錳結核主要分布在哪個大洋
四大洋都有錳結核,但以太平洋最多,品位也最高。
在我國南海海盆也有發現。就水深而言,錳結核通常分布在海洋碳酸鹽補償深度(CCD)以下,即水深大於4000m的洋底。印度洋洋底錳結核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南。大西洋是三大洋中錳結核最不發育的洋區,這是由於其洋底(尤其是大西洋中脊)的大部分在碳酸鹽補償深度以上的緣故。
錳結核又稱多金屬結核、錳礦球、錳礦團、錳瘤等,它是壹種鐵、錳氧化物的集合體,顏色常為黑色和褐黑色。錳結核的形態多樣,有球狀、橢圓狀、馬鈴薯狀、葡萄狀、扁平狀、爐渣狀等。錳結核的大小尺寸變化也比較懸殊,從幾微米到幾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幾十公斤。
錳結核存在的形式為矽酸鹽和難溶性高錳酸鹽(高錳酸亞鈦、高錳酸鐵、高錳酸鋁等)的混合物,錳結核中各種金屬成分的含量大約是:有經濟價值的有錳(27-30%)、鎳(1.25-1.5%)、銅(1-1.4%)及鈷(0.2-0.25%)。其他成分有鐵(6%)、矽(5%)及鋁(3%),亦有少量鈣、鈉、鎂、鉀、鈦及鋇,連帶有氫及氧。銅、鈷、鎳等76種金屬元素是陸地上緊缺的礦產資源,有必要開采海底錳結核獲取這些金屬。美國錳礦全靠進口,對從錳結核生產錳也大感興趣,所以美國最為重視錳結核開發。美國在大洋錳結核開發技術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