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的啟示(3)
本篇介紹脫不花。
我知道脫不花,是在《得到》,當時對她並不在意,因為羅胖的光環太大,她並不顯眼。直到看了這篇對她的介紹,方才知道:牛人的搭檔是絕對不可小覷的!
1、人物簡介
脫不花,本名李天田,女,山東臨沂人, 17歲孤身闖京城,先後從事廣告、培訓業務,後創辦咨詢公司,現為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兼CEO。她交遊拓闊,生性爽直,為人坦蕩,有壹副江湖俠女的氣概。小馬宋給她的評價是:是我見過的最近乎完美的女性創業者,理智而率性,堅韌而決絕,樂觀而嚴謹。
2、她經歷的是壹條非正統的成長道路。
(1)個人底子並不厚。
1997年,脫不花17歲高中時被家人送到北京突擊學習英語,準備去美國讀書。在北京晃蕩壹年後,心野了,自己找了壹份廣告公司辦公室小妹的工作,不去美國讀書了。
(2)遇到貴人,不斷精進。
第壹個貴人 :湛祥國,臺灣人,時任北京奧美廣告公司總經理。
1997年,脫不花聽了湛祥國先生的壹堂課,拿到了湛先生的名片。因為她的廣告公司要競爭壹筆業務,她就冒冒失失地打電話向湛先生尋求指導,沒想到湛先生幫助了她。然後她做出了文案,並得到了登臺闡述文案的機會,從此開啟了她的廣告人生涯。
脫不花的獨白:這個事件對我個人的影響非常大,最重要的影響是激發了我的“求師之心”。因為湛先生對我這個陌生人的善意和幫助,在那之後,使我不再恐懼“被拒絕”,建立了壹種“社交自信”。後來我因此進入了壹個“撲”老師的階段,什麽人我都敢上去打招呼,多高級的辦公室門我都敢敲。
脫不花的獨白:作為壹個驕縱、任性、自大的獨生女,我在自己前十八年的成長歷程中,壹直經歷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關系模式。而在那壹天,湛先生的指導給我創造了壹種全新的視角,讓我第壹次看到自己以外的那張人際關系大地圖,看到自己的前後左右,看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心態和不同的利益,並且第壹次有意識地去定位自己應有的位置。
感悟:脫不花是壹個聰慧的女子,在很輕的年齡稍經職場歷練,便能看到“自己以外的那張人際關系大地圖”,並且知道要去定位自己的位置。對比自己,就知道這是很難做到的,我是到了近四十歲,才對“人際關系大地圖”有些象樣的體會,比她晚熟了近二十年,慚愧。所以,王陽明說的“事上練”很要緊。
第二個貴人 :高建華,曾先後擔任中國惠普公司助理總裁,首席知識官(CKO),市場總監,戰略總監等職務,也是中國第壹個CKO,中國大陸最早的壹批外企職業經理。
壹次機緣巧合,脫不花聽了高建華講課,然後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跟高建華合作辦培訓,從此進入了培訓業。牛根生就是當時的學員,後來創辦了蒙牛集團。
摘錄:高建華的出現,幫脫不花消除了“江湖化”的風險,養成了職業精神和對專業主義的追求,給了她職業生涯壹個堅定有力的定向,指引脫不花從稀裏糊塗做些廣告公司的邊緣化業務,進入到培訓業,進而到了管理咨詢業。
第三個貴人 ,是脫不花的密友、導師:方希,作家和出版人。
方希帶給脫不花最大的幫助,是指導脫不花開始寫作,從此脫不花找到了壹個全新的社會身份。
摘錄:開始寫作後,壹個在商業圈裏摸爬滾打十幾年的專業人士,忽然有壹天獲得了壹門新技能。脫不花將自己對商業的觀察和自己的職業活動,都融入到了寫作當中。後來她成為《財經天下》的專欄作者,也是科技媒體虎嗅網的知名作者。這種長期的、規律性的寫作活動,不僅讓脫不花克服了自身的惰性,也讓她對商業活動有了更深度的思考。因為寫專欄的影響,她受邀在電臺做壹檔商業觀察節日,節目的播出,為脫不花在更大範圍內收獲了業內人士的認同。(從比較功利的角度講,寫文章確實是壹個人在社會上獲得名聲的很好的方法)
感悟:李笑來專門寫過壹篇“遇到貴人的科學方法”,他說,“正在做正確事情的人,更容易獲得貴人相助”,“貴人之所以願意幫妳,是因為他已經看到妳的價值,要麽這種價值幫助他確立自己的價值,要麽這種價值讓它看到未來的某種可能性”,“妳不優秀,就沒有有效的社交”。他還引用自己母親的話“自己首先得是個貴人,才能遇到貴人,甚至更多貴人。”
所以,是脫不花身上的優秀品質幫助了自己:聰慧,實幹,搶抓機遇的敏銳,敢打敢拼的勁頭。她本身就熠熠閃光,自帶光環,吸引貴人來幫助,在人生的關鍵時段實現了升遷。
脫不花的經歷,也讓人感慨主動尋求貴人幫助的重要性,每每在人生的重要關口,妳都需要前人的指引,靠個人摸索前行,低效且成本太高。要盡可能多地出去鏈接資源,把握機會。自助者,天助也。
3、跳出舒適區,突破自我。
2013-2014年,脫不花覺得自己進入了壹個非常舒適的區域,咨詢公司做得很好,沒有收入上的擔心,也沒有能力上的焦慮。然而,不示弱的好強性格,讓她總是隱隱覺得哪裏不對。她做了壹件事,就是花很多時間參加各種圈子的活動,其實就是想知道別人在幹什麽。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種頻繁參加活動的結果就是,她認識了羅輯思維的羅振宇,羅振宇向脫不花發出了邀請。脫不花最後放棄自己壹手創辦起來的咨詢公司,加入羅輯思維。
感悟:優秀的人即使待在舒適區也不會太久,他會焦慮不安。原因是梁寧講的“存在感”概念,“壹個人的內核,是他對自己存在感的定義。也就是說,他對自己為什麽而存在到底是怎麽感知的,什麽狀態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什麽時候他的存在感極度讓他不爽”,“存在感之於人,是觸發情緒和推動行動的開關”。
所以,壹個人即便取得了成功,衣食無憂,若他的存在感還沒有被滿足,他依然會不斷去折騰、去奔波、去上竄下跳。從呆在舒適區能心滿意足的人看來,這個人太不滿足、太愛折騰。
4、脫不花的壹些管理思維
現在的羅輯思維,羅振宇做內容,脫不花組織運營,快刀青衣抓產品和技術,算得上是壹個牢固的鐵三角。以下是脫不花的壹些運營思維:
(1)團隊風氣要正,公司要有行為原則和信條。其實壹個公司裏拿得出手的人,妳數壹數會特別有限,不管公司多大,真是特別靠譜的人很有限。兩年多時間裏,脫不花把羅輯思維這個團隊攢成這樣,她自己還是覺得挺牛的,團隊風氣也還是挺正的。
(2)管理信奉叢林法則,就是能者上,弱者下。脫不花的說法是:我們並不想把公司搞成壹個特別溫暖的地方。其實壹個信奉叢林法則的公司,反倒是非常地有活力。
(3)專註於公司的方向。羅輯思維本質上是幫助用戶在獲取知識上壹個節省時間的解決方案,但視頻不是節省時間的,因為看視頻時妳幾乎什麽也不能幹。所以他們砍掉了視頻節目,專註於做音頻,後來“得到”APP獲得了極大成功。
(4)強調人是公司最關鍵的資源。砍掉“得到”的電商業務,再壹次顯示了脫不花的決斷和對既有利益的舍棄。她說,砍掉除圖書和文創作品之外的電商業務(當時極大地影響了現金流),核心目的只有壹個,就是要把人調出來。很多公司搞轉型、搞新業務,起不來的原因往往是智力資源的匹配問題。傳統的核心業務吃掉了最優秀的團隊成員的精力。但是“得到”要發展,人是最關鍵的資源,甚至是唯壹重要的資源。必須放棄“羅輯思維”品牌下的存量,這樣才有可能把資源押註到更大的增量業務上。
5、文中金句:
(1)所有的自大都是源於自卑,而那些最自卑的人身上往往會產生最強的攻擊性。
(2)人的發展其實遵循壹個馬太效應,所謂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道理,就是妳上升到的層級越高,就會發現機會越多。
(3)所謂工作,無非就是妳幫助公司解決問題的能力。
(4)當妳遇到焦慮與恐慌時,且記: 誰都有不如意,沒人過著十全大補的人生。只要心安,就是坦途。
(5)寫作是件麻煩事,不過反正都很麻煩,幹嘛不做點有難度的呢? 有難度是有價值的前提, 那些難度不大的事留給平庸的人做吧,費這個勁幹什麽。
(6)修行不是為了躲壹個清凈,修行的基礎是精進與擔當。做事也是修行,商業也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