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對天麻切片厚薄有什麽標準
炮制方法:
天麻:揀去雜質,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七成透,撈出,稍晾,再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幹。炒天麻:先用文火將鍋燒熱,隨即將片倒入,炒至微黃色為度。煨天麻:將天麻片平鋪於噴過水的表芯紙上,置鍋內,用文火燒至紙色焦黃,不斷將藥片翻動至兩面老黃色為度。
1.《雷公炮炙論》:修事天麻十兩,用蒺藜子壹鎰,緩火熬焦熟後,便先安置天麻十兩於瓶中,上用火熬過蒺藜子蓋內,外便用三重紙蓋並系。從已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熬炒,準前安天麻瓶內,用炒了蒺藜子於中,依前蓋,又隔壹伏時後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銼,單搗。
2.《綱目》:若治肝經風虛,惟洗凈,以濕紙包,於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壹宿,焙幹用...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定 塊莖呈長橢圓形,扁縮而稍彎曲,長5-12cm,寬2-6cm,厚0.5-3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透明,有縱皺及溝紋,並具由點狀斑痕組成的環紋。頂端有紅棕色芽苞(冬麻,俗稱鸚哥嘴),或殘留莖基或莖痕(春麻);底部有圓臍形疤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樣,米白色或淡棕色,有光澤,內心有裂隙。氣特異,味甘,微辛。
以質地堅實、沈重,有鸚哥嘴,斷面明亮,無空心者(冬麻)為佳。
顯微鑒定 塊莖橫切面:最外面或可見淺棕色殘留表皮組織。皮層細胞切向處長,靠外側的1至數列細胞壁稍增厚,可見孔。維管束散列,外韌型或周韌型,導管多角形,直徑8-30μm,2至數個成群。薄壁細胞含有多數糖類團塊狀物,有的幾乎充滿胞腔,遇碘液顯暗棕色。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至90μm。
品質標誌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按幹燥品計,天麻素不得少於0.10%。
中藥制藥工藝:
[商品規格]商品中分春天麻和冬天麻。二者按個頭大小及肥瘦又分四等。壹等:長橢圓形,去凈粗栓皮,壹端有殘留莖基或頂芽,另端有圓盤狀的凹臍形疤痕。質堅實,半透明。每kg26支以內,無空心。二等:每kg46支以內,余同壹等,三等:每kg90支以內,稍有空心,余同壹等。四等:每kg90支以外,凡不合壹、二、三等的碎塊,空心及未去皮者均屬此等。出口商品只分壹、二、三等。