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政和通寶幾個稀缺版別

政和通寶幾個稀缺版別

宋代錢幣種類、版別之多,居歷代之首。南宋和北宋319年間***發行了46種年號錢及6種非年號錢,被稱之為“鑄錢大師”的宋徽宗在位時,“政和通寶”白銅錢約有十多個版別,但這些白銅錢,幾乎全是小平錢的形制。據孫仲匯、胡薇所著《古錢幣圖解》184頁載,有壹種“政和通寶”篆書錢文,直徑28毫米,穿徑7毫米,定級為樣錢,屬二級上品。直徑28毫米,已經是所載最大的“政和通寶”白銅錢。可見白銅政和居多,大錢珍罕。而這枚“政和通寶”白銅錢直徑已達30毫米,可達折三標準。經查閱各種錢譜,均無此幣的記載。

筆者認為這枚“政和通寶”白銅錢是部頒樣錢或進呈樣錢。宋代鑄錢負責長官須向朝廷進呈樣錢。這種進呈給皇帝的樣錢必定特別講究。頒行諸路的錢樣為部頒樣錢,這些樣錢都可當作母錢使用。各地的初鑄品稱初鑄大樣,也比普通銅錢大且精美,如母錢數量不夠,初鑄大樣亦可代替。另據《古錢的鑒定和保養》壹書介紹,北宋、南宋初的母錢、樣錢,有相當數量為白銅鑄成。而今,這枚“政和通寶”白銅折三大錢如此精美異常,完全有理由將其歸入樣錢之列。

政和通寶是宋徽宗(1101~1125)的年號。趙佶當皇帝是個庸君、昏君,以至於失地、喪國、亡命,但在藝術上是個大家,在國畫上、書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因為皇帝的身分,他的周圍聚集了壹批的文人,因為皇帝的愛好,繁榮了藝術的創作,因為皇帝的資源,他有能力組織《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的編輯。他於崇寧三年(1104年)設立了畫學,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中當時,畫家的地位顯著提高。他畫的畫富有書卷氣,貴族氣,富麗堂皇。他創立的“瘦金體”,屈鐵斷金,鐵劃銀鉤,書法史上以此面貌出現的就他壹人。

趙佶在藝術上的嗜好也用在了泉貨上了。他親自書寫錢文鑄造銅錢,他鑄的錢幣是中國錢幣史上的四個高峰之壹。他當政的年號很多,有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等,鑄幣的版別也多,字體也多,有楷書、行書、篆書、隸書。他用瘦金書書寫的“大觀通寶”“崇寧通寶”,鑄的精,字更美,是泉友們的愛物。

很多銅錢有銘文書寫是中國銅錢的壹大特點,而且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文字字體各有特征,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征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銅錢。

聽聲音

辨聲也是銅錢鑒定的重要方法之壹。由於年代久遠,古幣火氣盡脫,敲擊時聲音無轉音,擲於水泥地面時其聲音暗啞。只要將其輕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屬敲擊,會發出破殼聲,沒有清脆響亮的金屬聲。

聞氣味

辨味亦為鑒定偽錢的方法之壹。真幣傳世已久,冶鑄時的火氣早已消失,嗅時沒有任何火氣。長期埋於土中的古幣,.剛出土時常帶綠色的銹蝕,嗅時有壹股泥土味。而偽造的古幣由於冶鑄未久,-銅錢上常留有冶鑄時的火氣。

辨偽色

銅錢經過長期的流傳、把玩,表面上會生成壹種堅硬的黑褐色或古銅色包漿,業內稱為“傳世古”。真的“傳世古”堅牢,包漿難以刮除,銅錢流傳愈久,色澤愈深,質地越是堅牢,用水煮刀刮都很難去掉。假的“傳世古’’包漿比較輕浮,質地疏松,用開水泡煮後洗刷即可以基本去除。如發現宋代以前淺黃發光的黃銅錢,大概就是偽幣了。

觀版別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銅錢真品。不但要註意珍稀品,也要註意大量的普通品種。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有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錢特征。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