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爾斯蘭戰記的人物介紹
亞爾斯蘭(ARSLAN)
帕爾斯國的王太子。14歲初次出陣,參加亞特羅帕提尼會戰。這次戰鬥以帕爾斯的敗北而終結。被敵人追殺的他以國境重鎮培沙華爾為根據地,舉起復興帕爾斯的戰旗。有著正直而溫厚的性格。幼時被送出宮托付給乳母,在自由民中成長,從未意識到自己的身份。但乳母夫婦離奇地死亡後,被王宮中的雙親迎接入宮,受到國王和王妃的冷遇。得知王家的秘密時,以自己實際不具備王太子的資格而深為苦惱。雖然身上沒有流淌著王室的血脈,但在戰友們的支持下,成為率領強大的軍隊,被眾人深深信賴的中興之主。堅強的少年的決心與努力終於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後即位為帕爾斯第十九代國王。從野蠻的魯西達尼亞軍手中解放了國土,即位後廢止帕爾斯的奴隸制度,因此亞爾斯蘭有「解放王」的美譽,他的豐功偉業成為了不少帕爾斯吟遊詩人們的創作題材。
名義上原為第十八代國王安德拉寇拉斯三世之子,但卻並非國王與王妃所生,實為壹無名騎士之子。帕爾斯歷320年,帕爾斯軍在亞特羅帕提尼會戰中被魯西達尼亞軍打敗後,以王太子身份代替父王領兵收復國土,在東方國境的軍事據點培沙華爾城號召勤王。為鞏固東方國境而遠征辛德拉,助拉傑特拉成為辛德拉國國王。回到培沙華爾城後沿大陸公路收復國土,但因為特蘭的入侵而被迫折返。後安德拉寇拉斯王憑己力逃脫,回到培沙華爾城重執兵權,亞爾斯蘭被放逐到南方基蘭港籌組軍隊。在基蘭港擊潰海盜及與海盜勾結的富商後,籌集了足夠的
軍費和軍隊。在父王與表兄(實為叔父)席爾梅斯為王都與權力而交戰時,再次在亞特羅帕提尼平原與魯西達尼亞軍交戰。正式將魯西達尼亞軍擊退後,藉父王潛進王都時,到父王的軍隊中與母後會面。從王妃泰巴美奈口中知道自己並無王室血統的身世後,到了魔山迪馬邦特,在英雄王的陵寢得到凱·霍斯洛聖靈的認同而被賜予寶劍魯克那巴達,之後攻入被席爾梅斯占領,而被安德拉寇拉斯軍圍困的王都。在皇宮北塔與父王及席爾梅斯對峙時,魯西達尼亞國王伊諾肯迪斯七世突然出現,摟著安德拉寇拉斯從窗戶墮下而死。
在安德拉寇拉斯死後即位為第十九代國王,因解放了被魯西達尼亞占領的國土,以及廢除了國內的奴隸制度,因而被歌頌為「解放王」。自登基後帕爾斯軍從無敗績,而且國勢有增無減。身為國王,起居生活卻簡約樸實,因而廣受平民階級的愛戴。
達龍(DARYUN)
27歲,原帕爾斯軍最年輕的萬騎長。帕爾斯人稱“戰士中的戰士”、在辛德拉有“猛虎將軍”的異名的豪膽無雙的武將。亞特羅帕提尼會戰之前,因進言觸怒國王而被解除萬騎長職務。身為軍人的責任感使他恪守著伯父巴夫利斯保護王太子的遺言,救助了戰場中的王太子,在拜會老友那爾撒斯之時,故意引來卡蘭的追兵,迫使那爾撒斯與耶拉姆離開隱居地加入王太子軍。之後,作為王太子陣營中的核心而活躍。達龍比誰都更了解王太子,壹直在身後默默地守護著他。同時,也是位將與絹之國公主的愛情深藏在記憶深處的人物。
亞爾斯蘭與達龍
達龍是年輕的王太子最初的部下,同時也是亞爾斯蘭的成長中影響最為重大的人。在亞爾斯蘭陷入迷茫時,直言不諱地提出諫言“我知道殿下的身份。對於達龍來說,殿下是最重要的主君”。對此深為感動的亞爾斯蘭在達龍受困險境時,提劍面對耍弄計策的拉傑特拉:“如果達龍被那個怪物殺害了的話,我亞爾斯蘭壹定會取下那家夥和妳的首級!” 原來似乎只是個被命運捉弄的“君王”的他,在那壹瞬間初次顯出了守護部下的王者器量。
那爾撒斯(NARCASSE)
原戴拉姆地區的領主,曾出任宮廷書記官的貴族。21歲時,以壹張嘴智退入侵帕爾斯的特蘭、邱爾克、辛德拉三國聯軍,人稱“智冠三國的軍師” 。之後因為揭露神官的惡行和諫言國王解放奴隸而遭到宮廷的流放。於是交還領地,在山莊中過著隱居生活,直到王太子與達龍來訪為止。受到達龍與王太子的完全信任。即使面對魯西達尼亞大軍仍面不改色的那爾撒斯,也有著“出仕的代價是成為未來的宮廷畫師”的性格。因為在亞爾斯蘭身上感到開創新時代,建立理想國家的可能性而終於出山。他的作戰策略使亞爾斯蘭軍百戰百勝,是世間著稱的26歲天才軍師,被稱作“頭腦裏面駐有十萬大軍的”那爾撒斯。敵人懼於他的智謀,友人卻懼於他的繪畫才能。達龍甚至曾以“讓這家夥(那爾撒斯)畫妳的肖像畫會發生恐怖的事情”為名逼供。
那爾撒斯與達龍
默默地磨著劍,考慮著明天的戰鬥的勇將達龍;指著地圖解說著作戰方法的那爾撒斯。——兩人是彼此認同對方能力與性格的好朋友,但是在“繪畫”這個話題上就變成了毒舌的相聲搭檔。
那爾撒斯:“藝術在呼喚我,我聽見她甜美的呼聲了。”
達龍:“妳聽錯了吧?”
那爾撒斯:“……與妳這種過著與藝術無緣的悲慘壹生的人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達龍:“饒了我,我才不想和妳的藝術扯上任何關系。”
擁有公認的策士長才的那爾撒斯,卻固執地認為自己的天職是畫家,知道實際情況的達龍對此予以口頭上毫不留情的打擊,並偶爾將之作為策略運用。
達龍:“餵,快點招吧。不然我就讓這家夥畫妳的肖像畫,這樣壹來,就有恐怖的事情會發生哦!”
那爾撒斯:“……餵,妳什麽意思?達龍!?”
(請在原作中體會這種樂趣吧。)
那爾撒斯與耶拉姆
那爾撒斯擔任領主的時候解放了自己的奴隸,並給予他們壹年的生活資金,然而他們將資金用完後卻又回來做奴隸。“還是以前的老主人好,不會像現在的主人壹樣將我們趕出去”,聽到這樣的怨言,21歲的領主愕然了。人本來應該是自由的,然而奴隸們卻認為比起自由來還是鎖鏈下的安樂最為重要,這是社會的錯誤。這個教訓深深地刻在那爾撒斯心中。但是奴隸中也有心存感謝的人,耶拉姆的雙親就囑托自己的孩子要照顧好領主。因為失敗的經驗而苦於堅持自己信念的那爾撒斯,受到了信賴敬愛他的耶拉姆的支持。13歲的耶拉姆在照料著那爾撒斯的生活的同時,也運用自己靈活敏捷的優勢在戰鬥中大顯身手。
法蘭吉絲(FARANGIS)
夫塞斯坦地區密斯拉神殿的女神官。這座神殿曾為王太子的誕生而祈福。因為受到女神官長“要協助王太子”的遺言囑托,法蘭吉絲被派遣出來尋找王太子。“人間的弓箭女神”,達龍曾這樣感嘆她的箭術。她也是個精通其他武藝與知識的秀麗才女。她對自己出眾的美貌很有自覺,曾經有過“美女也就罷了,說到絕世美女,這樣的人可不多” 的自言自語。身邊攜帶壹支水晶笛,可以通過吹笛與精靈們交流。不論是人心的真偽,遙遠戰場的結局還是隱藏的敵人,敏感的精靈們都會將這些重大的消息告訴她。但在男人無法接近的高潔外貌下,也有著隱藏的悲傷過往。實際上,她與魔道士古爾幹的哥哥伊格裏斯是戀人,伊格裏斯因為不滿社會制度而不斷沈淪,最後墮落,死在押送途中。法蘭吉斯曾經深愛這個男人,她也認識墮入魔道的古爾幹。
奇夫(GUIBU)
二十二三歲的“流浪樂師”(自稱)。有著異於常人的美貌,受到女性的贊美和男性的嫉妒。他的詩歌、音樂、劍與花言巧語都是為了服務美女而存在的,“藝術與宗教壹樣,不能為美女解憂就沒有存在的價值”。當他吟詩彈琴跳舞時盡顯風雅溫柔,當他拉弓揮劍舞槍時卻又是個勇猛的武者。優美的劍法歌頌出流血的四行詩。因為射死被魯西達尼亞軍虐待的萬騎長夏普爾,解脫了他的痛苦而獲得王宮的召見,並被賦予了保護王妃從王都逃出的任務,但是與他同行的女性卻欺騙了他。奇夫留下討厭被權力者隨便地使喚的語言,就此又開始了流浪生涯。之後遇到了法蘭吉斯,與她壹起加入了王太子壹方。對王公貴族抱著不信任感的他,最初看來是個不怎麽靠得住的人。但是通過與王太子和身邊的戰友們的接觸,他對亞爾斯蘭要建立的國家開始產生興趣。壹度因帕爾斯復興軍內部的矛盾而退出亞爾斯蘭陣營,但實際
上是為了王太子奔走四方秘密地收集敵人的情報。在亞爾斯蘭繼任後擔任宮廷樂師。
奇夫與法蘭吉絲
在夜晚荒野中遇到被魯西達尼亞軍襲擊的“絕世美女”,原本期待她向自己求援,誰知她的強勇不下於自己。這就是奇夫與法蘭吉絲的相遇。因為對她的美貌和才氣壹見鐘情,奇夫於是與她同行,並壹同向王太子宣誓效忠。這也可以看出奇夫的本性(閑人壹個?)。
每天,奇夫只要壹見到法蘭吉絲就鼓動如簧巧舌說個不停,而法蘭吉絲則毫不留情地予以打擊。二人的對話被陣營中的諸人引以為樂。但是,聚集在王太子身邊的壹些古板的諸侯和武將對奇夫這樣輕佻浮薄、渾身是反骨精神(蔑視權威?)的人隨侍在王太子身側深為不滿。最了解奇夫的處境,為他離開陣營,暗地裏支援王太子而擔心的正是法蘭吉絲。而奇夫也從不會試圖探聽法蘭吉絲的過去。互相理解的這壹對成年男女之間的關系,就是這樣灑脫。
耶拉姆
耶拉姆是那爾撒斯的侍童,後成為亞爾斯蘭的側近,亦是「亞爾斯蘭十六翼將」之末。比亞爾斯蘭年輕壹歲,與亞爾斯蘭壹同向那爾撒斯修習。父母本是奴隸,因被那爾撒斯解放成自由民,而在遺言中叮囑兒子耶拉姆侍候那爾撒斯。夜間視力佳而且腳程快,故常擔任偵察的任務。因不滿亞爾佛莉德經常纏擾那爾撒斯而常與之鬥氣。忠心追隨亞爾斯蘭,在收復帕爾斯國土的戰役中建功無數,與王子四處征戰,曾陪同亞爾斯蘭遠征辛德拉。後來安德拉寇拉斯王憑己力從魯西達尼亞軍中逃脫,並流放亞爾斯蘭,耶拉姆與達龍等人不惜違背王令而追隨亞爾斯蘭。後來又陪同亞爾斯蘭到了魔山迪馬邦特拿取寶劍魯克那巴達,在亞爾斯蘭取得寶劍後,不懼狂風暴雨下再次向亞爾斯蘭宣誓效忠。
加斯旺多(加斯旺德)(JASWANT)
曾是保護辛德拉的卡迪威王子的影子戰士。在攻擊培沙華爾城時為辛德拉軍密報作戰策略,卻中了奇夫和那爾撒斯的計策。但亞爾斯蘭被他的高潔所感動,釋放了他。在辛德拉的神前決鬥時,他被卡迪威命令暗殺支援拉傑特拉的亞爾斯蘭,但他沒有實行。卡迪威死後,他壹個人跟著亞爾斯蘭來到帕爾斯,加入了王太子軍。是那種壹旦效忠,就壹定會用全副精力去支援守護對方的人。他經常像影子壹樣跟在亞爾斯蘭的背後,或是在亞爾斯蘭的寢室門口抱劍守衛,也是壹位可以輕易潛入敵人內部進攻的貴重攻擊手。因為身為異國人常遭到誤解,曾和薩拉邦特大吵壹架,後來兩人卻建立起了友情。
席爾梅斯(HIRUMES)
27歲。被魯西達尼亞軍稱為“銀假面卿”,以帕爾斯萬騎長卡蘭與其子查迪為同伴,背叛了祖國,使帕爾斯軍慘敗於亞特羅帕提尼會戰中,並在此役中殺害了達龍的伯父巴夫利斯。實際上,他是帕爾斯前國王歐斯洛耶斯五世的兒子(實為二人之弟),壹直堅信只有自己才是正統的王位繼承者,要向殺死父王、奪走王位、燒傷自己的叔父安德拉寇拉斯四世與王太子亞爾斯蘭復仇。為了遮擋被火焰燒傷的半張面孔以及不讓人認出自己,始終戴著銀假面。打算當魯西達尼亞軍侵入帕爾斯,將安德拉寇拉斯趕下王位後,摘下銀假面宣布自己的身份,召集帕爾斯軍隊奪回王都,就此以“解放者”的身份登上王位。於是以贊普爾城為據點,以査迪、沙姆為心腹,為了達成自己的野心而努力。背負著王室的黑暗面,以魔導士為後盾。席爾梅斯壹直深信是叔父篡奪了王位,但事實卻遠非他想象的那麽單純。懷疑著叔父(兄?)說出的話真偽的他,明白這如果是真的,自己至今為止的堅持與戰鬥將毫無意義。於是他陷入了疑惑的漩渦中。他是歐斯洛耶斯迷信的父王聽取了術士的蠱惑之言,強搶長媳而生下的孩子,是安德拉寇拉斯的弟弟,繼承王位的權力在安德拉寇拉斯之後,不可以登上王位。亞爾斯蘭即位後,與伊麗娜隱居生活,伊麗娜懷孕後死亡。原本希望過著平凡生活的他才明白幸福只是自己的幻想,他不可以生活在安定之中,他壹輩子只能活在刀劍上,於是他改名成為密斯魯國客將軍。後來與孔雀姬菲特娜相遇,後者喜歡上他並主動與他上床,兩人攜手密謀,希望奪取密斯魯王國。
泰巴美娜(泰巴美奈)
安德拉寇拉斯之妻,亞爾斯蘭名義上的母親,帕爾斯的王妃,非常美麗妖媚的女人。似乎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感情。帕爾斯攻入她的祖國,殺了她的丈夫,歐斯洛耶斯違背與弟弟的約定強娶她,後來他和安德拉寇拉斯爭奪這個女人。王都淪陷後,伊諾肯迪斯也愛上她了。民眾普遍認為她是個紅顏禍水。事實上,她為安德拉寇拉斯生下壹個女兒,但女人無法繼承王位,所以換了壹個亞爾斯蘭給她。壹輩子隨命運漂泊的悲情女人,到頭來沒有幸福快樂過,雖然她迷倒了三個國家的四個國王。
菲特娜
被稱為“孔雀姬”,是納巴泰人獻給密斯魯國王的美女。是帕爾斯人,性格大膽奔放,有謀略,在與國王見面的前壹晚主動找到客將軍夏克爾夫(席爾梅斯)並主動與其結合。與席爾梅斯睡了壹夜,第二天兩人就商量如何奪取王國壹事。她的美麗讓荷魯斯三世深深著迷。手上戴著銀手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