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地生活。——讀《美國夢》
買這本書的原因是推薦語裏提到作者曾獲普利策新聞獎——於是我想,哦,好吧,作為入行剛半年的新手,我得拜讀壹下前輩大神的宏篇巨作。再壹看,作者居然還是位歷史學家,那這本書壹定錯不了。適逢川普訪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異曲同工又不乏火花四濺——但不能否認的是,美國,最起碼在某個歷史節點上,曾經是偉大正確光榮的,而美國夢實際上是全世界人民***同的夢。那麽,還有什麽能比這本口述采訪實錄史書更好地為鑒呢?——無論是以史為鑒還是前車之鑒。
結果是我從中學到了相當多的東西,不僅僅是厚重的歷史本身——這本書是作者歷時三年多、深度采訪了三百余人後又精挑細選了其中壹百人、集合而成的——更是普利策獎得主的專業水準和謙卑態度。對我來說,聯系采訪對象是壹件苦差事,也是壹件應付的工作。談妥了,是溝通有方;談不妥,壹位不願意反正還有下壹位呢,天涯何處無芳草嘛。但這本書讓我真切地認識到了我的錯誤,那就是,在是“采訪對象”之前,他們首先是“人”。活生生的“人”。無論是出於居高臨下的“俯視”,還是敬畏敬仰的“仰視”,都不如尊敬著地平等相待。
談完了職業素養來談點書本身的東西。首先我把目錄附在下面:
自序
序幕
美國小姐
流動
上冊
Ⅰ前進,向上遊
老板
雇傭槍手,天涯歌女,漂泊的孩子,印第安人
幻想曲
Ⅱ哦,迦南之地
過去的抵達
兩代人:父輩和子輩
如今的抵達
來來往往
Ⅲ在鄉村
田野新跡
他們
金色西部的姑娘
山間播種
獎狀
Ⅳ在城市
鄰家男孩
老街舊鄰
孤獨
社區新況
下冊
Ⅴ社會理想與個人夢想
美景
取勝
盡人事,聽天命
母與子
Ⅵ履行職責
政治
關於責任的說教
編輯和出版人
Ⅶ年輕壹代:觀眾和鬥士
鄰家女孩
畢業生
貧民區出身的姑娘
家庭畫像
某種微笑
人到三十
尾聲
叢林
列車
很有趣不是嗎?這壹百個人真的囊括了各個種族、各個職業、各個年齡段、各個社會層級,有出身貧寒的社工、也有生活優渥的醫生,有中彩票而壹夜致富的夫婦、也有瓊·克勞馥和阿諾德·施瓦辛格,有曾經的罪犯、也有國際黑天覺悟會的成員。每個人完全可以代表壹大群人、每個人又都只是他/她自己。或許這是這本書最發人深省的地方:壹個人、壹個個體——每天與我們面無表情擦肩而過的那種個體——到底有怎樣多彩的生活、怎樣離奇的夢想、怎樣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他/她,是活生生的人。
摘幾段令我感觸最深的話吧:
我認為這是全書對美國夢最好的表述。原因無他,既然是做夢,就總歸要往前看的。
而這是全書對美國夢最好的總結。對個體而言,夢想終於擁有;對國家亦然。
最特別的說法。夢想並不源於虛空,它的花肥是個體的過去。
我的美國朋友曾說美國的立國之基是自由和平等,我問她倘若只能二者取壹她會選哪個,她沈思了壹會說:平等。每個我遇到的美國人都是這麽回答我的。
的確,“夢”壹方面代表著美好的希望,另壹方也是種虛無縹緲的泡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這兩句話相輔相成。畢竟夢想是什麽,還要壹個人自己來決定。生活的理想,不過就是理想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