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多方面因素壓制,漲上天的銅價“續漲”可能性有多大?

多方面因素壓制,漲上天的銅價“續漲”可能性有多大?

國際市場上,截至6月17日發稿時間,LME銅(CA)下跌了2.35%,報於9440美元/噸,離5月中旬的壹萬美元大關漸行漸遠。

國內市場上,截至6月17日收盤,滬銅2107則下跌0.32%,報於68800元/噸。現貨銅——電解銅均價則下跌0.17%至69170元/噸。

與此同時,與銅相關的概念股股價也紛紛出現了下跌跡象——截止收盤,A股市場上,紫金礦業、江西銅業、銅陵有色(000630,股吧)等股均有所下跌。港股市場上,中譽集團(00985)下跌2.48%,江西銅業(00358)則下跌逾1%。

那麽,在露出壹點回落苗頭之後,銅價接下來的走勢又將如何演變呢?

多方面因素壓制,銅價下行“板上釘釘”?

今年上半年以來,受益於海外經濟維持經濟復蘇格局、產量增速處於較低水平的供應局面以及新能源、碳中和等長期因素拉高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原因刺激,銅價節節攀升,大有“漲上天”的節奏。

國際市場,LME銅(CA)價於5月上旬來到 歷史 高位,突破壹萬美元大關,截止目前年內漲幅逾20%。與此同時,國內市場的銅價漲勢也不甘示弱——滬銅2107自年初以來股價漲近20%,且於5月10日創 歷史 新高,漲至78740元/噸,而現貨銅(電解銅)均價也壹度觸及76900元/噸,較年初上漲32.8%...

5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市場變化,做好市場調節,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和連帶影響,加強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5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指出,要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

從上述不斷召開的會議動作來看,不難窺出政策層對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決心。

具體而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網站披露消息稱,將於近期分批投放銅、鋁、鋅等國家儲備。投放面向有色金屬加工制造企業,實行公開競價。而之所以拋儲,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表示,是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部署。

而隨著拋儲消息的終於落實,這段時間漲上天的銅價便又雙叒叕回落了。

事實上,除了官宣拋儲壓制銅價走勢之外,周三美聯儲的FOMC會議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據智通 財經 APP了解,昨晚美聯儲的FOMC會議,被市場普遍認為是聯儲調整預期的最重要壹次會議。不過從會議披露的內容來看,會議決議出現了“鷹派意外”,盡管沒有提及縮減至少1200億美元的購債計劃和維持現有聯邦基金利率不變,但是提及在2023兩次加息,並上調隔夜逆回購利率至0.05%,市場對此反應強烈,美元指數漲至91上方,美債收益率亦有所上行。

鑒於美元指數與銅價負相關性非常之高——即二者基本是相反的走勢關系,所以昨晚FOMC會議決議壹出來後,銅價便應聲下跌了。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官宣拋儲”和“偏鷹意外”壓制銅價走勢之外,銅需求淡季來臨這壹因素也在壹定程度上給銅價造成下跌壓力。

據相關數據披露,目前終端需求出現明顯降溫跡象:5月,電線電纜企業開工率為81.7%,環比下降1.86%;銅板帶箔企業開工率為84.15%,環比下降1.44%;銅管企業開工率為85.45%,環比下降3.96%;銅桿企業開工率為70.45%,環比下降0.14%。另外,進口數據不及預期也進壹步佐證需求端在下滑,我國5月未鍛銅及銅材進口量連續第二個月下降至44.5萬噸,降幅達8%。

與此同時,由於高價已明顯損害終端消費的現象,下遊加工企業在原料備庫方面偏於謹慎,從而促使銅庫存出現回升拐點。

基於上來看,不難發現,也正是上述多方面因素對銅價形成壓制,進而讓漲上天的銅價步降降溫。

上行或者下行,銅後市怎麽看?

目前來看,瘋漲的銅價已經被多方面因素給壓制住了。那麽,其接下來的走勢又會如何呢?

結合相關研報的觀點來看,銅價接下來的走勢可從短期和長期這兩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壹是,短期來看,受宏觀面及供需端等因素影響,投機炒作情緒或受抑制,進而促使銅價或面臨壹段時間的回調壓力。

具體而言,宏觀面,美聯儲流動性拐點暫時難以確認,通脹預期及弱美元對價格仍有支撐。國內高層多次喊話疊加國儲拋儲行為,抑制炒作情緒,讓價格相對回歸理性。供應端,銅礦供應邊際有望加速釋放,加工費或繼續回升,疊加硫酸等副產品價格高位,冶煉端供應增速將維持高位。需求端,傳統消費領域電網建設等基建需求整體偏弱,新能源 汽車 、新能源發電等新型領域對銅需求的拉動還需較長時間。

因此綜合來看,國內政策聚焦大宗商品價格,投機炒作情緒或受抑制,原料端及冶煉端供應恢復的速度預計快於整體需求增長的速度,預計銅價短中期仍有回調壓力。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方正中期期貨表示,目前國儲局儲備銅約180萬噸-200萬噸。就以往情況而言,拋儲消息發酵期間銅價相對承壓,但壹旦落地對價格的影響迅速降低,價格的主導因素主要還是在於基本面和宏觀面。

二是,長期來看,受益於“碳中和”催生的發展機遇,銅需求長期增量趨勢不改,進而促使銅價擡升格局不改。

眾所周知,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 汽車 和光伏產業仍將是兩大需求增量方向。對此,

中金公司指出,長期來看,銅價中樞逐步擡升格局不改。其原因壹是銅礦供應進入低速增長時期,加工費處於低位抑制銅冶煉產能;二是清潔能源革命背景下,銅需求空間被打開。

而高盛亦發表研報表示,銅在實現巴黎氣候目標方面將發揮的關鍵作用不容低估。如果未來幾年碳捕獲和儲存技術方面未能取得重大進展,那麽實現凈零排放將只能完全依靠減排,具體就是電氣化和可再生能源。

據悉,銅作為成本效益最高的導電材料,是獲取、儲存和運輸這些新能源的核心。基於這壹作用影響,高盛表示,二十壹世紀二十年代將成為 歷史 上全球銅需求增長最高的十年。而大幅躍增的銅需求也將促使銅價維持漲勢,該機構指出——從現在開始,銅價最有可能出現的走勢就是在2025年左右上漲到15000美元左右。

在被“官宣拋儲”和“偏鷹意外”澆了壹盆冷水後,瘋狂的銅價似乎露出了壹點下行的苗頭。

國際市場上,截至6月17日發稿時間,LME銅(CA)下跌了2.35%,報於9440美元/噸,離5月中旬的壹萬美元大關漸行漸遠。

國內市場上,截至6月17日收盤,滬銅2107則下跌0.32%,報於68800元/噸。現貨銅——電解銅均價則下跌0.17%至69170元/噸。

與此同時,與銅相關的概念股股價也紛紛出現了下跌跡象——截止收盤,A股市場上,紫金礦業、江西銅業、銅陵有色等股均有所下跌。港股市場上,中譽集團(00985)下跌2.48%,江西銅業(00358)則下跌逾1%。

那麽,在露出壹點回落苗頭之後,銅價接下來的走勢又將如何演變呢?

多方面因素壓制,銅價下行“板上釘釘”?

今年上半年以來,受益於海外經濟維持經濟復蘇格局、產量增速處於較低水平的供應局面以及新能源、碳中和等長期因素拉高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原因刺激,銅價節節攀升,大有“漲上天”的節奏。

國際市場,LME銅(CA)價於5月上旬來到 歷史 高位,突破壹萬美元大關,截止目前年內漲幅逾20%。與此同時,國內市場的銅價漲勢也不甘示弱——滬銅2107自年初以來股價漲近20%,且於5月10日創 歷史 新高,漲至78740元/噸,而現貨銅(電解銅)均價也壹度觸及76900元/噸,較年初上漲32.8%...

5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市場變化,做好市場調節,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和連帶影響,加強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5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指出,要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

從上述不斷召開的會議動作來看,不難窺出政策層對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決心。

具體而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網站披露消息稱,將於近期分批投放銅、鋁、鋅等國家儲備。投放面向有色金屬加工制造企業,實行公開競價。而之所以拋儲,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表示,是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部署。

而隨著拋儲消息的終於落實,這段時間漲上天的銅價便又雙叒叕回落了。

事實上,除了官宣拋儲壓制銅價走勢之外,周三美聯儲的FOMC會議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據智通 財經 APP了解,昨晚美聯儲的FOMC會議,被市場普遍認為是聯儲調整預期的最重要壹次會議。不過從會議披露的內容來看,會議決議出現了“鷹派意外”,盡管沒有提及縮減至少1200億美元的購債計劃和維持現有聯邦基金利率不變,但是提及在2023兩次加息,並上調隔夜逆回購利率至0.05%,市場對此反應強烈,美元指數漲至91上方,美債收益率亦有所上行。

鑒於美元指數與銅價負相關性非常之高——即二者基本是相反的走勢關系,所以昨晚FOMC會議決議壹出來後,銅價便應聲下跌了。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官宣拋儲”和“偏鷹意外”壓制銅價走勢之外,銅需求淡季來臨這壹因素也在壹定程度上給銅價造成下跌壓力。

據相關數據披露,目前終端需求出現明顯降溫跡象:5月,電線電纜企業開工率為81.7%,環比下降1.86%;銅板帶箔企業開工率為84.15%,環比下降1.44%;銅管企業開工率為85.45%,環比下降3.96%;銅桿企業開工率為70.45%,環比下降0.14%。另外,進口數據不及預期也進壹步佐證需求端在下滑,我國5月未鍛銅及銅材進口量連續第二個月下降至44.5萬噸,降幅達8%。

與此同時,由於高價已明顯損害終端消費的現象,下遊加工企業在原料備庫方面偏於謹慎,從而促使銅庫存出現回升拐點。

基於上來看,不難發現,也正是上述多方面因素對銅價形成壓制,進而讓漲上天的銅價步降降溫。

上行or下行,銅後市怎麽看?

目前來看,瘋漲的銅價已經被多方面因素給壓制住了。那麽,其接下來的走勢又會如何呢?

結合相關研報的觀點來看,銅價接下來的走勢可從短期和長期這兩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壹是,短期來看,受宏觀面及供需端等因素影響,投機炒作情緒或受抑制,進而促使銅價或面臨壹段時間的回調壓力。

具體而言,宏觀面,美聯儲流動性拐點暫時難以確認,通脹預期及弱美元對價格仍有支撐。國內高層多次喊話疊加國儲拋儲行為,抑制炒作情緒,讓價格相對回歸理性。供應端,銅礦供應邊際有望加速釋放,加工費或繼續回升,疊加硫酸等副產品價格高位,冶煉端供應增速將維持高位。需求端,傳統消費領域電網建設等基建需求整體偏弱,新能源 汽車 、新能源發電等新型領域對銅需求的拉動還需較長時間。

因此綜合來看,國內政策聚焦大宗商品價格,投機炒作情緒或受抑制,原料端及冶煉端供應恢復的速度預計快於整體需求增長的速度,預計銅價短中期仍有回調壓力。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方正中期期貨表示,目前國儲局儲備銅約180萬噸-200萬噸。就以往情況而言,拋儲消息發酵期間銅價相對承壓,但壹旦落地對價格的影響迅速降低,價格的主導因素主要還是在於基本面和宏觀面。

二是,長期來看,受益於“碳中和”催生的發展機遇,銅需求長期增量趨勢不改,進而促使銅價擡升格局不改。

眾所周知,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 汽車 和光伏產業仍將是兩大需求增量方向。對此,

中金公司指出,長期來看,銅價中樞逐步擡升格局不改。其原因壹是銅礦供應進入低速增長時期,加工費處於低位抑制銅冶煉產能;二是清潔能源革命背景下,銅需求空間被打開。

而高盛亦發表研報表示,銅在實現巴黎氣候目標方面將發揮的關鍵作用不容低估。如果未來幾年碳捕獲和儲存技術方面未能取得重大進展,那麽實現凈零排放將只能完全依靠減排,具體就是電氣化和可再生能源。

據悉,銅作為成本效益最高的導電材料,是獲取、儲存和運輸這些新能源的核心。基於這壹作用影響,高盛表示,二十壹世紀二十年代將成為 歷史 上全球銅需求增長最高的十年。而大幅躍增的銅需求也將促使銅價維持漲勢,該機構指出——從現在開始,銅價最有可能出現的走勢就是在2025年左右上漲到15000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