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肉鴨養殖前必須要了解哪些特性?

肉鴨養殖前必須要了解哪些特性?

肉鴨養殖時掌握好生活習性和飼養特點便於今後更好的管理,每個技術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就詳細的給大家介紹壹下肉鴨養殖時應掌握的綜合技術要點吧。

肉鴨養殖時要了解的特性和飼養技巧如下:

壹、肉鴨養殖時要了解的特性:

1、肉鴨采食多、飲水多,還有邊采食邊飲水的習慣,養殖時為避免弄臟飲水和浪費飼料,放置的料盆和水盆的應距離1米以上,中大鴨飼養階段距離應在5米以上;肉鴨的飲水區要求排水良好,並遠離墊料。為防止肉鴨嬉水,水盆上應加網罩。

2、肉鴨膽小易驚,噪音、顏色及陌生人等都會使肉鴨出現精神緊張、興奮不安、驚叫和亂竄現象,導致采食減少和體重下降,嚴重時造成鴨子壓傷和死亡。因此,飼養時必須保持鴨舍周圍環境的安靜。

3、鴨有合群性,喜歡群居,且不論日齡大小。但是,為確保肉鴨生長發育時的整齊度,飼養密度不能過大。

4、肉鴨3周齡後生長速度加快,而且胸肉和腿肉發育很快,所以前期必須提供高蛋白和高能量的全價飼料,後期粗蛋白雖可低些,但能量必須提高。3周齡以後,因增重快,體重大,腿部發育常跟不上,容易發生腿病,應每隔2小時~3小時把鴨群趕起來走動壹下。

二、肉鴨養殖時要掌握好飼養技術:

1、肉鴨養殖時要控制好溫度:

肉雛鴨在育雛期,第1周齡的舍溫應達到30以上,然後隨日齡增加再逐日下降,至15日齡左右,溫度可降至20左右,並恒定至出欄。

2、肉鴨養殖時要提供營養物質:

剛出殼的肉雛鴨,腹內有壹個5克~7克的卵黃囊,其剩余的卵黃囊越小體質越強,反之越弱。初生的肉雛鴨如果得到適宜的溫度並能及時飲水,則剩余的卵黃吸收快。此外,卵黃囊還可給雛鴨提供早期的營養物質。

3、肉鴨養殖時要掌握好飼餵技巧:

肉雛鴨必須註意少餵勤添。但是3周齡後進入育肥期,則又要采取自由采食、自由飲水的飼餵方式。

4、肉鴨養殖時要提供幹凈衛生的日糧:

鴨的味覺不發達,所以必須註意飼料和墊料的衛生,防止發黴變質和異物混入(利生源)。肉鴨喜食顆粒飼料,不喜食過細和黏性飼料。鴨有先天的辨色能力,喜食黃色飼料。鴨喜歡在藍色水槽中飲水,喜歡涼水,不願飲比體溫高的水。

5、肉鴨養殖時加強飼養環境通風:

肉鴨代謝快,食物通過消化道約經4小時~5小時就有半數排出體外,而水分只需半小時。由於飼料通過消化道快,因此排糞率高,而殘留在糞中的有機物和含氮物質也較多。鴨糞經過腐化分解,會產生大量的氨氣等有害氣體。因此,必須經常清除鴨糞。

6、肉鴨養殖時要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

鴨喜歡幹燥的棲息環境,潮濕的環境不利於冬季保溫和夏季散熱,而且腹部羽毛常因受潮和糞水汙染而腐爛脫落。所以,鴨舍墊料的幹燥和衛生很重要。

總結:

以上介紹的就是肉鴨養殖時要了解的特性和飼養技術要點。另外,還應提升日常管理方法和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為肉鴨的健康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

中鵝的覓食力,消化力,抗病力大大提高,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很強,肌肉、骨骼和羽毛迅速生長,此時間食量大,而粗飼料,以放牧為主,同時適當補飼壹些精料,滿足鵝高速生長需求。另外,養“冬鵝”時,因天氣冷,沒有青飼料,也可采取割黑麥草等關棚飼養。

1、放牧放牧初期,壹般上下午各壹次,中午趕回鵝舍休息;天熱時,上午要早放早歸,下午晚放晚歸,中午在涼棚或樹蔭下體息;天冷時,則上午遲放遲歸,下午早放早歸,隨日齡增長,慢慢延長放牧時間。

2、“三防”防中暑雨淋,熱天不能在烈日曝灑下長久放牧,要多飲水,防止中暑,踵在樹蔭下休息,或趕回鵝舍。50日齡以下中鵝,雷雨、大雨時,不能放牧,同時不要讓狗及它獸類突然接近鵝群,以防驚嚇;防中毒,施過農藥後草地至少要經過壹次大雨淋透,並經過壹定時間後,才能安全放牧。

3、補飼補飼次數應按鵝的日齡,增重快慢,牧草質量和鵝的采食量靈活掌握。壹般,5-6周齡的鵝,每天餵4次;7周齡以上則每天餵3次。此階段可以利用大量的農副產品或其他下腳料,例如稻谷的秕殼類、米糠或其他的粗飼料。也可采用公司生產的補充精料。

4、預防建議在產蛋前15天註射小鵝瘟-副粘病毒-禽流感三聯滅活苗。

最近幾年,尤其是2016-2017年,雛鵝痛風發病率普遍較高,尤其是廣大北方白鵝養殖密集區發病尤甚,嚴重影響了雛鵝的成活率、均勻度和後期出欄率,給養鵝業造成重大損失。

此病最早見於3日齡雛鵝,發病日齡集中在5至12日齡,15日齡前後為死亡高峰期。死亡率可達50%。

臨床癥狀

1、發病初期:雛鵝行動遲緩,縮頸。大群糞便發白,外裹白色尿酸鹽,采食相對正常。

2、發病中期:受驚嚇應激時奔跑單側瘸行,腿肘部紅腫,糞便發白且稀薄,大群采食量下降,食欲不高。

3、發病後期:站立不穩,喜臥,受驚嚇時也不能行走,雙側腿肘紅腫明顯,喙發紅,體溫升高,脫水。腿肘部手感發燙,觸碰時雛鵝疼痛感強烈。食欲廢絕,死亡前水樣稀便。

病因分析

1、種鵝飼料黴菌毒素超標,毒素累積後通過蛋傳,導致雛鵝肝腎損傷,代謝功能障礙;

2、種蛋孵化後期管理不當,溫度過高,涼蛋不當;

3、育雛期間高溫高濕,通風不良,棚舍缺氧,密度過大,開水不及時,水位不足;

4、個別養戶用浴霸取暖,強熱輻射引起雛鵝迅速脫水,代謝紊亂。

5、開口藥物毒性過大造成肝腎損傷或者藥物過量引起藥物中毒;

6、脫溫苗過於追求體重、賣相,精料飼餵過多且過於集中,未給雛鵝留足消化代謝時間;

7、管理不細致,雛鵝飲用水源不清潔,器具不清洗,時常發生漏水、斷水;

8、育雛飼料多選擇肉雞、蛋雞全價顆粒料,蛋白過高,不符合雛鵝營養需求,個別飼料有黴變。

防控方案

1、做好育雛準備工作,合理溫度、濕度、密度和通風,建議小群體育雛,飲水器要充足,水源要清潔,棚膜育雛上蓋草簾或毯布,避免晝夜溫差過大,水汽凝結成滴,打濕雛鵝羽毛引發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