎格魯教堂的牧師。他在倫敦聖巴托羅繆醫院(St.Bartholomen Hospital)實習醫療,在那裏他認識了當時在同壹醫院受訓之陳達文醫生(Dr. Henry John Lindeman)。

奔富醫生在1935年與瑪麗荷(MaryHolt)結婚,也是壹個醫生的女兒,其後在1838到1844年他在英國南部海岸之布來頓(Brighton)之行醫。他父親於1840年,母親於1843年過世。33歲充滿冒險精神的奔富醫生,決定帶著其年幼女兒喬吉娜(Georgina)及妻子、女傭愛倫添寶(Ellen Timbrell)和他壹些布來頓的朋友壹起移民至澳大利亞。他們於1844年8月8號在這個八年前才發現的新殖民地澳大利亞之塔理安尼(Taglioni)登陸。

奔富在初期移民聚居地離阿得雷德(Adelaide)5英哩遠樂菲山(Mount Lofty)腳下之瑪吉爾(Magill)以壹仟二佰英鎊買下500英畝(200公頃)土地,其中200英畝當時已有農產品種植,瑪吉爾在那時已被認為是理想的居住之處。像以前及那時很多的醫生們,奔富醫生對葡萄酒之醫學價值深具信念,在他離開英國之前,他從法國南部得到壹些葡萄枝,後來便種植在1845年他所蓋的石屋四周。他們夫婦稱這房子為農莊

(Grange)以紀念瑪麗在英國之故鄉。

奔富醫生以他所釀制之加烈酒-波特(Port)及雪莉(Sherry)建立起其行醫聲名,由於他的酒需求量日增,他便擴充其葡萄園及增加產量。在當時,這些酒甚至成為家庭的主要收入。奔富醫生同時間始參與當地政務並在1856年成為首任當地行政局主席。但是由於他健康逐漸轉弱,意味著瑪麗奔富和

愛倫添寶接管更多的葡萄園管理和釀酒工作。1861年,在壹次全家到墨爾本(Melbourne)旅行時,女兒喬吉娜認識了譚瑪士凱南(Thomas Francis Hylard)壹位政府

高級行政官,他們在次年9月結婚,譚瑪士開始在維多利亞州為奔富葡萄酒做市場營銷工作。奔富醫生與病

魔奮戰多年後終於在1870年3月在瑪吉爾逝世,享年59歲,奔富的葡萄酒生意便交由譚瑪士凱南及在1869年委任的葡萄園經理和釀酒師約瑟吉爾立(Joseph Gillard)幫助下繼續經營。在1880年,喬吉娜和譚瑪士遷回墨爾本,在這裏凱南成功的恢復其在維多利亞的奔富銷售業務。 從小型的開始經過35年的成長,在記錄便可看出,在1881年時瑪吉爾的儲存量以接近五十萬公升,這數量在當時是南澳總量的三分之壹強。在當時瑪吉爾的葡萄園面積已擴充至50公頃。在1884年渡過40年種植葡萄和調制葡萄酒,瑪麗奔富便宣告退休,她在1895年的最後壹天逝世,享年79歲,與奔富先生合葬於瑪吉爾的聖佐治教堂墓地。

喬吉娜與譚瑪士凱南生育兩男兩女,全部都參與公司工作,兩個兒子,法蘭亞士都凱南(Frank Astor Hyland,生於1873年)及赫伯特李斯利凱南(Herbert Leslie Hyland,1878年生)也在公司扮演重要的角色,管理奔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壹代的子孫也把家族名改為奔富凱南(Penfolds Hyland)。當譚瑪士仍然繼續管理維多利亞州的營銷業務,最後在1914年退休。法蘭便集中開發鄰省新南韋爾斯(New SouthWales)的業務而李斯利則在南澳大利亞拓展業務。

1901年法蘭奔富凱南在新南韋爾斯首府悉尼(Sydney)建立辦事處,同年澳大利亞各分治殖民區組成聯邦***和國。在1904年,法蘭在悉尼北部─獵人谷(Hunter Valley)產區之達爾活(Dalwood)買下廣大葡萄園。

1912年,法蘭在收購位於悉尼西郊樂蒂山(RootyHill)邁錢寶利(Minchinbury)酒廠和葡萄園後,便領導公司生產汽泡酒。(釀酒壹直繼續至1978年,在當年之高峰點時,園地超過160公頃,慢慢被悉尼市擴充而吞沒。)在其時李斯利奔富凱南在阿得雷得之南的麥蘭倫谷(McLaren Vale)興建酒窖並在1910年於巴洛莎谷(BarossaVale)之努爾奧巴(Nuriootpa)建立新酒廠,特別是巴洛莎區便在這段期間,園地大量擴充。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新南韋爾斯南部默林碧治灌溉區(Murrumbidgee)的軍營地開放為葡萄種植區。奔富酒莊供應葡萄樹及保證收購其葡萄,以贊助此開放計劃,並在格利非(Griffith)及時建造酒廠以備1921年份釀酒之用。

在獵人谷同時進行擴充,1942年時收購有名的HVD(Hunter ValleyDistrilleny獵人谷蒸餾酒廠)葡萄園,1943年買下南澳省瑪吉爾旁之澳丹娜(Auldana)酒廠及其葡萄園。1944年買下阿得雷德北部之莫寶利(Modbury)葡萄園,巴洛莎谷最主要的加蓮娜(Kalimna)葡萄園也在1945年收購成功。

李斯特奔富凱南在1940年過世,其兄法蘭也於1948年與世長辭。稱為“比爾”之李斯利長子法蘭斯(Francis)在1926年加入酒廠但在1946年當他任南澳省經理時,不幸心臟病突發而逝世,同年李斯利之次子謝菲利(Jeffery)從軍隊伍再加入南澳省之奔富,1948年升為主席,並全盤掌控公司。這段期間奔富仍在擴充中,努爾奧巴和格利菲酒廠之容量在增加並在巴洛莎和獵人谷不斷購買土地。這段時期的澳大利亞葡萄酒工業命運仍依賴加烈酒如雪莉和波特。謝菲利奔富凱南改變奔富之走向,增加葡萄餐酒的產量,但在戰後仍只占總產量百分之三而已。

奔富首席釀酒師,麥克斯舒伯特(MaxSchubert),在1930年代初加入奔富酒莊時只是壹位十來歲的信差,這時奉命主導執行政策。在1951年,訪問歐洲回來之次年,史托特在瑪吉爾生產其第壹次年份之實驗性葛蘭許(Grange Hermitage)紅酒,以施赫品種(Shiraz)釀造,混加最優秀,長壽的波爾多品種卡貝納蘇維翁(Cabernet Sauvignon)。

四十多年後,葛蘭許紅酒仍然是澳大利亞最有名之葡萄酒,是業界之龍頭並為澳大利亞葡萄酒在國際間樹立起優良質量的形象。在60年代,舒伯特及其釀酒師們也發展出壹系列“家族”葡萄酒並從此在紅酒市場各等級都占有壹席之地,如窖號707卡貝納蘇維翁紅酒(Bin707 Cabernet Sauvignon,窖號389卡貝納施赫紅酒(Bin389 Cabernet Shiraz)。窖號28加蓮娜施赫紅酒(Bin 28 Kalimna Shiraz),窖號128庫那瓦拉施赫紅酒(Bin 128 Coonawarra Shiraz)、窖號2慕薇德施赫紅酒(Bin 2Shiraz-Mataro〈Mourvedre〉)及1976年才釀產的庫濃格施赫卡貝納紅酒(Koonunga Hill Shiraz Cabernet)。

在1962年為了更進壹步擴充而籌備資金,奔富酒在悉尼股票市場上上市,奔富凱南家族仍占有51%大股。奔富隨即在新南韋爾斯和南澳省購買更多葡萄萄園,舊田園也重新種植,開始在新西蘭作業並收購壹家連鎖飯店。但擴充計劃野心太大而減弱了公司財務,1976年悉尼的壹家釀酒商Tooth & Co成功地高價取下奔富家族的控制權。Tooth & Co本身亦在1980年被阿得雷德船務公司(Adelaide SteamshipCompany)收購。

奔富在理智清醒後把所有南韋爾斯的酒廠和葡萄園出售,把主力集中於其發源地─南澳大利亞。現今的奔富的釀酒中心在巴洛莎的努爾奧巴(Nuriootpa)酒廠及在本世紀初在瑪吉爾所建之壹間小型酒廠。奔富在南澳大利亞最佳種植區如:巴洛莎谷(BarossaVale)、克雷山谷(Clare Valley)、伊甸山谷(Eden Valley)、阿得雷得、麥蘭倫谷及庫那瓦拉(Coonwarra)擁有約500公頃(1200英畝)之葡萄園。

他同時也跟蘭空谷(Langhome Creek)、柏塞雅(Padthaway)及阿得雷德山之葡萄農收購葡萄。現今奔富之名望在於其以不同區域的葡萄混調技巧釀造出壹系列的紅葡萄、白葡萄酒和加烈酒,各種酒每年都能維持其出色的風格。至於其紅葡萄酒,奔富在橡木桶的陳存處理技術相當有名,特別是采用美國橡木搭配施赫品種。

瑪吉爾現已成為阿德雷得市及近郊之壹部份,原來五公頃之“老家”葡萄園仍然存在,圍繞著奔富醫生夫婦於1845年親手建造之農莊石屋。奔富確定是澳大利亞最有名之葡萄酒,葛蘭許(Grange)就是以石屋之名為酒名,瑪吉爾葡萄園之施赫便種植於此。其葡萄酒、石屋、葡萄園與澳大利亞最偉大葡萄酒公司之壹的歷史緊緊連在壹起。今日奔富以其紅白葡萄酒名聞天下,公司每年生產超過壹百萬箱高級葡萄酒,市場遍布歐洲、美國、加拿大、北歐及亞洲。在澳大利亞奔富是葡萄酒行業的領導酒廠,壹家具有優良釀酒傳統背景的創新者,奔富令人羨慕的聲譽是過去150年來對高質量葡萄酒的投入和貫徹所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