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有啥特別的?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有啥特別的?

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誌紀念館進行展覽。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壹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飛船“檔案”

身高:約9米;體重:約8噸;腰圍:最大直徑2.8米;組成: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

飛行速度:約每秒7.9公裏,每小時飛行2.8萬公裏,每90分鐘繞地球壹圈。

飛行時間:在軌飛行15天,其中12天與天宮壹號組成組合體飛行。

發射初始軌道:近地點約200公裏、遠地點約330公裏的橢圓軌道交會對接;

軌道:距地約343公裏的近圓軌道。

飛船意義

飛船承擔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任務,圓滿完成進駐天宮壹號、飛船與天宮壹號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中國首次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等壹系列太空活動。任務的成功完成,對發展我國外太空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壹是彰顯我國載人航天重大技術進步。其對接機械裝置、激光雷達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空間對接幹凈利落,解決了太空行走這壹關鍵難題。同時也驗證了核心系統完備可靠,載人航天的核心系統——如運載火箭、飛船、發射場、回收場、測控等都完備可靠。二是體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性。航天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雖然中國載人航天起步比其他航天強國晚,但走的是自己的路,將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我國成為了繼美、俄之後的又壹太空強國。三是對我國的產業結構優化產生正面影響。航天技術,特別是載人航天技術要求高,門檻高,涉及下遊精密儀器、電子、新型材料、新型燃料、自動控制等產業領域。

“神十”“兄弟姐妹”多

神舟壹號飛船:1999年11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

神舟二號飛船:2001年1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新進展。

神舟三號飛船:2002年3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完成了預定的全部科學試驗和探測任務,為把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神舟四號飛船:2002年12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壹致。在軌飛行期間,船上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和科學資料。

神舟五號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五”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軌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做任務後,安全返回主著陸場。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夢想。

神舟六號飛船: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搭乘“神六”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實現了多人多天飛行並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神舟七號飛船:2008年9月25日,航天員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搭乘“神七”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翟誌剛成功實施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

神舟八號飛船: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分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天宮壹號目標飛行器與“神八”。“天宮壹號”與“神八”先後進行兩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標誌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神舟九號飛船:2012年6月16日,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女)搭乘“神九”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宮壹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進展。此次任務也使得劉洋成為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

神舟十壹號飛船:2016年10月17日,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搭乘“神十壹”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10月19日,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

(徐運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