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文化為何成為中華民族文明標誌?
皇宮,是帝王的居住所在。
自古以來,中國的皇帝以國為家,富有四海,但他們的主要生活空間卻似高墻築起的皇宮。皇宮,在歷代帝王的生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象征著帝王的神聖、威嚴和神魔莫測。
也是皇宮,將那些被賦予了神格的帝王與普通人分割開來,它們雄壯、華麗、莊嚴肅穆,代表著統治者的意誌、民族文化心態和中國哲學的神秘力量。
作為帝王生活的主要場所,更是帝王活動的產物,歷代帝王都會將營建皇宮作為其豐功偉績中的其中壹項,尤其是開國君主,在他卸下壹身戎馬後的第壹件事,就是營建屬於自己的宮室。
隨著不斷地改朝換代,兩千年來中國古代的帝都都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中,時間推移至今,人們能看到的完整的宮殿,只剩下了明清兩代的紫禁城,與清入關之前的沈陽故宮。
但實際上,除卻仍舊存世的紫禁城與沈陽故宮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還有很多被稱之為“建築奇跡”的古代宮殿建築。
天下第壹宮:阿房宮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壹宮”,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壹座前殿。
司馬遷的《史記始皇本紀》中寫道: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壹萬人,殿下可以樹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巔建宮閥,又修復道,自阿房宮渡過渭水直達鹹陽。秦代壹步合六尺,三百步為壹裏,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余了。
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余所,壹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宮中珍寶堆積如山,美女成千上萬,秦始皇壹生巡回各宮室,壹天住壹處,至死時也未把宮室住遍。
根據可靠資料顯示,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宮殿建築。不過,這些也都是傳說,阿房宮最終並未建成。
長樂宮是漢高祖劉邦根據秦朝的興樂宮改建而成。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劉邦從原本居住的櫟陽城,入主業已改建完工的興樂宮,並更名為長樂宮,配和同年修建的另壹座宮殿——未央宮,稱長樂未央,寓意“永遠快樂,無窮無盡”。
長樂宮是西漢初年的皇宮,高帝劉邦七年遷都長安後,即在這裏接見群臣與朝會諸侯,為當時的政治活動中心。
長樂宮整個占地面積約6平方公裏,約占全城總面積的六分之壹,四周建有圍墻。2003年發掘的四號宮殿(據考古研究為臨華殿)遺址有2000平方米,房子為半地穴式,鵝卵石鋪地後砂漿抹平地面,墻壁塗有白灰,並飾有奪目的彩繪壁畫,通道和臺階鋪有精美的印花磚。
西漢皇家宮殿:未央宮
未央宮因在長樂宮之西,漢時稱西宮,為漢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臺基礎上修建,同年自櫟陽遷都長安。
漢惠帝即位後未央宮基本建成,開始成為主要宮殿。作為吉語,“未央”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含有平安、長壽、長生等意義。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
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裏,成為漢帝國200余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壹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未央宮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壹,總面積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
上林苑始建於秦始皇時期。擴建始於漢武帝時期。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後,“徙天下富豪於鹹陽十二萬戶。諸廟及章臺、上林皆在渭南”;十年後(秦始皇三十五年),“乃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這些記載,為我們提供了上林苑在鹹陽渭河之南和阿房宮在上林苑中這兩個依據。
司馬相如的《上林賦》這樣描述上林苑:“終始灞浐、出入涇渭。灃鎬澇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東西南北,馳騖往來。”
據《漢書舊儀》載:“苑中養百獸,天子春秋射獵苑中,取獸無數。其中離宮七十所,容千騎萬乘。”可見仍保存著射獵遊樂的傳統,但主要內容已是宮室建築和園池。據《關中記》載,上林苑中有36苑、12宮、35觀。36苑中有供遊憩的宜春苑,供禦人止宿的禦宿苑,為太子設置招賓客的思賢苑、博望苑等。
大明宮,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壹百壹十座,稱為“東內”。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占地350公頃,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此外,武則天跟大明宮的建成和定名有很大關系。史書上明確記載,從公元660年10月以後唐高宗因為有病——不是雙目失明,可能是眼睛高度近視吧——越到後面越嚴重,因此病委托武皇後處理政務,指揮策劃修建了大明宮,當時叫蓬萊宮,後來又叫含元宮。到長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10月武則天重返長安,11月就下令改含元宮為大明宮,從公元701年農歷11月壹直到今天,就壹直叫大明宮。
在王朝更叠中,被埋藏在地下數百年的元代大內,最終在故宮博物院內露出端倪。
多年來,元大都和元大內(皇宮)的所在壹直撲朔迷離,而故宮作為皇家遺存,處於元明清的核心地帶,具有唯壹性,所以專家壹般推斷元代皇宮可能在現存紫禁城附近,或是西側至北海瓊島區域。
根據現存的資料顯示,元皇宮和明清兩代的紫禁城在功能分區上有明顯的不同。明清時期的故宮,帝後寢宮以及嬪妃、皇子等居住生活的區域都分布在壹個空間內,即乾清門以裏;而元皇宮則分為兩大部分,帝後的生活區域在太液池東側,太子、皇太後等居住在太液池西側,中間有吊橋相連。
明朝末年,由於年代變遷,元大都南城垣已被剝蝕為數座土丘,至清朝,大都南城垣遺跡已完全消失。
中國故宮別稱是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有樓宇8000余間,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永樂4年(1406年)始建,永樂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歷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於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雖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和擴建,故宮仍然保持了原來的布局。
天安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
天安門最初只是壹座三層樓式的木牌樓,牌樓正中懸掛“承天之門”匾額。此樓於公元1451年毀於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時又毀於兵火,直到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體成為今天的樣式,並改名為現在的名字。
1949年10月1日,在這裏舉行了中華人民***和國開國大典,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為中華人民***和國的象征!
而在以上這些宮殿建築中,人們最熟悉也是最著名的當屬紫禁城,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故宮博物館。它不僅是世界五大宮之壹,更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8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同時,紫禁城除了以其在宮殿文化領域的價值聞名於世之外,它還有更加重要的壹重身份,即紫禁文化的代表作。
紫禁文化自誕生以來,極度神秘,壹直屬於帝王秘術。以“傳承紫禁文化”為己任的金戈先生為了將紫禁文化發揚光大,為全世界人所熟知,將以宮殿建築為切入口,並以《紫禁》魔幻電影為炸點,將尊貴的紫禁文化與全世界分享。
那麽究竟什麽是紫禁文化?為什麽它傳承5000年能生生不息?為什麽它卻極少被人了解呢?讓我們細細道來。
首先,真實的“紫禁”絕不只是壹座皇城,絕不只是壹座宮殿,而是5000年中國統治藝術的縮影,中華民族文明上下5000年,有4900年是皇權社會。如今皇帝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但紫禁作為民族文明標記,依然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紫禁文化”的傳承者金戈先生對“紫禁文化”懷著壹顆敬畏的心,他對於“紫禁文化”有著深入並詳細的理解,他表示:
紫禁文化的“紫”是代指中天北極紫微星。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星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恒不變,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
而“禁”,意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閑雜人等不得來此。
封建皇帝自稱是天帝的兒子,自認為是真龍天子;而他們所居住的皇宮,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他們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由此可見,“紫禁文化”即紫禁城文化,這個文化由來己久,是在中華民族“皇帝”壹詞誕生之前就存在的文化。而皇帝也正是為了向至高無上的“老天爺”套近乎,才將自己居住的皇宮稱為“紫禁城”。
同時,“紫禁文化”在另外壹個角度,也指禁忌學習的紫微星文化。
《封神演義》第壹個封的神叫“伯邑考”,他是周文王的大兒子,原本是這大周天下繼承者;但是伯邑考為救父親,把王位傳給弟弟,甘願入朝歌當人質;他又義正嚴詞拒絕妖女妲己的引誘,寧死不屈也不茍且。伯邑考被紂王割去四肢,萬刃剁屍,最後做成肉餅去試探周文王。伯邑考成為伐紂戰爭的第壹個犧牲者,因而被封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第壹位紫微星。他的魂魄到了南天門,太白金星就將他安在紫微星宮,命為尊貴之神,代表尊貴、權力、帝皇。這也就是“紫微鬥數”中以紫微星為首的原因所在。
而周文王又是“文王八卦”創立者,精通星相占蔔,著名東方預測學的紫微鬥數由此誕生,它只在皇家欽天監流傳,觀測天體運轉、國運興衰;皇家天文學嚴禁民間學習和流傳,形成禁忌學說。“紫禁文化”與紫微星文化的聯系正是由此而來。
因此,紫禁文化就是中華文明的象征。
為將紫禁文化發揚光大,金戈拋下無限光明的金融事業,潛心創作出《紫禁》魔幻電影劇本,並將《紫禁》大電影項目作為旗下公司紫禁真武(北京)影業有限公司的最主要項目。
雖然在項目前進過程中,金戈遭受了不少阻礙,但如今紫禁大電影項目的推進已經漸漸步入正軌,國家廣電總局已經發了批文,該項目得以在2017年年底啟動!
紫禁不死,國脈永續!人有悲歡離合,王朝有興衰成敗;唯有紫禁,如同中華之魂,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蛻變,在新中國繼續盛大綻放!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