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冬天怎麽穿
唐代女子冬季衣物為襖子。
正倉院所留吳女的衣物種類中,有大量衫子、襖子的記載,這與大陸唐代的衣物疏、衣物帳等記載是相符的,證明唐代女子冬季衣物的確為襖子。正倉院所復原的壹件穿於背子下的衣物,便應當為圓領襖子壹件。
根據文字部分的描述,吳女所留有衣物或衣物記載的***四處,分別為正倉院禦物(為絲織品實物);廣隆寺、西大寺、觀世音寺三處只留下資財帳(名單)。可知道其命名為袍的原因,是因為西大寺資財帳記載有袍兩件、廣隆寺的資財帳也記載有袍。
唐代婦女服飾
“衫”是唐代女性日常穿用的長袖上衣,式樣為窄袖短身。唐代各種文獻中,但凡提及日常女裝,上衣多稱作“衫子”、“衫”,如“藕絲衫子柳花裙”、“紅衫窄裹小擷臂”、“香衫窄袖裁”等。
在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206墓出土的《唐質庫帳歷》中,登記了大量普通百姓典當贖取記錄,其中涉及女衣者,幾乎全數做“衫子”。衫子壹般指單衣,到了冬天,則改用夾衣,也成為“夾衫子”。
另外,初唐時期衫子袖窄,詩詞中也常有“紅衫窄裹小擷臂”等描述,中晚唐衫子則略微寬松壹些。衫子的領子式則較為多樣,根據陶俑、壁畫等文物,有直領對襟、交領、圓領對襟、圓領斜襟等多種形式。
上身著“衫”,下身則穿“裙”。唐初基本沿襲隋朝婦女穿著,短衫長裙,裙腰系得很高,在腰部以上,甚至系於腋下,顯得裙子很長。孫機先生考證,由於古代布帛幅面較窄,縫制裙子要用好幾幅布帛拼接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