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鐵片大鼓的歷史淵源

鐵片大鼓的歷史淵源

鐵片大鼓又名樂亭大鼓,源於民國初年在河北方向流傳的部分小調,如通俗調、京東調、樂亭調等。

當鐵片大鼓初步形成後,先在通縣、三河縣流傳,敲擊鐵片即在此時開始。民國初年,鐵片大鼓藝人進北京獻藝,在天橋及東、西兩寺(隆福寺、護國寺)廟會上“撂地”演出。因曲種產自京東地區,遂名樂亭大鼓。實際上與唐山、樂亭地區的“樂亭大鼓”毫無淵源。其唱腔、板式也較樂亭大鼓淺易。有時也稱“鐵板大鼓”。

20世紀30年代初,王佩臣為了適應天津觀眾的欣賞習慣,將曲調進壹步規範,由於她用鐵梨花點擊板,所以定名為“鐵片大鼓”。

鐵片大鼓的唱腔主要從河北民歌《妓女告狀》衍變發展而來。比較王瑞喜於1920年灌制的唱片鐵片大鼓《妓女告狀》與河北民歌《妓女告狀》的唱腔,可發現二者的血緣關系。二者的旋律基本相同,只不過鐵片大鼓較民歌有所發展變化:加了花,延展了尾腔,每個樂句後加了墊頭,唱詞中增加了襯字。

關於這種鼓曲的名稱由來,鐵片大鼓還與壹種叫“平谷調”的藝術形式有淵源,平谷調主要流傳於北京平谷縣及北京東郊與河北省、天津市交界地帶,王佩臣本身就是平谷人,她根據自身的聲音條件加以調整,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唱法和風格。

20世紀50年代時,鐵片大鼓曾經改稱“樂亭大鼓”,80年代又恢復稱為鐵片大鼓,王佩臣被稱為鐵片大鼓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