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被逆境逼得改變的有哪些名人

被逆境逼得改變的有哪些名人

逆境中成長的名人事例如下:

巴雷尼堅強的故事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壹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妳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 妳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妳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壹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壹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壹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壹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壹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林肯的壹生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壹生遭遇了許多挫折。

在從政之前,林肯從事過許多艱苦的工作。1832年,他失業了,變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壹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壹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歷盡磨難。

隨後,林肯再壹次決定聖駕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壹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經衰弱癥。

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

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林肯雖然壹次次地嘗試,但卻壹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未婚妻去世,競選敗北。

但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要是失敗了會怎樣?”的想法,而是又壹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壹大笑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面指出:“當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妳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失敗兩次。然而,林肯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壹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林肯嘗試了11次,失敗了11次,但他壹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壹直主宰著自己的生活。1860年他獲得了生命中的第二次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被拒絕了1009次的肯德基創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後擁有的所有財產只是壹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飯店。飯店雖小,但頗具特色,與眾不同。可最受歡迎的、也是客人最愛吃的壹道菜就是他發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雞,僅此就給他帶來了壹筆可觀的財富。多年來,他的客人壹直對他烹制的炸雞贊賞有加。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高速公路改道別處,飯店的生意突然間也壹落千丈,最後只好關門歇業。被逼無奈,桑德斯上校決定向其他飯店出售他制作炸雞的配方,以換取微薄的回報。

在推銷的過程中,沒有壹家飯店願意購買他的配方,並且還不時地嘲笑他。壹個人在任何年齡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況到了退休的年齡還被人嘲笑,這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而這恰恰發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並且接連不斷地被人拒絕,可見這些經歷對他的影響有多麽巨大。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在沒有找到買主之前,他開著車走遍了全國,吃住都在車上,就在被別人拒絕了1009次後,才有人終於同意采納他的想法,購買他的配方。從此後他的連鎖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載入了商業史冊。這就是肯德基的由來。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樹立壹尊他的塑像,以此作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話說:“神槍手是壹槍壹槍打出來的!”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認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兩者都是阻礙大多數人勇於改變的關鍵原因。如果妳能夠緊緊抓住自己的目標不放並堅持不懈,那麽很快妳就會超過大多數人。記住,是妳掌握著自己的生活。如果妳壹心想達到壹個目標,就壹定會有辦法取得成功。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奧斯特洛夫斯基堅強練習寫字

奧斯特洛夫斯基只有手腕能活動,眼睛又看不見,寫字很吃力,也很慢。他躺在床上先構思整部書的輪廓,並把每章每節想好,再由他口授,妻子亞拉為他記錄。時間長了,這也不是個辦法,壹旦妻子不在就寫不了啦。於是他要人用硬紙板做了壹個框子,在上面刻成壹個個方格,把稿紙放在下面,然後用手摸著框子自己寫。

夜深了,只有他房間裏傳出寫字的沙沙聲。他不需要光,只要大腦和手就夠了。他不停地寫下去,寫好壹頁就用僵硬的左手顫顫抖抖地抽出壹頁。為了避免壹行字寫到另壹行裏,他的鉛筆從來不離開紙。每天清晨,當妻子醒來,寫好的稿紙已散落壹地。她趕忙幫他拾起來理好。這時,妻子發現,睡著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嘴唇上有壹層淡淡的血痕。顯然,這是為了抵抗病痛的折磨,忍痛寫作而咬出來的……

最後他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作。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利用好所擁有的——安吉爾假腿走鋼絲

安吉爾是世界上唯壹用假腿來完成驚險的走鋼絲表演的人。但是,人們決不會想到,她是個因患病動過4次手術,並已截去了右腿的人。

那是1987年8月, 安吉爾患病,在右踝檢查中,發現了壹種少見的癌細胞。她只得接受手術,右腿膝蓋以下均被截去。

在 這突如其來的厄運面前,她沒有失望退縮,在手術4個月後,她又用假肢成功地進行了走鋼絲的試驗。這以後,不幸又接踵而至,幾個月中,她被診斷患有肺癌,先後將左、右肺切除了壹半。第二年,不屈服於命運之神的安吉爾又同丈夫壹起練起了走鋼絲。經過幾百小時的苦練,她又能單獨進行走鋼絲表演了。

在恢復走鋼絲7個月後,她又被診斷為癌癥擴散,已無法醫治。醫生估計 安吉爾肯定受不住這沈重的打擊,可 安吉爾卻心靜如水:“沒關系,我不想再請醫生為我做什麽了,讓我回家去吧。只要我還活著,總能做些有益的事。”“只要我活著,即使大部分器官被切除了,我還要讓生命發出壹點兒光。”此後,她仍帶著病殘之軀,頑強地搏擊於雜技舞臺。

而她丈夫的壹席話真是催人淚下:“也許不久她將真的告別人世,她已讓我們做好了準備,但我想她是永生的。她給予、給予、再給予,拼搏、拼搏、再拼搏,這就是她的性格,她的美德。”

安吉爾則說:“我能留給孩子什麽呢?最重要的是:我壹定要他記住,要經常想到自己已有的東西,而別老是想到自己沒有的東西。壹個人如果能充分地運用他所擁有的,那他壹定活得很好......”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耳聾的幻想家——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科學家,有俄羅斯航天之父的美譽。他生在俄國梁贊省的壹個美麗的村莊。在父親的培養下, 康斯坦丁從小就養成了謙虛、節儉、熱愛勞動及自立的習慣;小康斯坦丁還有壹個特點,那就是愛幻想。

8歲那年,母親送給小康斯坦丁壹只氫氣球,並且叮囑道:“小康斯坦丁,要拿好了,不然氣球會飛走的。”康斯坦丁小心地接過這只紅紅的氫氣球,高興極了,氫氣球壹下子就飛了出去,飄飄蕩蕩地越飛越高,很快飛到了天空深處。

“康斯坦丁,媽媽剛才叮囑過妳了,怎麽還是讓氣球飛走了?”媽媽嗔怪道。

“媽媽,”小康斯坦丁望著越飛越高的氣球,苦有所思地說:“氫氣球飛到哪裏去了呢?”

“大概到星星上去了吧。”媽媽說。

“那麽,我能像氫氣球那樣飛到別的星星上去嗎?”小康斯坦丁好奇地問媽媽。

“那是不可能的。”媽媽回答道。

“如果我乘壹只氫氣球呢?就可以了吧?”

“也不行。”

童年的康斯坦丁就是這樣地喜歡幻想,喜歡問很大奇怪的問題。

但是生活對小康斯坦丁這個小幻想家來說,卻是不幸的。10歲時,小康斯坦丁不幸患上了猩紅熱,由此所引起的嚴重並發癥使他幾乎完全失去了聽覺。從此,他成了壹個半聾的孩子。由於耳聾,小康斯坦丁上學時,聽不清楚老師講的內容,他常常招致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康斯坦丁逐漸與人們拉開了距離,他無法繼續在學校讀下去了,只好輟學回到家裏。母親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對小康斯坦丁的教育上,教他讀書寫字,常常誇獎他出色的想像力。

可是,災難接踵而來。兩年後,母親去世了。小康斯坦丁陷入了人生最痛苦、最憂傷的時刻。但是,這些都沒有擊倒他,反而使他更加發憤地讀書,以幻想的方式忘卻痛苦與煩惱,從而使他走上了獨立思考、立於善與思考的道路。

康斯坦丁通過刻苦的努力,學到了許多物理知識。後來,他又愛上了設計各種模型,以此來檢驗自己學到的知識。在制作這些模型的過程中,小康斯坦丁學會了木工、鉗工和使用其他工具的技能。

後來,康斯坦丁壹邊教書,壹邊做獨立的研究工作。1883年,他在壹篇名為《自由空間》的論文中,正式提出利用反作用裝置作為太空旅行工具的推進動力的設想,使人類幾千年來關於宇宙航行的幻想終於變成了科學的可能,為後人開拓了壹條通往星際空間的廣闊道路。

1957年,蘇聯的第壹顆人造衛星上天,以及1969年美國的登月壯舉,最終使得他的理論設想成為現實。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命運的磨練-特納的成長故事

命運的磨練-特納的成長故事

他到3歲才學會說話。就在家人為這個孩子能說話而感到欣喜後不久,壹場災禍發生了,特納在橫穿馬路時被車撞飛,媽媽眼睜睜看著他頭部著地,結果他只是輕微腦震蕩,縫了幾針就沒事了。可是,從此以後,各種疾病就接踵而至,和他如影隨形。麻疹、水痘、肺炎、濕疹、哮喘、皮疹、扁桃腺肥大……壹個病接著壹個病,雖然不致命,但要壹個孩子整天同病魔作鬥爭,慘痛是可想而知的。特納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10歲那年面癱的事。他本準備刷完牙去參加節日遊行,可在刷牙的時候,他的半邊臉突然提不起來了。他非常想去參加遊行,但只能再壹次被媽媽送往醫院。在去醫院的路上,他問媽媽:“媽媽,真的有上帝嗎?”媽媽說:“當然有了。”他說:“那上帝為什麽對我這麽殘忍,讓我總是和醫生打交道。”媽媽抱著他的頭,對他說:“孩子,不是上帝殘忍,他也許是在考驗妳,把妳磨煉得無比強大。”

壹個10歲的孩子因為疾病,過早地懂事了,也過早地學會了堅強。因為面癱,他不得不接受脊椎穿刺手術。其實也就是抽骨髓。別說壹個孩子,就是成人也難以忍受手術所帶來的劇痛。醫生把壹根針紮進他脊椎裏。他疼得大喊大叫,但他卻沒有絲毫掙紮,沒有對醫生說:“太疼了,我不做了。”做完脊椎穿刺,兩周過後,面癱的癥狀消失了。但是,不幸並沒有放過這個堅強的孩子。面癱消失後,本來說話就晚的他說話有些口齒不清。每次他張嘴說話,別人都弄不明白他想表達什麽。甚至在家裏,也只有和他朝夕相處的哥哥達柳斯能完全明白他想表達什麽意思,連媽媽偶爾也需要達柳斯的“翻譯”。為此他不得不又去令他深惡痛絕的醫院,還去上演講課。直到上高中,特納在眾人面前發言,才變得沒有障礙。

多病的童年留給他的是痛苦的記憶,還有壹個弱不禁風的身體。這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卻喜歡打籃球。盡管在籃球場上經常被別人碰倒在地,常常傷痕累累,但特納卻對籃球永遠充滿激情。他覺得在籃球場上,自己能強壯起來。由於他的身體實在太弱,沒有誰願意帶他打籃球,只有哥哥達柳斯願意和他壹起打籃球。貧困的家裏沒有籃球場,也沒有籃球架。哥倆把壹個裝牛奶的板條箱固定在壹根電線桿上,用鐵棍捏了壹個籃球圈。這就足夠了,哥倆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在自家後面的小巷子裏追逐著籃球,也追逐著夢想。他的身體越來越強壯,籃球技術也越來越高,高中時,就收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學提前錄取的通知。而在2009年的大學聯賽中,他有場均20.3分、9.2個籃板和5.9次助攻的火熱表現。

誰能想到這個被多種病魔纏過身的孩子真的變成了壹個強壯有力的巨人。2011年夏天有眾多年輕人參加的美國NBA選秀大會上,特納以榜眼的身份被費城76人隊選中。簽訂了三年價值1200萬美元的合同。這也是NBA規定的榜眼秀所能簽訂的最大合同。專家們對他的評價是:綜合能力極強,融合了天賦、身材、爆發力、籃球智商、籃球大局意識的優秀球員。而此時的他身高1.97米,體重95公斤,臂展2.03米,原地摸高2.7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別人的人生滿是故事,而我的人生卻滿是事故。不過,我不埋怨。我和媽媽想的壹樣,那些疾病,只不過是命運的考驗,只為把我磨煉得強大。我反而要感謝它們。”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貝多芬的成長故事

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愷撒。可有誰知道,貝多芬25歲時患耳疾,45歲時失聰。貝多芬的音樂給後人帶來了無盡的享受,可他卻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創作的作品。

請註意這個天生的音樂家

1770年12月6日,貝多芬誕生在波恩市的壹個音樂世家。他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起就登臺演出,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充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仆役”生涯的開始。

17歲時,貝多芬去拜訪音樂大師莫紮特,受到熱情接待。莫紮特在聽完貝多芬彈了幾首鋼琴曲子後興奮地說:“各位,請註意這位年輕人,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博得世人的稱贊!”莫紮特還答應給貝多芬上課。可惜此後兩個月,貝多芬母親突然去世。對此,貝多芬父親意誌消沈,終日酗酒,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再次回到原來的歌劇院當鋼琴師。

19歲那年,法國大路程爆發,貝多芬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曲來表達他對自由與民主的渴望。後來,貝多芬通過人介紹,認識了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賞貝多芬的才華,收他為音樂仆役。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興鋼琴奏迷住了維也納人,其音樂旋律時而如細水潺流,時而如驚濤駭浪,時而如鳥語雞鳴,時而如暴風驟雨。有人曾評論貝多芬的即興曲“充滿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30歲時,貝多芬愛上了壹個伯爵小姐朱麗葉.琪查爾迪,但她父親嫌貝多芬出身低賤,硬是把女兒許配給壹個伯爵。這給了貝多芬極大的精神刺激,據說他的名曲《致愛麗絲》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創作的。

失戀固然令他傷心,但更令他傷心的是他的耳朵開始發聾。他在給朋友的壹封信中寫到:“我過著壹種悲慘的生活……要是幹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裏,這是最可怕的遭遇!”貝多芬曾竭力治療,卻無濟於事,他搬到維也那鄉下去療養了兩年。結果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就連窗口對面的教堂鐘聲都聽不到了。

絕望中,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堅信只有音樂才能拯救他。他在給朋友的壹封信中寫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容它毀掉我!”貝多芬立誌要在余生中從事音樂創作。從此,維也那的官廷樂會少了壹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但世界樂壇卻誕生了壹位不朽的作曲家。

貝多芬從32歲起開始音樂創作,在近兩年的仿徨與探索後,他終於創作出第壹部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音調跌宕起伏,時而沈靜凝思,時而憤慨咆哮,令人情緒激憤。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本來是想獻給拿破侖的,但他聽到拿破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的消息時,怒不可遏,憤而塗去原來的獻詞,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響曲》--為紀念壹位偉大的人物而作。

1809年10月,法軍占領維也那,趨炎附勢的奧地利貴族們爭向占領者們獻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諾夫斯基公爵,他強迫貝多芬為法軍軍官彈奏鋼琴聽,這使貝多芬忍無可忍,他操起壹只凳子向公爵扔去,並在當晚離開了伯爵家。行前留下壹張紙條,上書:“公爵,您所以成為壹個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卻是由於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壹個!”

另壹次,當貝多芬與歌德壹同散步時,迎面撞見了皇後,太子和壹群貴族們。面對他們,歌德立刻讓路,而貝多芬則坦然地說:“讓路的應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但歌德還是摘下禮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貝多芬則背著雙手,闊步向前。結果太子認出是貝多芬,連忙脫下禮帽向他致意,其侍從們也畢恭畢敬地分列兩邊,目送貝多芬挺胸而過。那次,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嚴。

貝多芬54歲時,創造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前後用了六年時間來創作、修改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響曲》首次在維也那卡德劇院演奏。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樂譜,也聽不見絲毫的琴聲。他全憑自己的記憶來指揮這場演奏。結果聽眾們興奮若狂,不時爆發出熱烈的喝采聲,鼓掌次數多達五次!而皇族成員出場也不過鼓掌三次。

貝多芬自勵人格的心理分析

從心理學上講,貝多芬之所以會在極度困苦的狀況下,壹再創作出輝煌無比的音樂篇章,這與他的自勵人格有極大關系。自勵人格的突出特點是能很快將生活中的壓力轉化為自我勵誌的動力,並在不斷的奮鬥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自勵人格的人還很善於升華個人的精神痛苦,他們會把每壹次生活挫折都當成個人成長的契機,從而磨練個人的意誌。

貝多芬的可貴在於他每每生活失意時,都會在音樂創作中尋求內心的平衡。例如,貝多芬因失戀而譜寫出《致愛麗絲》,因向往自由而譜寫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因失聰而譜寫出《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他的音樂創作都飽含對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滿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用壹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證明他有這個能力!

貝多芬的可貴還在於他永遠傲視達官顯貴,不因自己出身卑賤就去刻意巴結他們。他在音樂創作當中也突出體現出他的傲骨,他譜寫的旋律可比驚濤駭浪,可如氣壯山河,充滿了個性特征。

壹個失聰之人,卻能寫出人類最動聽,最振奮的音樂篇章,這是貝多芬自勵人格的不朽傳奇。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史泰龍的電影夢,從1850次拒絕開始

在美國,有壹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壹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的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有500家電影公司,他逐壹數過,並且不止壹遍。後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壹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壹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壹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壹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500家電影公司依然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壹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凡爾納的失敗與成功#9樓回目錄

凡爾納是壹位世界聞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爾納為了發表他的第壹部作品,曾經遭受過多麽大的挫折!這裏記錄的,就是凡爾納的壹段令人難忘的經歷:

1863年冬天的壹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壹陣敲門聲,他開門壹看,原來是壹個郵遞員。

郵遞員把壹包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凡爾納的手裏。壹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壹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周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十四次了。

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壹看,上面寫道:“凡爾納先生:書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出版,特此奉還。”

每看到這樣壹封封退稿信,凡爾納心裏都是壹陳絞痛。這次是第十五次了,還是未被采用。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壹炬。他妻子趕過來,壹把搶過書稿緊緊抱在懷裏。 此時的凡爾納余怒未息,說什麽也要把稿子燒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滿懷關切的語言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壹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奪書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沈默了好壹會兒,然後接受了妻子的勸告,又抱起這壹大包書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書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 沒有他妻子的疏導,沒有“再努力壹次”的勇氣,我們也許根本無法讀到凡爾納筆下那些膾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類就會失去壹份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霍金的勵誌故事

霍金的勵誌故事: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壹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遊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壹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壹。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誌,戰勝了疾病,創造了壹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壹代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